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诊断学—胸部检查(2)
心脏检查重难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6-26 21:50:42胸部检查(2)
心脏检查
视诊
检查方法
病人取卧位
必要时医生视线与胸廓同高
胸廓畸形
心尖搏动
心室收缩时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心前区搏动
触诊
检查
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震颤
触诊时小鱼际或手指指腹感到的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
心包摩擦感
叩诊
叩诊音
叩诊方法
正常心相对浊音界
叩诊后,以胸骨中线至心脏相对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表示心界 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注: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8~10cm
右界2~3cm—II—左界2~3cm
右界2~3cm—III—左界3.5~4.5cm
右界3~4cm—IV—左界5~6cm
V—左界7~9cm
心浊音界各部组成
左界II—肺动脉段
左界III—左心耳
左界IV、V—左心室
血管与心脏左心交接处向内凹陷—心腰
右界II—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右界III以下—右心房
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心脏以外因素
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心界移向健侧
一侧胸膜黏连、增厚,肺不张—心界移向病侧
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横膈抬高,心脏横位—心浊音界向左增大
肺气肿—心界变小
心脏因素
左心室增大
心界
向左下增大,心腰加深,心脏呈靴形
疾病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右心室增大
心界
轻度增大—绝对浊音界增大,相对浊音界无明显改变
显著增大—心界向左右两界增大
病因
肺源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左、右心室增大
心界
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且左界向左大增大,称普大型
病因
扩张型心肌病
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
心浊音界
左房显著增大—胸骨左缘第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消失
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胸骨左缘第2、3肋间心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膨出,心界如梨形
病因
二尖瓣狭窄
主动脉扩张
心浊音界
胸骨右缘第1、2肋间浊音界增宽,常伴收缩期搏动
病因
升主动脉瘤
心包积液
心浊音界
两侧增大,相对和绝对浊音界几乎相同,并随体位改变(坐位时心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
听诊(按顺序)
方法
二尖瓣狭窄者—左侧卧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坐位,上半身前倾
部位→时期→响度→性质→传导
心脏瓣膜听诊区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
二尖瓣区/心尖区(M)
心尖
肺动脉瓣区(P)
胸骨左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区(A)
胸骨右缘第2肋间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rb)
胸骨左缘第3肋间
三尖瓣区(T)
胸骨左缘4、5肋间
内容
心率
正常成人:60~100次/min
心动过速:>100次/min
心动过缓:<60次/min
婴幼儿正常:>100次/min
婴幼儿心动过速:>150次/min
心律
心脏跳动的节律
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增快,呼气时减慢
无临床意义
期前收缩(早搏)
原来整齐的心律中突然出现一个心脏搏动,继而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期
特点
第一心音明显增强,第二心音多数减弱
二联律
连续每一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三联律
连续每两次窦性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心房颤动
原因
过早的心室收缩(心室内只有少量的血液充盈)
特点
心律绝对不规则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
常见疾病
二尖瓣狭窄
能听到S4—说明心房代偿性推血进心室
不能听到S4—说明发生房颤
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甲亢
心音
额外心音
舒张期额外心音
奔马律
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 由于同时常存在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和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声音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包叩击音
肿瘤扑落音
收缩期额外心音
收缩早期喷射音/喀喇音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见于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在收缩中、晚期脱入左房,瓣叶突然紧张产生震动
常伴有收缩晚期杂音
医源性额外音
人工瓣膜音
人工起搏音
心脏杂音
除心音与额外心音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期发现的异常声音
杂音产生的机制
血流加速
瓣膜口狭窄
瓣膜关闭不全
异常血流通道
心脏异常结构
大血管瘤样扩张
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
最响部位
心动周期中的时期
强度与形态
性质
传导方向
二尖瓣关闭不全—向左腋下传导
二尖瓣狭窄—局限于心尖
主动脉瓣狭窄—向颈部传导
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
体位
左侧卧位—二尖瓣狭窄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更明显
前倾坐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叹气样杂音更明显
仰卧位—二尖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杂音更明显
呼吸
深吸气→胸腔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排血量增加=与右心相关的杂音均增强
深呼气→回心血量减少=经瓣膜产生的杂音减轻,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杂音增强
运动
心率增快,心搏增强=杂音增强
分类
包括
收缩期杂音
二尖瓣区
主动脉瓣区
肺动脉瓣区
三尖瓣区
其他部位
舒张期杂音
二尖瓣区
功能性
Austin Flint杂音
见于
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机制
中、重度主动脉关闭不全→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二尖瓣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
杂音特点
舒张中、晚期杂音
递减型,柔和
无震颤
S1亢进—无
开瓣音—无
心房颤动—无
X线心影—主动脉型,左室增大
器质性
见于
风湿性心瓣膜二尖瓣狭窄
杂音特点
舒张中、晚期杂音
递增型,粗糙
常伴震颤
平卧或左侧卧位易闻及
S1亢进—有
开瓣音—可有
心房颤动—有
X线心影—呈二尖瓣型,右室、左房增大(梨形心)
主动脉瓣区
肺动脉瓣区
功能性杂音
Graham Steell杂音
见于
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机制
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
杂音特点
递减型、柔和吹风样舒张期杂音
吸气末增强
P2亢进
三尖瓣区
连续性杂音
心包摩擦音
见于
心包炎
部位
心前区及胸骨左缘3、4肋间最响亮
声音特点
粗糙,高调,表浅,类似纸张摩擦音
坐位前倾及呼气末最明显
时相
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室舒张
心室收缩-心室舒张(多见)
与胸膜摩擦音鉴别
心包摩擦音与心搏一致
屏气时心包摩擦音仍存在
血管检查
脉搏
脉率
类似心率
脉律
窦性心律不齐
吸气脉律增快,呼气脉律减慢
心房颤动
脉律绝对不规则、脉搏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
期前收缩
二联律、三联律(心梗专利)
脱落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脉搏脱漏
二度I型(文氏阻滞)—S1由强到弱 二度II型—S1强弱相等
紧张度与动脉壁状态
检查方法
两个手指指腹置于桡动脉上,近心端手指用力按压阻断血流,使远心端触不到脉搏
触不到脉搏但能触及条状动脉,并硬似条索→动脉硬化
强弱
脉波
正常脉波
细迟脉
水冲脉
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
交替脉
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
奇脉/吸停脉
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室搏血量减少所致
无脉
脉搏消失
血压
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周围血管征
临床意义—脉压差增大(主闭、甲亢、严重贫血)
包括
水冲脉
枪击音
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
Duroziez双重杂音
收缩期+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股动脉+钟型体件
毛细血管搏动征
手指轻压病人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病人口唇黏膜,使局部发白
当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则发白的局部边缘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