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分泌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其它激素,胰岛的内分泌,肾上腺,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甲状腺,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一些专属的效应细胞(靶细胞),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调节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编辑于2024-06-16 13:28:10这是一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其它激素,胰岛的内分泌,肾上腺,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甲状腺,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一些专属的效应细胞(靶细胞),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调节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解剖,介绍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其组成、功能、尿的排放及调节等方面。在“组成”部分,提到了肾的外形、结构以及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而在“功能”部分,重点讲述了肾的微细结构,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其中肾小球涉及血液滤过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将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便于理解和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其它激素,胰岛的内分泌,肾上腺,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甲状腺,下丘脑与垂体,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一些专属的效应细胞(靶细胞),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调节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人体解剖,介绍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其组成、功能、尿的排放及调节等方面。在“组成”部分,提到了肾的外形、结构以及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形态结构。而在“功能”部分,重点讲述了肾的微细结构,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其中肾小球涉及血液滤过形成原尿,而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和分泌过程。将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整理,便于理解和记忆。
内分泌系统
概述
一、内分泌的概念
由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激素),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途径作用于一些专属的效应细胞(靶细胞),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调节有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理机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内分泌腺:内分泌细胞集中存在形成的具有独立形态结构的腺体
激素:腺细胞分泌的高效能活性物质。
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都具有摄取胺前体、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这类细胞统称为 APUD细胞。
激素运行方式
远距分泌
分泌的激素血液循环(淋巴)运输到远隔部位靶组织
旁分泌
分泌-扩散-组织液-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如散布于胃肠粘膜上皮的内分泌细胞、胰岛D细胞等)
神经内分泌
神经细胞合成的激素经轴浆运输至神经末梢释放。
自分泌
分泌-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分泌细胞(前列腺素)
二、激素的种类和一般特征
(一)激素的种类
1、含氮激素
肽类(下丘脑调节肽、神经垂体激素、降钙素和胃肠激素)
蛋白质激素(胰岛素、甲状旁腺激素及腺垂体激素)
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2、类固醇激素:皮质醇,醛固酮,性激素
3、固醇类激素: 胆钙化醇( vitD3
4、脂肪酸衍生物: 前列腺素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组织特异性
信息传递作用
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激素的调节过程
(1)激素与受体的相互识别与结合
(2)激素受体复合物的信号转导
(3)转导信号进一步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一)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
(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下丘脑与垂体
一、下丘脑
(一)位置、外形及主要组成
下丘脑为间脑的一部分,在丘脑下的前方,位于脑底部,组成第三脑室的部分侧壁和底部。重量仅4g,占全脑的0.3%左右,它是植物神经的皮质下最高中枢,边缘系统、网状结构的重要联系点,垂体内分泌系统的激发处。主要包括乳头体和结节部、视上部。
(二)下丘脑调节肽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GRH)
生长素释放激素( GHRH)
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 PRF)
催乳素释放因子( MRF)
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 GHRIH)
促黑素细胞释放因子( PIF)
促黑素细胞释放抑制因子( MIF)
二、垂 体
(一)位置与外形
外包坚韧的硬脑膜。垂 体是横椭圆形,位于颅中窝、 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表 面被硬脑膜所覆盖,其上端 借漏斗连于间脑的下丘脑部, 前上方与视交叉相邻。在妊 娠期增大,可重达1.0克。 垂体虽小但它是人体内最重 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分泌 腺。
(二)垂体的结构与组成:
(三)垂体的血液供应
(四)腺垂体的组织结构
远侧部(占75%)
嗜色细胞
嗜酸性细胞占40%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素
嗜碱性细胞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糖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糖皮质激素
促性腺皮质激素
分泌促间质细胞刺激素(男性)
促卵泡激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LH)
嫌色细胞:约占远侧部的50%。细胞体积小,着色浅,界限不清
中间部
位于远侧部和神经部之间,呈一狭带,成人的中间部很小,约占垂体的2%,由一些大小不等的囊泡和嗜碱性细胞组成。
中间部可产生促黑素细胞激素,该激素在鱼类和两栖类,可使皮肤颜色变深,在哺乳类和人类,其作用主要在于促使黑色素的合成。
结节部
呈一薄层包绕着神经垂体的漏斗干,前面较厚,后面较薄或缺如。结节部细胞的功能还不十分清楚。
(五)腺垂体释放的激素
生长激素(GH)
(1)促生长发育:促骨、软骨、肌肉等细胞分裂增殖,蛋白质的合成
(2)促进代谢作用
黑色细胞生成素(MSH)
催乳素(PRL)
(1)对乳腺:引起和维持泌乳
青春期:雌激素、孕激素、生长素、胰岛素、甲状腺素、催乳素
妊娠期: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
(2)对性腺
刺激LH受体的形成,从而促进雌激素、孕激素的分泌,并为孕 酮生成提供底物,促进前列腺及精囊的生长,增加LH间质细胞的作 用使睾酮↑,大剂量时则起抑制作用。
(3)参与应激反应
应激时PRL↑,与ACTH、GH的增加同时存在。
(4)对免疫的调节反应
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促进B淋巴细胞分泌IgM和IgG。
促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肾上腺激素(ACTH)
促性腺激素
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
(六)神经垂体激素
1、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VP-ADH,见泌尿系统)
2、催产素(OXT)
三、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反馈
甲状腺
一.甲状腺的位置和形态
甲状腺位于颈前部,呈‘H’形,由左叶、右叶和甲状腺峡组成, 左叶和右叶略呈椎体形,贴于喉和气管两侧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抵第4—6气管软骨。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
甲状腺质柔软,呈深红黄色。腺外覆有纤维囊。此囊伸入腺组织,将腺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能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和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甲状腺素分泌异常,会引起许多的疾病。
二. 甲状腺的微细结构
甲状腺小叶的结缔组织中主要含有滤泡和滤泡旁细胞
滤泡——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泡状结构,滤泡腔内充满均质嗜酸性 的糖蛋白胶质,胶质是甲状腺球蛋白。 滤泡上皮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即四碘 甲状腺原氨酸( 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滤泡旁细胞——又称C细胞,位于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之间,细胞稍大,着 色淡,银染可见胞质内有嗜银颗粒。颗 粒内含有降钙素,能促进骨盐沉着,抑 制钙离子吸收,使血钙下降。
甲状腺分泌的激素:T3和T4
甲状腺素(又称四碘甲腺原氨酸即T4)、三碘甲腺原氨酸即T3,前者占90%,后者占10%,但T3活性是T4的4倍,T3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短。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腺泡聚碘→碘的活化→碘化酪氨酸→缩合耦联→贮存→释放→运输→灭活
三、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通过影响转录、生物氧化和膜转运功能来发挥作用——基因表达学说。
1、对代谢的影响
(1)产热效应
提高大多数组织(脑、肺、心、肝、骨骼肌、肾)的耗氧量和产热量
(2)三大营养物质
蛋白质:生理情况下,T3 、T4作用于核受体,使DNA转录,蛋白质合成增加;T3、T4过多时,则加速蛋白质分解,尤其是肌蛋白分解而至肌无力;T3、T4减少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无力但组织中的粘蛋白增加,引起黏液性水肿(myxedema)。
脂肪: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并增加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对脂肪的分解;促进胆固醇的合成, 但分解的速度大于合成。
糖:促小肠吸收糖,增加糖原分解,抑制糖原合成,同时增加外周组织糖的利用,因此对血糖有升高和降低两个方面的作用,但甲亢时血糖升高,甚至糖尿,随后快速降低。
2、 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软骨骨化、促长骨、牙生长;促脑发育, 幼年缺乏T3、T4时可引起呆小症。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4、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T3、T4使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上调,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CO增加。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维生素D3
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
由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分泌,对血钙水平的调节作用是经常性、长期的,是最重要的激素。
(一)生理作用(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促骨钙入血(快速效应和延迟效应)
促肾小管重吸收钙,而抑制磷重吸收
促 25-OH-D3 羟化,促进钙磷吸收
(二)分泌调节
血钙浓度的反馈调节
二、降钙素(calcitonin,CT)
由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低血钙和血磷。
(一)生理作用
1.增强成骨细胞活动,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使骨钙沉积,降低血钙,对儿童血钙的调节作用较重要。
2.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钙、磷。
(二)分泌调节
血钙水平的调节。
三、 1,25-(OH)2维生素D3
(一)产生
(二)生理作用
1.促小肠重吸收Ca ,使血Ca
2.促进肾脏重吸收Ca、磷
3.调节骨钙的沉积和释放
(三)生成调节
1.血钙、血磷水平
2. PTH
3.其他激素
肾上腺
一、位置及形态
左、右各一,左侧近半 月形,右侧近三角形。位于 腹膜后间隙,肾的内上方, 与肾共同包在肾筋膜内。其 前面有不显著的门,是血管、 神经出入之处。
二、结构
由表层的皮质和内部的髓质构成。 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是机体的应激器官。
(一) 皮质(80%),从外向内
1. 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15%
特点:排列呈球团状,其间有窦状间隙。
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胃粘膜对水、钠的重吸收,排出钾,维持血容量。
2. 束 状 带 (zona fasciculata) 78%
特点:C较大,胞质富含脂滴;排 列呈单行或双行C索,其间有窦状间隙。
功能:在ACTH调节下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促使蛋白和脂肪分解转化为糖;抑制免疫反应;抗炎症作用。
3. 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7%
特点:C较小,C索交织成网,其间有窦状间隙。
功能:在ACTH调节下主要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二) 髓质: 位于腺体中央
特点:C多边形,胞质具嗜铬颗粒。 可见交感N节C。EM下可分为肾上腺素C和去甲肾上腺素C。
功能:在植物N控制下分泌:肾上腺素-心肌兴奋性-HR去甲肾上腺素-小血管收缩-BP
三、糖皮质激素
⒈ 生理作用
(1)物质代谢
糖:促进糖异生,减少葡萄糖的利用
蛋白质:促进蛋白质分解
脂肪:促进脂肪分解,向心型肥胖
水盐代谢:促进肾脏排水和弱的醛固酮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减少。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等。
(5)应激作用
应激反应:机体处于紧急情况下,血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
(6)大剂量皮质醇有抗炎、抗过敏、抗休克作用。
2、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
四、盐皮质激素
代表激素:醛固酮
调节水盐代谢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的调节(见泌尿系统)
五、肾上腺髓质激素
(一)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合成与代谢
(二)生理作用
心血管作用-代谢作用-应激反应
(三)分泌调节
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ACTH 及糖皮质激素
自身反馈作用
胰岛的内分泌
一、胰岛的细胞及其内分泌激素
二、胰岛素
(一)生物学作用
1、糖: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原的合成,抑制糖异 生,促葡萄糖生成脂肪;
2、脂肪:促脂肪酸合成,抑制脂肪酶活化而减少脂肪的分解;
3、蛋白质:促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促氨基酸转移入细胞;加快转录和翻译,与生长素共同促机体生长;
4、对电解质代谢的作用:血钾降低。
(二)分泌调节
1.血糖 ↑→ 胰岛素 ↑
2.精氨酸、赖氨酸 ↑→ 胰岛素 ↑
3.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抑胃肽→胰岛素↑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胰岛素↓
⒋ 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使胰岛素分泌↑
三、胰高血糖素
(一)生理作用
促糖异生和分解,使血糖升高; 促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异生为糖。
(二) 分泌调节
⒈血糖水平⒉其他激素
其它激素
松果体激素
松果体位于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之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的后部,为一椭圆形小体。可以合成和分泌褪黑激素等多种活性物质,可以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性腺的发育和月经周期等。其内分泌活动与环境的光照有密切关系,呈明显的昼夜周期变化。
褪黑素的作用
1、睡眠促进剂
2、神经保护
3、辅助抗癌
4、预防心血管病
胸腺激素
属淋巴器管,兼有内分泌功能。位于胸骨柄的后方,上纵隔的前部,贴近心包上方,大血管的前面
胸腺肽、胸腺肽α1和胸腺五肽均是胸腺生成素上的活性成分,均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症,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症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AIDS等。
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PG)曾经被误认为是由前列腺分泌而得名,现认为它是广 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的一大类激素。
根据PG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H、I等9型。
PG是在组织局部产生、释放并引起局部调节的一种激素,当流经肺 和肝时,即被迅速降解。PG的生理作用非常广泛而复杂,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几乎都有影响。
不同类型的PG对某些组织的生理作用相同或相异,如PGE和PGF均 能使血管平滑肌松弛,PGE也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但PGF却能 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同一类型的PG对处于不同状态组织的生理作用有所不同,如PGE使非妊娠子宫平滑肌松弛,但对妊娠各阶段的子宫平滑肌均起收缩反应。
胃肠激素、APUD细胞系与DNES
胃肠激素是消化管壁黏膜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多种肽类激素的总称,
随着对APUD细胞系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细胞系与神经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血管活性肠肽、神经降压素和脑啡肽等,既可由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产生,又可由脑内的某些神经元产生,因此,目前把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元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合称为弥散神 经内分泌系统(deffuse neuroendocrine system,DNES )。
目前已知属于弥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细胞有4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