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园丁与木匠》读书笔记
这本书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告诉你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得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这本书将直击当代父母焦虑的核心根源,给你教养思维的全新升级!
编辑于2024-06-25 15:57:58我们一直害怕孤独,越是长大越是感到孤独。这个时代,孤独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孤独中,我们能更深刻的思考,学会独处,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可以拥有一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忌惮的任思维天马行空!每个人都需要孤独,孤独是我们的最好的增值期和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自律的顶端就是享受孤独!
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我们一直害怕孤独,越是长大越是感到孤独。这个时代,孤独成了现代人的流行病。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在孤独中,我们能更深刻的思考,学会独处,更透彻的了解自己,和自己对话。可以拥有一大把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忌惮的任思维天马行空!每个人都需要孤独,孤独是我们的最好的增值期和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自律的顶端就是享受孤独!
在这本《引爆流行》中,作者德里克•汤普森通过开创性的调查,揭露了“流行何以成为流行”以及“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动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汤普森认为,在“迷恋新奇事物症”和“恐怖新奇事物症”之间有一种临界张力:观众对新事物又爱又惧,却不由自主地渴求。技巧在于,要找准甜蜜点——既要有令人惊喜的内容,又要有足够的传统习俗,以便吸引核心观众。汤普森将其称为“美学灵感”。
这本书由史蒂夫·帕弗利纳所著,作者从计算机数学学霸到游戏公司老板再到全球个人成长导师的转变,为读者提供了7个个人成长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爱、能量三大基础原则和一体、主导、勇气、清醒自主四大复合原则。书中强调成长的本质是持续发现自我与世界的真相,提倡通过写日记、深度交流、设定目标等方法来实现个人成长!
《园丁与木匠》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美] 艾莉森•高普尼克
国际公认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首位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的心理学家
对于孩子的心智、大脑和学习方式,没人比她更了解
副标题: 顶级心理学家教你高手父母的教养观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7
相关书籍推荐
《童年的秘密》
《解码青春期》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一、童年到底是什么
童年,是一种风险解决方案
漫长的未成熟期
未成熟期长
大脑发达,有助于物种更好的生存
动物界的普遍规律是未成年期越漫长的物种,智力水平越发达
漫长的童年是人类的竞争优势,让人类在这段期间学习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
人类的童年和青春期都越来越长,这个回报也是巨大的
人类一代比一代强,早就不是一般的灵长类了
进化目的:制造差异,差异才有生存与繁荣的机会
有孩子,有童年:为了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大脑
童年时代,小孩应该干什么?家长呢
小孩应该干的:探索和学习
家长不是给孩子定制、制定或者指定发展路线
而是提供资源保障,让孩子充分探索
是让孩子面对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具备抗打击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
孩子“早当家”是好事吗
人类要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最好的办法是:自己也变复杂
学习一项技能需要专注,而变复杂需要在各个方向探索
探索期间,只能靠父母
所以父母的任务就是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探索
让他们可以无责任地随便折腾,变复杂,以期适应未来多变的环境
所以养育的重点不是掌握某一方面的技能,而是让他学会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早当家”就不是好事儿
二、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话
孩子听不听你的话,首先取决于你们之间的关系
对于接受信息,孩子非常挑人
不是什么人跟他说什么东西他都信
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
安全型的孩子听家长的
他跟家长关系好,他相信家长的话
但是家长和真理不一致的时候,他更相信真理
安全型孩子的学习模式非常健康
回避型的孩子,有可能听家长的,但是家长在他心里没有权威,一旦遇到冲突,他不相信家长
焦虑型的孩子,永远都相信家长
他不顾客观事实……搞不好长大了会变成妈宝男
当你指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先要问问自己跟孩子是个什么类型的关系
所谓“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动
孩子听不听你的话,其次取决于你行不行
两三岁的小孩就已经善于判断一个人靠不靠谱
如果这个人不自信,小孩根本不信他
综上,如果你本人很靠谱,知识丰富充满自信,跟孩子的关系很亲密,孩子对你有安全感,他就愿意模仿你,他就更信任你的话
如果你本人的一举一动都很有教养,心地善良做事稳重,你的孩子也会是这样
你是什么人,比你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
三、孩子为什么爱玩
为什么孩子要打闹
打闹,是一种社交演练
它是孩子在学习社交互动
如果一个小孩从小都没有跟别的孩子打闹过,他到了社交场合就会表现得很笨拙,他不知道怎么跟人互动
打闹还能增加大脑的可塑性,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做好准备
“玩”到底是什么
玩是自发和自愿的
玩不是工作,像过家家之类的玩法好像是模拟日常的工作,但是动作会故意做得很夸张,一看那就是在玩
玩好像有一些特定的形式,像小孩打闹,似乎一直在重复一些动作,但是在重复之中又总有变化
玩是一种试错式的学习,能让我们快速获得反馈、积累经验,提高应对意外局面的能力
玩,本身就很好玩
获得各种好处、促进大脑生长、学会各种技能都是副产品
我们之所以玩就是因为进化给我们设定了爱玩
为什么要让孩子玩
因为孩子爱玩!他们有权拥有幸福的童年
玩具对孩子有什么用
孩子玩玩具,是在探索意外
探索有利于孩子掌握多方面的技能
玩玩具可以促进大脑发育
孩子玩的时候,大脑前额叶中负责社交的区域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让大脑变得更可塑
大脑可塑性越高,学习新东西就越容易
为什么孩子喜欢假装扮演游戏
很多动物都会打闹和玩玩具,但是只有人类的孩子会假装
对一般想象出来的东西,孩子能分辨那是假的
特别是当孩子假装的时候,他们非常明白这是假的,但是他们乐此不疲
假装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想象不同的可能性
会假装的孩子能想象出很多可能性来,而不会假装的孩子没有这种能力
想象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人类创造力的起源
假装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心理状态
心智理论
就是说你要知道别人的情绪是什么样,他有什么意图,他有什么欲望,他是真的还是假装,他的信仰是什么……你得会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六岁以下儿童最应该学的东西就是心智理论,想要发展这种重要的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玩假装
假装跟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对心智成长至关重要
关于“玩”,家长能做什么
第一,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如果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能放开了玩,他们会更加积极地探索
第二,提供玩具
玩具不一定非得多么高端复杂,一根小木棍也可以玩,关键是得有玩具可玩
第三,如果家长想参与,想引导孩子一起玩,也行
但是你别忘了先戴上一顶侦探帽:你得能融入孩子的主流文化才行
四、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大脑有什么不同
到了青春期,大脑再次变得活跃,可塑性再次提高,混乱又回来了
青春期的大脑,有点像是幼儿的大脑
青春期之前,孩子的生活是以家长为核心,他最关心的是和家长的关系
青春期开始之后,他最在意的是和同伴之间的关系
青春期之前,孩子的打闹是游戏,青春期变成了复杂的社交演练
青春期之前,孩子的探索在家长的庇护之下,青春期的探索直面真实世界
这些改变,都是在为离开家庭做准备
为什么青春期会犯愚蠢的错误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可以分成两个系统:“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动力系统作用是通过调动感情,让人充满各种做事的动机
就好像是油门
控制系统克制冲动,引导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鼓励我们建立一个长期的目标,推迟享乐
好像方向盘和刹车
“谁的青春不迷茫”,就是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两股力量的较量
青春期孩子的家长该做什么
动力系统已经变得活跃,控制系统却还没有准备好,结果就是青春期的少年更容易冲动冒险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提升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可以训练的。它高度依赖学习和经验
试错就是个好办法
试错宜早不宜迟
在青春期还没到来之前,家长就让孩子去做一些决策,和同学多互动
这时候还有一个好处是家长还有一定的权威,能给一点引导
家长应该找机会领孩子去做一些真实的工作,让孩子体验一下在真实世界里自己的决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最理想的情况下,随着青春期少年慢慢长大,他要求的自由越来越多,同时他的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两个系统一起成长
他既有强烈的进取心,又能够调整方向控制自己……
就这样变成大人
五、孩子该如何学
六岁以下的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
学习有三个渠道:自己摸索和试错、模仿、听讲
孩子的模仿非常高级
他不是什么动作都模仿,只有你这个动作能够达到一定的目的,他才会模仿你
通过模仿,孩子能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关键:孩子模仿的对象,必须得是人
更关键:最好是关系亲近、跟他相似的人
你跟孩子关系越好,他越愿意模仿你
六岁前后的学习模式有什么不同
六岁以前,幼儿的主要任务是探索, “发现式学习”的模式
通过模仿、听讲和玩,尽可能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不设限制
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怎样运行的,周围的人都在想什么
六岁以后,发现式学习仍然在继续,而且达到更高的水平
而且有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 “掌控式学习”熟练掌握专项技能
掌控式学习要求刻意练习,要练到不用想就能使出来、快速高效的自动化程度
发现式学习是探索,掌控式学习是收获
这两种模式的次序很重要,因为这是大脑的成长机制所决定的
科学家的思维
观察、假设、推理、实验、求证……理解真实世界,形成对世界的认知
文学家的想象
想象世界不同的姿态,长大后结合学习与想象付诸行动
训练专注力要注意什么
六岁以后是专注力训练的好时机
家长能做的,是让孩子在上学之前就多接触书籍,多和孩子对话,让他提高词汇量
这样他上学遇到这些东西的时候,就能感觉更亲切一点,就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