导图社区 第一章 劳动社会学绪论
00294 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1959年法国社会学者乔·费里德曼和彼纳维利创办《劳动社会学》杂志,用作刊名并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促进了这一名称的流传。
编辑于2024-05-20 17:31:33第一章 劳动社会学绪论
第一节 劳动社会学产生和研究内容
产生
“劳动社会学”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1959年法国社会学者乔·费里德曼和彼·纳维利创办《劳动社会学》杂志,用作刊名并出版了相关的专著,促进了这一名称的流传
劳动及相关概念
劳动:
含义: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本质特征:
自觉性
目的性
创造性
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劳动本质:自目创
重要性: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劳动重要性:实值发富
劳动者: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基本要素
广义
一切具有劳动能力、并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人
狭义
在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的从事或者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四要素
在劳动年龄范围内,即劳动适龄人口;
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即劳动力
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
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工作:
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职业与行业:
职业:是劳动专门化和劳动分工的结果,是指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行业:
是指社会劳动者在从事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
基本点
行业属于社会劳动者的集团概念-- 国民经济部门;
同一行业都有同一类型的经济活动,它们生产同一类型的产品,提供同一类型的服务,创造的使用价值基本相同。
你在哪个行业里面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具体工作?
职业和行业的关系:
共同点
都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满足于社会需要的功能要件;
不同点:
职业是从个人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行业是从社会经济活动出发产生的概念
劳动社会学研究内容
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1820-1830年)
是一门用 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研究的内容
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是整个劳动社会一眼就的思想基础
劳动者
劳动的社会关系
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关系即劳资关系。
劳动的社会结构
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
劳动与社会变迁
劳动学研究内容:论者关结构、组织方变迁
第二节 劳动社会学的理论
三阶段
古典阶段
确立各学派所关注的基本命题
现代阶段
详尽阐述和发展了各自的理论立场
后现代阶段
修正、模仿、拼凑、挑战传统理论
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
古典劳动社会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剩余价值及历史唯物主义
迪尔凯姆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以劳动分工为基础, 提出了两种类型的社会结构;
一是机械团结
二是有机团结
韦伯主义:科层制的基本要素
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管理学派:
泰勒-科学管理(工厂管理-经济人);
梅耶-霍桑实验(社会人);
社会人假设的提出,职工士气与劳动效率关系的揭示,以及非正式组织的提出,在管理学上开创了人际关系理论新时代; 劳动组织为轴心的社会研究与空前的规模开展起来
制度学派:
韦布夫妇(建立工会组织,强调以制度力量抵制雇主的剥削);凡勃仑、康芒斯
古典经济学:
创始人威廉配第,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市场是一直看不见的手,鼓励竞争和交易释放市场活力
古典6理论:马迪韦管 制度古典
现代劳动社会学
新马克思主义--新马学派/激进学派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等人》,科学技术异化,需理性工具化,回复否定性和批判性,使科学技术具有一种内在人本主义批判意识;
普兰查斯(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劳动过程)
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新劳工史学派
马勒-新工人阶级,想实现工人自治;
冲突理论
产生20世界6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达伦多夫、米尔斯、洛克伍德
达伦多夫:反对结构主义,强调社会冲突是普遍的,主张社会变革,同马克思阶级论展开辩论
米尔斯是文化批评主义的代表,代表作《白领美国中层阶级》、《权利精英》
新管理学派
各类新现代管理的学派:
行为科学理论
以人的因素为主要研究因素的管理学派称为“行为科学学派”
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提出组织管理的理论,巴纳德继承和发展,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纳入管理的框架,揭示了人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人本管理理论
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强调管理中始终把人放在核心位置
自主管理
认为职工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
人文管理
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强调通过建设企业人文环境,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密感,密切合作
强调人的管理,以人力资源管理来代替工会
新制度主义学派
作为对传统制度研究的继承和“行为主义革命”的反对产生的一种政治学研究范式
三种新主义
新集体主义;
建立在自由自主意识形态基础上的集体主义
集体协商制度成为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工作关系制度
法团主义;
也称“统合主义”,源自法国迪尔凯姆,强调从制度层面讨论政治制度和劳资关系互动,强调政府在劳资互动关系中的互动,力图用制度化的利益集合秩序化解结构性冲突
利益协调是法团主义的核心概念
新放任主义
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强调市场制度的作用,主张建立以市场力量为主的个人契约
认为集体谈判无法解决雇员之间的利益关系
新经济社会学
网络理论—— 斯威伯格 & 格兰诺维特
文化理论—— 扎勒泽 & 迪马乔
现代5理论:新马冲新制 新管冲新济
第三节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实证主义研究取向
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区别,遵循同样的方法论,用因果律分析
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取向,研究程序的可重复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
人文主义研究取向(韦伯)
试图对社会行动作出可解释性的理解,其研究理论目的在于理解不在于说明。
批判主义研究取向(马克思)
主张一切现实应该持批评性态度,通过对社会的批评来推动知识进行反思性的发展,以引导社会秩序的简历。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
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发展的观点
两实整发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遵循逻辑过程
理论-假设-观察-检验(概括)-新理论
(理假观检新)
研究过程5个阶段
准备阶段
提出假设阶段
展开实际调查阶段
研究阶段
总结阶段
准假展研总
基本研究类型
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
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
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具体的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实验调查法
社会统计法
比较分析法
参与调查法(实地观察法)
调统比参(文访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