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化》第9版:4、糖代谢
这是一个关于《生化》第9版:4、糖代谢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编辑于2024-06-20 22:26:40这是一个关于《生化》第9版:18、癌基因与基因学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17、维生素的思维导图,包含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生化》第9版:16、血、肝生化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生化》第9版:18、癌基因与基因学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17、维生素的思维导图,包含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等,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生化》第9版:16、血、肝生化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有助于学习者快速定位到关键信息,减少在海量资料中搜索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作为复习的参考资料,帮助学习者在考试前快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糖代谢
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
糖的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乳糖生成)
是指葡萄糖在胞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糖酵解),再还原为乳酸的过程(共10/11步)
两个阶段
1、葡萄糖→丙酮酸(糖酵解途径)
2、丙酮酸→乳酸(糖酵解过程?)——如果
糖酵解总结
1次脱氢(无脱羧)
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1次可逆,1次不可逆)
每分子G净生成→2ATP、2分子乳酸
3个激酶(关键酶)、3个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
4种同工酶
脑(I)、肌肉(Ⅱ)、脂肪组织(Ⅲ)、肝细胞(IV,也称葡萄糖激酶)
Km为酶的特征性常数,K与其底物的亲和力呈反比
肝细胞Km=10mmol/L,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脑细胞Km=0.1mmol/L,对葡萄糖亲和力大
意义——低血糖低时,可保证脑组织能量供给
调节机制
★磷酸果糖激酶-1
调节
能量需求(ATP/ADP)调节该酶活性
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质
F-1,6-2P(FDP,正反馈);F-2,6-2P(最强)
均为:果糖-X-磷酸
丙酮酸激酶
特点
无氧时,生成的还原当量(NADH+H+)交给丙酮酸,生成乳酸
1分子葡萄糖产生4ATP;净生成2ATP
是RBC唯一的供能方式;为肌收缩迅速供能
糖的有氧氧化
概述
是指葡萄糖在氧供应充足时,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主要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并 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过程
该代谢过程在胞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一阶段,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与糖酵解途径相同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第4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主要考E1与辅酶(牛A:硫A)★
拓展
生物素(VitB7):是羧化酶的辅酶(丙酮酸羧化酶、乙酰CoA羧化酶)
泛酸(吡哆酸、VitB5):其活性形式为CoA,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NAD+ (生成2.5ATP)或FAD(生成1.5ATP)接受H+后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生成CO2
第三阶段(TCA、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偶联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
3个关键酶
1分子葡萄糖产能步骤(20ATP)
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1×2ATP)
4次脱氢
3次由NAD+(2.5×2ATP)接受?
1次由FAD+(1.5×2ATP)接受(琥珀酸脱氢酶脱氢)
2次脱羧(消耗1分子乙酰CoA)
?
可生成1分子GTP
意义
TCA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TCA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三大营养物质通过TCA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转变 糖可转变为脂肪、绝大多数氨基酸和以转变为糖
糖可以通过TCA的中间产物接受氨基,合成NEAA??
两种氧化对比
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无氧氧化
1分子葡萄糖代谢产能
无氧氧化:净生成2个ATP(4-2)
有氧氧化:净成30/32ATP(取决于糖酵解脱H+的去路NAD+/FAD)
糖有氧氧化的调节
F-2,6-BP最强
有氧氧化与无氧氧化的选择
巴斯德效应
糖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的现象,主要存在于肌组织
机制
丙酮酸代谢去路的选择,决定因素是NADH+H+的去路
缺氧时——NADH+H+不能氧化,留在胞质内,丙酮酸接受氢而还原生成乳酸
有氧时——NADH+H+进入线粒体内氧化,丙酮酸彻底氧化为CO2和H2O,胞质中的糖无氧氧化受到抑制
3个底物水平磷酸化
偶联磷酸化
细胞主要通过偶联磷酸化 是指电子或质子经氧化呼吸链传递后,偶联磷酸化,并产生ATP的生化过程,占代谢产能的95%
底物水平磷酸化
是指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或GDP,然后生成ATP或GTP的生化过程,占5%
磷酸戊糖途径
反应过程分两阶段
反应部位
胞质
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CO2
葡糖-6-磷酸→6-磷酸葡糖酸(NADP+→NADPH+H)
葡糖-6-磷酸脱氢酶
NADPH
不能经呼吸链产生ATP,而是作为供氢体(主要来源)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也可产生少量NADPH(次要来源)
NADPH为辅酶Ⅱ,不能氧化供能;NADH为辅酶I,可氧化供能
基团转移:通过非氧化反应,进行一系列基团转移(基本为可逆反应)
3种重要中间产物
核糖-5-磷酸(可作为核苷酸合成的原料)
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糖酵解中间产物)
过程总结与反应特点
过程总结
反应特点
生理意义
(1)提供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的生物合成
体内核糖不能从食物摄入,主要通过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生成方式
①经葡糖-6-磷酸氧化脱羧生成
②经糖酵解中间产物3-磷酸甘油醛、F6P通过基团转移生成
(2)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胆固醇合成3高:高耗能、高耗料、高耗氢
生物转化:结合、还原、氧化、羟化
糖原合成
糖原结构
糖原
是葡萄糖的多聚体,呈分支状,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
主要储存于肝、骨骼肌
肝糖原—主要是血糖的重要来源
肌糖原—主要为肌收缩提供急需的能量
结构
直链
过长的直链将转为支链
葡萄糖单位以α-1,4-糖苷键连接——长度11个葡萄糖基(直辖市4)
支链
分支点形成α-1,6-糖苷键——长度6~7个葡萄糖基
糖原合成过程
糖原合成特点
耗能
每增加1分子葡萄糖需消耗2ATP(1ATP+1UTP)
UDPG
活性葡萄糖——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引子
糖原合成要引子(糖原n),不能从单糖直接合成糖原n+1
糖原分解过程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的特点
糖原合成分解区别
糖异生
定义
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糖酵解的逆过程,3个能障)
原料
乳酸、丙氨酸、甘油、生糖AA、生糖兼生酮AA、GTP、ATP
GTP、ATP(供能)
详解
丙氨酸可经转氨基成丙酮酸
甘油→(消耗1分子ATP)→3-磷酸甘油→(NAD接受H+)→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也称α-磷酸甘油
净生成1.5个ATP
★乙酰CoA不能进行糖异生
故糖可以转变为脂肪,脂肪不能变成糖
部位
肝、肾;亚细胞部位在胞质、线粒体
步骤(3大能障)
1、丙酮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酶(最重要):消耗1分子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消耗1分子GTP
2、果糖-1,6-二磷酸→果糖-6-磷酸
果糖二磷酸酶-1
3、葡糖-6-磷酸→葡萄糖
葡糖-6-磷酸酶
糖异生调节
意义
①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
②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③肾脏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代谢乳酸)
乳酸循环
肌细胞糖酵解+肝细胞糖异生
意义
①既能回收乳酸中的能量,又可避免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
②是耗能的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成葡萄糖,需消耗6ATP
G6P的共同代谢途径
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分解
血糖调节
血糖(3.9~6.0mmol/L)
低血糖<2.8mmol/L
高血糖>7.0mmol/L
来源与去路
来路
肠道吸收、肝糖原分解、糖异生生成的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内
去路
被摄取用于氧化供能、合成糖原、转变为其他糖、脂肪、AA
维持血糖水平恒定机制
HS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磷酸果糖激酶2:可催化生成果糖-2,6-二磷酸,用以激活磷酸果糖激酶1
雌激素参与调节水盐代谢啊
2,3-BPG旁路(红细胞代谢中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