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会计-所得税
CPA-会计-所得税,涵盖了所得税会计基本原理、资产、负债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适用税率变化、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的列报等详细知识点。
编辑于2024-07-23 20:25:13CPA-会计-资产减值思维导图,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CPA-会计-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用于投资或出租的房地产物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出租获取租金收入或实现资本增值。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
CPA-会计-无形资产思维导图,涵盖了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研究开发支出、后续计量、处置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CPA-会计-资产减值思维导图,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其中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
CPA-会计-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企业或个人购买用于投资或出租的房地产物业,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出租获取租金收入或实现资本增值。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范畴。
CPA-会计-无形资产思维导图,涵盖了确认和初始计量、内部研究开发支出、后续计量、处置等,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所得税
所得税会计基本原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其差异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以此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一般程序
资产、负债计税基础
资产计税基础
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计税基础 = 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 = 成本 - 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
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
若会计摊销方法、摊销年限、净残值均符合税法规定,计税基础=账面价值*200%
费用化的研发费用
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实际发生额的100%税前加计扣除
资本化的研发费用
按无形资产成本200%税前摊销
使用寿命有限的
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
账面价值
=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
=实际成本-税法累计摊销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账面价值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计税基础
取得时的成本
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计税基础
取得时的成本
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账面价值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计税基础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类似于固定资产
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券投资
账面价值
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利息(期初账面余额*实际利率)-本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本期计提的损失准备
计税基础
不计提减值情况下与账面价值相等
负债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因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负债
与销售商品有关的支出可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根据公示,其计税基础为0
合同负债
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
计税基础为0
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应付职工薪酬
允许税前扣除的
计税基础为0
超过扣除标准的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递延收益
该政府补助为免税收入
不计入收到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确认为收益时,也不计入
故不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影响
不免税的
计入收到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该递延收益的计税基础为0
罚款和滞纳金等
不得税前扣除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控股合并中产生的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确定
控股合并方式的非同一控制合并
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在合并报表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其通常大于其计税基础,大多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吸收合并方式的同一控制合并
不满足免税条件,会计上按账面价值确认,通常小于计税基础(公允价值),差异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
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确认条件的交易或事项,可确定其计税基础的
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不超过当期销售收入15%的部分
准予扣除
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确认
原则
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损益
对应所得税费用
产生暂时性差异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
对应所有者权益
企业合并产生暂时性差异
对应商誉和负商誉
特殊情况不确认
商誉的初始确认
计量
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
无论转回期间如何,确认不要求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
原则
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
税率采用未来期间转回时税率
对与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
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
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
确认条件与上述相同
企业合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商誉自身产生的差异,不确认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特殊情况不确认
相关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亦不影响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其所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不确认
计量
适用税率
采用转回期间所得税税率
不予折现
减值
资产负债表日复核
若未来期间无法足够获得,应减记其账面价值
减记后,若再判断为可足够获得,恢复其账面价值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
会计政策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重述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及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其相关当期所得税与递延所得税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与企业合并相关
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日后12个月内符合
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不足冲减的,差额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上述情况以外的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与股份支付相关
不允许税前扣除
无暂时性差异
允许税前扣除
计算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
*对于附有业绩条件或服务条件的股权激励计划
确认的相关成本费用不得税前抵扣,待可行权时方可抵扣
可抵扣金额为实际行权时股票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行权价格的差额
根据期末股票价格估计未来可税前抵扣金额,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若未来期间可抵扣金额超过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超出部分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与单项交易相关
交易发生时分别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如
承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初始确认租赁负债并计入使用权资产的租赁交易
固定资产因存在弃置义务而确认预计负债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交易
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
所分配利润来源为
以前产生损益的交易或事项
所得税影响计入当期损益
以前确认在所有者权益中的交易或事项
所得税影响计入所有者权益
适用税率变化
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按新的税率重新计量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
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所得税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递延所得税
当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递延所得税费用 =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额 +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变动额
所得税的列报
基本原则
资产负债表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
非流动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
非流动负债
个别报表:一般可以抵销后净额列示 合并报表:不同主体不抵销列示
利润表
所得税费用
单独列示
附注
披露
说明其与会计利润的关系
与税率相关的调整
税法规定的非应税收入,不得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和损失,或可加计扣除的费用等永久性差异
本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亏损的影响、使用前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亏损影响
对以前期间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的结构与以前期间确认金额不同调整报告期间所得税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