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年注册会计师会计学科1-2章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存货期末计量和清查,发出存货的计量,确认及初始计量。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编辑于2024-07-02 14:47:34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转换(减资),合营安排,转换(增资)60%:成本法核算长投30%、20%:权益法长投5%: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处置,后续计量(成本法),初始计量。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固定资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存货期末计量和清查,发出存货的计量,确认及初始计量。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企业合并方式形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转换(减资),合营安排,转换(增资)60%:成本法核算长投30%、20%:权益法长投5%: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处置,后续计量(成本法),初始计量。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固定资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确认和初始计量。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存货期末计量和清查,发出存货的计量,确认及初始计量。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第一章总论
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诚信(基石)、客观公正、独立性(灵魂)、专业胜任能力和勤勉尽责、保密、良好职业行为。
坚持诚信,守法奉公
坚持准则,守责敬业
坚持学习,守正创新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主体
空间范围
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并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总分公司:总公司是法律主体,分公司不能单独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不是法律主体。 均是会计主体
母子公司:母子公司均是法律主体均单独承担法律责任。 合并报表:母子构成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而是会计主体。 目的反映财务报告的目标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持续经营
≠永久经营
有限寿命主体(封闭基金、信托计划等)并不影响持续经营假设的成立
会计分期
收入、费用的确认是否跨期——审计中的截止性测试
货币计量
22章外币结算: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应提供以人民币反映的财务报表,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可靠性
基础
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如实反映、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相关性
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区分收入/费用(日常)、利得/损失(非日常)
区分流动资产/负债、非流动资产/负债
变现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可理解性
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报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可比性
纵向可比: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
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个会计期间
采用相同或相似(横向)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实质重于形式
合并范围的确定:小股合并(持股比例未达到50%,但投资方已经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时控制因而进行合并)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名债实股/名股实债;可转债永续债不一定是债,优先股不一定是股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
具有重大融资成分的收入确认
现销价格确认收入
附有追索权的商业汇票贴现
不能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因为风险报酬未转移,视为短期借款
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债务豁免
当期损益/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重要性
项目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前期会计差错相较比不重大——未来适用(对当年实现净利润影响小)
谨慎性
不高估资产/收益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内部研发发生的研究阶段支出,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可以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不低估负债/费用
对销售商品承担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要素
分类
财务状况
资产
定义:过去、拥有或控制(主导、使用、受益)、导致经济利益流入 理解:资产并不必然具有实物形态,Eg无形资产、使用权资产、债权、数据资源等;资产并不必然强调“所有” 确认条件:同时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
定义:过去、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 理解:企业并不必然以“钱”进行偿债
现时义务 现行条件下承担的义务
法定义务:基于法律规定或合同形成的义务 Eg应交税费
推定义务:产品质量保证属于常见的推定义务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确认条件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
来源
所有者投入资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其他综合收益)
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经营成果
收入
日常活动、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费用
日常活动、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利润
构成: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利得/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直接计入利润——营业外收支
分类: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计量
历史成本
实际支付成本 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计量,需要考虑对其计提折旧、摊销和减值等
重置成本
“现行成本”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存货盘盈的计量
可变现净值
主要适用于存货的期末计量
现值
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适用于大多数跨年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债券发行价格
公允价值
适用于大部分金融资产、金融负债的计量和以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损益类科目发生额贷方损益增加;发生额借方损益减少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信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净敞口套期损益±投资损益±资产处置损益+其他收益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账面余额:实际余额(不扣除相关备抵科目) 账面净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累计折旧/摊销-减值准备
第二章存货
确认及初始计量
区分工程物资;存货的持有目的是为了耗用或出售,工程物资是为了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而购入的,不属于存货。
外购存货的入账成本=买价+相关税费+运费+装卸费+保险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达到下一生产阶段必须的仓储费+生产过程中折旧费+季节性停工损失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项目:非正常消耗(超定额废品损失)+入库后储存费用(下阶段生产必需仓储除外)+广告营销活动+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支出(采购差旅)
合理损耗:计入总成本(100万 100吨 合损1吨 单位成本100/99);非合理损耗不计入总成本(非合损1吨 单位成本99/99) 相关税费:注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口关税/进口环节支付的消费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一般计入存货成本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投资者投入——公允价值(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除外)
盘盈的存货成本——重置成本——管理权限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
提供劳务取得——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归属于该存货的间接费用之和确定
自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发出存货的计量
个别计价法:逐一认定;房、车、古董
先进先出法:先购进先发出 P16典例2-4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单位成本=(月初成本+本次购进成本)/(月初量+本月购进量) 期末成本=月末存货量*单位成本
重点在于只算一次
移动加权平均法:单位成本=(原来成本+本次购进成本)/(原有量+本次购进量)
只在购进时计算;在购进和月初之间扣除发出成本/数量
用于销售的存货发出时结转成本并对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主营/其他业务成本 70 存货跌价准备 10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80
存货期末计量和清查
期末计量:存货成本(账面余额)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轧差存货跌价准备余额)
存货 可变现净值 库存商品 商品估计售价-商品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费(增量费用/其他相关费用) 对外销售用原材料 原材料估计售价-原材料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费 ※生产产品用原材料 生产产品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成本-产品估计销售税费 P19典例2-6 1.1计算产品是否减值(生产产品原材料+进一步加工成本比较生产产品估计售价-估计销售税费)产品未减值,忽略原材料减值 1.2计算生产产品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可变现净值(生产产品售价-销售税费)-进一步加工成本)
区分:合同/非合同 材料/产品 减值(计提/转回)
存货减值测试的流程
合同/非合同:分别测试
产品/材料
产品成本
产品成本:料工费/生产产品原材料成本+进一步加工成本
产品可变现净值:售价-预计销售税费
进一步加工的材料
测试生产产品是否减值?
未减值
结束
减值
原材料成本:已知条件
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可变现净值-进一步加工成本
资产减值准备的结转和转回
转回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影响因素消失(并不是当期造成存货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的其他影响因素)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结转/转销
存货销售
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转出存货
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用于在建工程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其他业务成本
并非所有的减值都能转回
第七章 资产减值
资产一旦出售(视同销售)
结转
存货清查盘点
阶段 发生时 按管理权限批准时 存货盘盈 借:原材料(重置成本)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存货盘亏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原材料等(残料入库) 贷:原材料等 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自然灾害导致无法转出增值税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 贷:库存商品80 借:资产减值损失1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 减值因素消失,减记金额予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