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一建城镇道路工程
这是一篇关于城镇道路工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挡土墙,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点,沥青路面结构特点,路面分类,道路分级。
编辑于2024-08-14 02:00:29城镇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结构特点
路基
路基填料
土方路基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含有机质的细粒土,不适于做填料
如需做填料,掺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改善
设计标高受限,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 选用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 同时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石方路基
路基顶面应设整平层,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厚度100-150mm
特殊土路基
断面形式
路堤
填方路基
半填、半挖
路堑
挖方路基
主要性能指标
整体稳定性
变形量控制
垫层
主要设置在 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 路段,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季节性冰冻地区 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路段 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防冻垫层可以使路面结构免除或减轻冻胀和翻浆病害(防冻垫层)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或潮湿路段(防冻垫层)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路基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段,路床土处于潮湿或过湿状态的路段
排水垫层
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150mm,宽度≥基层底面宽度
基层
承重层,车辆竖向力
基层
基层材料
根据道路等级、路基抗冲刷能力选择
无机结合料 稳定粒料(半刚性基层)
水泥稳定土类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二灰)
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
级配砂砾、级配砾石(柔性基层)
次干路以下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 路基抗冲刷能力选择
湿润多雨地区,设置排水基层
底基层
未设垫层且路基填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细粒土时设置
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主要性能指标
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 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要求
不透水性好
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作用,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直接承受行车作用,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高级沥青路面
上(表)面层(磨耗层)
中面层(面层上层)
下(底)面层(面层下层)
沥青路面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面层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OGFC(大空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各等级路面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沥青路面的坑槽冷补、支路以下道路面层
沥青贯入式面层
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厚度≤100mm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
路面使用指标
承载能力
相当高的强度和刚度
平整度
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温度稳定性
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抗滑能力
噪声量
承平温滑噪声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点
垫层
主要设置在 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 路段,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防冻垫层)
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段,路基土湿度较大时,宜设排水垫层
路基可能产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
厚度≥150mm,宽度=路基宽度
垫层材料
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排水垫层、防冻垫层
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半刚性垫层
基层
承重层,车辆竖向力
作用
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
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
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基层材料
根据道路等级、路基抗冲刷能力选择
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
特重交通道路
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
重交通道路
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中、轻交通道路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 路基抗冲刷能力选择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
宽度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
小型机具施工
500mm
轨模式摊铺机施工
650mm
滑模式摊铺机施工
主要性能指标
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 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要求
不透水性好
面层
直接承受行车作用,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
混凝土路面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连续级配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重交通以上、快速路、主干路,采用42.5级以上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其他道路 可用矿渣水泥,强度不宜低于32.5
纵向接缝
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 m,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
横向缩缝
子主题
横向胀缝
快、主应加设传力杆
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处
胀缝板宜用厚20mm , 水稳定性好, 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 且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横向施工缝
抗滑构造
较大的粗糙度,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
沥青混合料
分类
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
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
按最大公称粒径
特粗式、粗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砾式
按生产工艺
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普通沥青混合料(即AC型)
次干路、辅路、人行道
改性沥青混合料
快速路、主干路
高温抗车辙
较长使用寿命
低温抗开裂
较高耐磨耗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
快速路、主干路
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改性+SMA
适用于交通流量和行驶频度急剧增长, 客运车的轴直不断增加, 严格实行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快速路、主干路
耐老化性能即耐久性有较大提高
构造深度大
抗滑性能好
水稳定性
低温抗变形
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
冷拌沥青混合料
再生沥青混合料
性能试验指标
空隙率
矿料间隙率
饱和度
马歇尔稳定度
流值
检测项目
车辙试验动稳定度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
按材料组成及结构
连续级配、间断级配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其结构分为
悬浮-密实结构
AC型沥青混合料
骨架-空隙结构
AM沥青碎石混合料
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
骨架-密实结构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材料
沥青
粘结性
感温性
耐久性
塑性
安全性
粗集料
细集料
矿粉
快、主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
纤维稳定剂
不宜使用石棉纤维
应在250℃高温不变质
挡土墙
重力式
自重抵挡土压力
墙趾、凸榫
衡重式
上墙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下压作用 和全墙重心的后移增加墙体稳定
墙胸坡陡、下墙倾斜,可降低墙高,减少基础开挖
上墙、下墙、衡重台
钢筋混凝土悬臂式
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当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立壁、墙趾板、墙踵板
墙高时,立壁下部弯矩大,配筋多,不经济
钢筋混凝土扶壁式
依靠底板上的填土重量维持当挡土构筑物的稳定。
墙面板、扶壁、墙趾板、墙踵板
沿墙长,适当增加扶壁,墙面与墙踵板连接受力
比悬臂式受力好,高墙时较为经济
带卸荷板的柱板式
锚杆式
自立式
加筋土
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挡土墙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
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砂、砾石)或设计规定的填料。当挡土墙墙面需立体绿化时, 应报建设单位补充防止挡土墙基础浸水下沉的设计
挡土墙投入使用时,应进行墙体变形观测
路面分类
路面结构类型
沥青路面
沥青贯入式
沥青表面处治
中、轻交通
沥青混合料
各等级交通
水泥混凝土路面
普通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
连续配筋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
各等级交通
砌块路面
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
力学特性
柔性路面
沥青混凝土面层
沥青碎石面层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面层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刚性路面
水泥混凝土
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
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道路分级
快速路
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
主干路
以交通功能为主,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
次干路
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
支 路
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沥青路面
快主次15,支10
水泥混凝土路面
快主30,次支20
砌块
支路 石材20、混凝土预制块10
中、轻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