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英汉对比研究——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
英汉对比研究——被动与主动,物称与人称。英语和汉语在物称与人称的使用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背后反映了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上的不同。通过英汉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特性和差异,促进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对于英汉互译有重大帮助。
英语语言学 Word and Morphology 形态学 胡壮麟,详细阐述了词与形态学的基本概念、词的独立性、结构、分类以及形态学过程,为理解英语语言学中的这两个重要概念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英语语言学-心理语言学 -胡壮麟 Language and Congnition 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on、Psycholinguistics、Con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Cognition)指的是心理过程或认识能力,包括意识、感知、推理和判断等。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中,语言被视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体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汉对比研究
物称与人称
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
英语重物称
客体意识
叙述客观冷静
结构严密紧凑
语气委婉间接
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事物作主语,同时又用本来表示人的动作或行为的动词作谓语(往往隐喻或拟人化)
“无灵主语”(表示抽象概念、心理感觉、事物名称或时间地点+“有灵动词”(表示人的动作和行为)
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形式主语)
用作先行词
用作虚词
用作强调词
There be句式
不定代词one作主语
英语采用被动式,采用非人称表达法
汉语重人称
主体意识
万物皆备于我
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人称+“有灵动词”
“无灵主语”+“有灵动词”➡️拟人化
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多使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含义
被动与主动
英语重物称 客体意识
英语的被动
体现
英语民族重分析、讲客观➡️主客二分
原因
施事的原因
施事未知而难以言明
施事从上下文中可以不言自明
施事不如受事重要,霍受事需要强调
为了隐去含糊的人称主语
特殊原因不需指明施事
如为了使叙述显得圆通、得体,或为了表达某种微妙的情绪
句法的要求
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为了使句子保持末端重量和句尾开放,以符合主语简短、谓语复杂的表达习惯
修辞的考虑
使表达方法灵活多变,有一定的修辞效果
文体的需要
信息类文体
科技论文:注重事理和活动的客观叙述,避免主观臆断———避免提及施事
新闻报道:注重口气客观、间接,叙事翔实、冷静———施事不宜言明
公文:注重叙述公正、无私,口气客观、正式
形式
结构被动句远比意义被动句多
结构被动句
限定动词多种时态的被动式
非限定动词的被动式
非人称被动式
双重被动式
意义被动句
用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汉语重人称 主体意识
汉语的主动
多意义被动式,少结构被动式
被动式使用受到限制
意义的限制
形式的限制
主事者必须说出
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
使用受事“主语”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当不需要说出施事者时,汉语可以采用无主语句货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或泛称(如“人”、“有人”等)作主语,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还可以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处置式,表示施事对受事的处置或支配行为
“为…所”式,即为“被…所”
“是…的”式,表示状态的静句,通常可以与表示动作的动句互相转换
“…的是”式,一般可以与“是(由)…的”式互相转换
“…加以/予以”式,组成倒置的动宾结构
汉民族重整体、讲主客圆融的思维倾向➡️天人合一
关联
英语的重物称以其多运用被动形式体现
汉语的重人称以其频繁的主动形式,和实施者为主语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