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中级会计职称-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章节 思维导图。详细讨论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的不同处理步骤。权益法下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成本法则更关注于被投资单位的现金股利分配和可能的减值情况。
编辑于2024-05-29 17:45:30中级会计职称-资产减值思维导图,展示了企业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特别是涉及资产减值的部分。内容覆盖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包括研发支出)、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等。还介绍了资产组减值的概念,强调了资产组减值的认定、测试原理以及减值损失的分摊方法。最终,经减值处理后的资产账面价值需符合一定的最低标准。
中级会计职称-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章节 思维导图。详细讨论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的不同处理步骤。权益法下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成本法则更关注于被投资单位的现金股利分配和可能的减值情况。
中级会计职考试固定资产章的重要知识点考点一览图,可将书本读薄,进行做题提升。收藏下来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级会计职称-资产减值思维导图,展示了企业对不同类型资产进行会计处理的过程,特别是涉及资产减值的部分。内容覆盖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模式)、固定资产(包括在建工程)、使用权资产、无形资产(包括研发支出)、商誉、生产性生物资产等。还介绍了资产组减值的概念,强调了资产组减值的认定、测试原理以及减值损失的分摊方法。最终,经减值处理后的资产账面价值需符合一定的最低标准。
中级会计职称-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章节 思维导图。详细讨论了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特别是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的不同处理步骤。权益法下需要进行多次调整,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对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成本法则更关注于被投资单位的现金股利分配和可能的减值情况。
中级会计职考试固定资产章的重要知识点考点一览图,可将书本读薄,进行做题提升。收藏下来一起学习吧!
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1. 范围
1.1. 区分 初始 ---- 计量 后续 ---- 计量 处置
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交易费用 ----------------------------------------- 金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变动 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变动 ----------------------------------------- 金融~: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权益~:差额计入留存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结转到留存收益
权益法长投 联营( 重大影响)合营( 共同控制) 公允价+交易费用 20%-------------------------------- 权益法(6步调整) ------------------------------------- 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看能否重分类转入投资收益或留存收益,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成本法长投 子公司(合并) 非同控:公允价 同控: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 50%---------------------------- 成本法(分红+减值) --------------------------------- 售价与账面价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 以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2.1. 初始计量
1.非同控(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支付对价公允价值(非关联方或者不存在最终控制方) 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 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支付对价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审计费、律师费等) 贷:银行存款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发行股数x购买日股价) 贷:股本 (发行股数x1)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倒挤)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券商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审计费、律师费等) 贷:银行存款
2.同控--按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商誉(关联方 或者存在最终控制方) 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 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商誉) 贷:xx负债 (账面价值) xx资产 (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倒挤,内含合并时的溢价) 借:管理费用 (审计费、律师费等) 贷:银行存款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商誉) 贷:股本 (发行股数x1)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倒挤,内含合并时的溢价+放行权益性债券的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券商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审计费、律师费等) 贷:银行存款
3.相同点: 1.交易费用 (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2.发行股票的佣金、手续费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发行债券的费用,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4.不同点: 同控使用的是……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商誉(防止同控的2个企业通过操作支付对价,影响对价真实性),故与支付对价存在差异,同控初始确认会计核算科目较非同控多: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倒挤,内含合并时的溢价
2.2. 后续计量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②在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2.发生减值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提示]成本法核算的长投在个别报表上,只要不减值不追加不处置,账面价值永远不变
2.3. 处置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看差额放借贷)
3. 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3.1. 初始计量
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投资成本 (付出对价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贷:银行存款 差异之一:交易费用 (审计、法律服务、资产评估等费用)权益法计入成本,成本法计入管理费用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发行股数x购买日股价+交易费用) 贷:股本 (发行股数x1)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差额,倒挤) 银行存款 (审计费、律师费等)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券商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提示:在购买日,还要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付出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取得公允) "报喜(增值)不报忧" ①付出成本>取得公允,属于商誉(在合并报表中确认),个别报表不用调整 ②付出成本<取得公允,调增长投的初始成本,同时确认营业外收入,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 贷:营业外收入. 陷阱1: 如果题目问购买日影响损益的金额,除了考虑视同处置资产的损益,还要考虑是否确认这笔营业外收入 陷阱2:若题目问初始投资成本,则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公允价值+交易费用(不要加上后面调增的金额);若问入账价值,则需加上后面调增的金额 当被投资企业存在公允价与账面价不一致,调整后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该资产公允价-该资产账面价)
3.2. 后续计量
1.权益法的核心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金额与其所代表的被投资方权益份额的价值相一致,其变动也能反映被投资方权益的变动。 2权益法只认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后续计算均以该金额为基础进行持续计算。 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时,才调整长投的账面价
步骤
做题要点
会计分录
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日)
1比较: 初始投资成本VS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X持股比例。 2前者<后者,才调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I I I
按比例确认被投资单位的利润 1投资收益计算 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X 持股比例 2利润归属期问题 投资企业仅享有被投资单位自投资日至资产负债表日实现的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I I I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I I I I
1.投资损失的计算 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亏损X持股比例 2.超额亏损:按顺序 ①冲减长投账面价值 (通过损益调整科目将长投账面价值调减到0为止)→②冲减长期应收款→③确认预计负债→④账外备查登记 (以后又开始赚钱了,反着依次调回来)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① 长期应收款② 预计负债③ 还不够,则账外备查④ (以后赚钱则依次作相反的分录)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
不确认投资收益,应冲减长投账面价值
借:应收股利 → 贷:长投——损益调整 借:银行存款 → 贷:应收股利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
要注意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能否重分类进损益,这决定将来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结转其他综合收益的去向 (能重分类进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不能重分类进损益转入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作相反的分录)
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I
除净损益、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其他综合收益以外的其他变动,常考: 1.被投资单位获得其他股东资本性投入(资本) 2.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变化(稀释股权) 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作相反的分录)
利润调整计算 1.公允价值调整(投资时,公允价≠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调整(无形资产同理)=调整后的净利润 =账面净利润(购买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尚可使用年限 X 当年折旧月数 /12 存货调整=调整后的净利润 = 账面净利润- (购买日公允价值- 账面价值) X 当期出售比例 2.内部交易调整 ①内部交易发生当年:(第一步,先减掉内部交易损益;第二步,内部交易损益实现后,再加回) 存货调整后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售价-成本)+(售价-成本)*当前出售比例 固定资产调整后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售价-成本)+(售价-成本)/尚可使用年限 X当年折旧月数/12(无形资产同理) ②内部交易发生以后年度:直接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内部交易损益实现后,再加回) 存货调整后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售价-成本)*当前出售比例 固定资产调整后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售价-成本)/尚可使用年限 X当年折旧月数/12(无形资产同理) 提示 (1)发放股票股利(不影响权益总额) ,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以反映股份的变化情况。 (2) 权益法长投在期末如果发生减值,也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3. 处 置
1.实际收到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 银行存款(实际收到价款) 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可能在借方) ——其他综合收益 (可能在借方) ——其他权益变动(可能在借方) 投资收益 (差额,倒挤)
2.持有期间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能够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或者留存收益(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留存收益 (或作相反的分录) 3.持有期间确认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借: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或作相反的分录)
①处置后剩余股权按权益法核算,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按出售比例结转; ②除上述①之外的其他情况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4. 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4.1. 跨界的原则
个别报表→看科目,科目改变就发生跨界 提示:所谓的跨界,就是金融资产与长投的界限 合并报表→看控制,控制权改变就发生跨界 (1)金融资产与长投互换:原资产视同出售,新资产以公允价计量 金融资产转长投——原金融资产视同出售,长投初始成本=公允+新对价公允 长投转金融资产——原长投视同出售,金融资产初始成本=公允 (2)长投之间互转:原资产按账面价值结转,不视同出售 权益法转成本法:原长投按账面结转,新长投初始成本=账面(内部转) +新对价公允(外部买) 成本法转权益法:剩余股权按账面价值结转,再按权益法追溯调整,注意区分净利润归属期
跨界: 视同出售, 先卖后买 未跨界:不视同出售,保持账面价值不变
4.2. 处理办法
1. 金融资产→ 权益法 跨界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金融资产公允+新对价公允价 (含相关税费)。金融资产视同出售: 原投资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与账面价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原投资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与账面价的差额、其他综合收益计入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长投 (金融资产公允价+新对价公允价含税费)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账面价) 投资收益 (金融资产公允价与账面价的差额) 银行存款等置换的资产 (新对价公允价) 注:考虑调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享有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调增长投账面价值,并确认营业外收入
借:长投 (金融资产公允价+新对价公允价含税费)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账面价) 盈余公积 (金融资公允价-账面价差)*盈余公积计提比例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金融资公允价-账面价差)*(1-盈余提比) 银行存款等置换的资产 (新对价公允价) 借:其他综合收益(原先有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金融资产→成本法(非同控)(跨界)
会计分录同上(金融资产→权益法,但无需调整长投账面价)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金融资产公允+新对价公允 (含相关税费)
3. 权益法→金融资 产 --跨界
1.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投 ——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原账面价值X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2.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剩余股权在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投——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原账面价值X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3.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留存收益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作相反分录)
或者合并: 1.处置部分股权,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剩余股权在转换日公允价值) 贷:长投 ——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2.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全部结转 同左
4. 成本法→金融资产 (跨界)
1.处置部分股权 借:银行存款 (处置部分收到价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X处置比例) 投资收益 (差额,可能在借方)
2.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剩余股权在丧控日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 (原账面价值X剩余股权比例) 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
5. 权益法→成本法(非同控)未跨界
借:长投 (原权益法下账面价值+新支付对价公允) 贷:长投 ——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原来账面价) 银存(新支付对价公允)
6. 成本法→权益法 未跨界
1.确认处置部分损益(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售价) 贷: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处置份额) 投资收益 2.按权益法调整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先按账面价值结转,剩余部分股权视为一开始就按权益法核算) (1)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剩余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按照剩余持股比例*(原投资时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其差额,属于投资作价中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当: (初始投资成本<被投资单位在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留存收益 (代替营业外收入,包括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留存收益 (购买日至处置当期期初实现净利润份额) 投资收益 (处置当期期初至处量日实现净利润份额) (3)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与实现净利润作相反的分录) 借:留存收益 (购买日至处置当期期初发生净亏损) 投资收益 (处置当期期初至处量日发生净亏损)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被投资单位直告发放现金股利 借:留存收益 (购买日至处置当期期初宣告发放) 投资收益 (处置当期期初至处量日宣告发放)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5)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X 剩余持股比例) (6)被投单位其他资本公积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X剩余持股比例)
5. 合营安排
5.1. 认定
合营安排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分为共同经营(享有安排资产的权力,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义务)和合营企业(仅对安排净资产享有权力) 合营安排 →非单独主体 → 共同经营 → 适用合营安排准则 (唯一的、 → 单独主体 → 参与方享有资产、承担负债 → 不参与方享有净资产 → 共同经营 → 适用合营安排准则 数量最少的组合) → 参与方享有净资产 → 合营企业 → 适用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 和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