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4一建道路施工
这是一篇关于道路施工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面层施工,基层施工,路基施工。内容丰富,要点梳理,结构清晰,体系完整!非常值得学习!
编辑于2024-08-14 02:00:59道路施工
路基施工
施工特点与程序
施工特点
露天作业
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
流水或分段平行作业
人工配合土方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
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
旧路改造工程,交通门压力极大,地下管线复杂,行车安全、 行人安全及树木、构筑物等保护要求高
基本流程
准备工作
交通管理部门批准的导行方案,设围挡,导行临时交通
技术安全交底
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
按获准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书面交底,双方签字留存
测量控制网
控制桩防线测量
恢复中线
补钉转角桩、路两侧边桩
附属构筑物
新建地下管线施工原则
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
原有管线
拆改、加固保护
路基施工
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
施工要点
填土路基
清表
清除积水、树草、淤泥,处理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程
试验段
会同建、设、监共同确定预沉量值
填土
原地面找平
陡坡修台阶
横向坡度陡于1:5时,每层高度≤300mm,宽度≥1m。
防止路基产生横向滑移
压实
分层填土、压实
碾压前
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含水量(最佳含水量±2%)
填方高度应按设计高度增加 预沉量值
碾压
≥12t压路机,先轻后重
厚度≤300mm
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压路机碾压
自两边向路中心,表面无明显轮迹(由低向高)
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类、分层填筑、压实
路基高边坡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20m<土质边坡高度<100m ,30m<岩质边坡高度<100m
挖土路基
清表
试验段
会同建、设、监共同确定 压实量
开挖
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管道周边1m范围 人工开挖
直埋缆线2m范围 人工开挖
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至设计标高 压实量
压实
自两边向路中心,表面无明显轮迹(由低向高)
根据土的干湿程度
洒水
含水量较低
换土
晾晒
掺石灰
含水量较高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
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石方路基
清表
试验段
松铺厚度
压实机具组合
压实边数
沉降差
填筑石料
先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沟槽回填土料
压实
12t以上振动压路机
25t以上轮胎压路机
2.5t夯锤
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路基材料
路基填料强度(CBR)符合设计要求
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
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填筑
路基填土宽度 比设计宽度宽500mm(每侧)
分层填筑,下层填土合格后,再进行上层填筑
最佳含水量±2%
湿土翻松、晾干
过干土均匀加水
试验段
目的
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确定压实遍数
确定每层虚铺厚度
选择压实方式
管道回填与压实
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管顶覆土厚度≤50cm时,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素混凝土包裹
管顶覆土厚度50—80cm时,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路基压实
压实方法
重力压实(静压)
振动压实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高后低、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速度≤4km/h
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
由低向高
碾压不到部位,小型夯压机夯实
检查验收
主控项目
压实度
测定
灌砂法
灌水法
环刀法
标准
挖方
路床顶面以下30cm
快、主≥95%
次≥93%
支≥90%
填方
路床顶面以下80cm
快、主≥95%
次≥93%
支≥90%
路床顶面以下80-150cm
快、主≥93%
次≥90%
支≥90%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150cm
快、主≥90%
次≥90%
支≥87%
弯沉值(0.01mm)
弯沉仪
基层施工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水泥(石灰)稳定土
石灰稳定土基层
特性
良好的板体性
水稳性、抗冻性、早期强度 不如 水泥稳定土
温度低于5℃ 不再长强
水泥稳定土基层
特性
良好的板体性
初期强度高
收缩裂缝严重,容易产生唧浆冲刷
高级路面底基层
水泥(石灰)稳定粒料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二灰稳定土)
良好的力学性能、板体性、水稳性、抗冻性
早强低,温度低于4℃不长强
抗冻性高于 石灰土
高级路面底基层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二灰稳定粒料)
三氧化硫含量偏高,易使路面起拱,影响基层和面层的弯沉值
高级路面基层与底基层
施工技术
石灰、水泥稳定土基层
材料、拌合
原材料检验
厂拌(强制拌合机),配合比准确,文明施工
运输、摊铺
水泥稳定土 搅拌至摊铺完成 不应超过3小时
采用封闭车厢 ,防止水分蒸发 、防扬尘
施工最低气温5℃
春末、气温较高季节
石灰土类摊铺时 路床应湿润
雨期施工防雨淋,降雨停止施工,已摊铺的尽快压实
压实、养护
试验 确定 压实系数
石灰土 当天碾压成活
压实后 立即 洒水(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
水泥土 初凝前碾压成活
分层摊铺时,下层养护7天后,再摊铺上层材料
碾压方向
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
两侧向中心碾压
纵、横接缝(槎) 设 直槎
设超高的平曲线段
内侧向外侧碾压
养护期间封闭交通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二灰混合料)
材料、拌合
原材料检验
厂拌(强制拌合机),配合比准确,拌合均匀
先拌合石灰、粉煤灰,再加入砂砾(碎石)、水
混合料 含水量 宜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运输、摊铺
水泥稳定土 搅拌至摊铺完成 不应超过3小时
采用封闭车厢 ,防止水分蒸发 、防扬尘、防遗洒
施工最低气温5℃以上
春末、夏季
试验确定 松铺系数 控制 虚铺厚度
压实、养护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 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严禁采用薄层贴补,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养护
湿养 始终保持表面湿润
或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
常温养护至少7天
级配砂砾(碎石)、级配砾石(砂砾石)基层
土工合成材料
分类
土工织物
土工膜
特殊土工合成材料
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
功能
加筋、防护、过滤、排水、隔离
应用
路堤加筋
提高路堤稳定性
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土工网
足够的抗拉强度
较高的撕破、顶破、握持强度
叠合长度≥300mm,搭接宽度≥150mm
第一层填料 宜 采用 轻型压路机 压实;厚度超过600mm后,采用重型压路机
边坡防护 与 路堤填筑 应同时进行
台背路基填土加筋
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
土工网、土工格栅
适宜的高度为5 -10 m
台背填料 良好的水稳定性 与压实性能
碎石土、砾石土
土工合成材料与构造物应相互连接,并在相互平行的水平面上分层铺设,加筋材料间距经计算确定。在路基顶面以下5m 的深度内,间距宜≤1m 。纵向铺设长度宜上长下短,可采用缓于或等于1 : 1 的坡度自下而上逐层增大,最下一层的铺设长度 不应小于计算的最小纵向铺设长度
相邻两幅相互搭接,宽度宜≥200mm
每层压实厚度≤300mm
路面裂缝防治
减少或延缓由旧路面对沥青加铺层的反射 裂缝,或半刚性基层对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
玻纤网、土工织物
施工要点
旧路面清洁与整平,土工合成材料张拉、搭接和固定,洒布粘层油,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铺筑新沥青面层。
路基防护
坡面防护
土质边坡
拉伸网草皮、固定草种布、网格固定撒草籽
岩石边坡
土工网、土工格栅
冲刷防护
土工织物软体沉排、土工模袋
过滤排水
作为过滤体和排水体
用于暗沟、渗沟、坡面防护,支挡结构璧墙后排水
软基路堤地基表面排水垫层
处治翻浆冒泥和季节性冻土的导流沟
面层施工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
透层
为使沥青混合料面层与非沥青材料基层结合良好, 在基层上喷洒能很好渗 入表面的沥青类材料薄层
面层摊铺前,在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透层油完全渗入基层后方可铺筑
选用渗透性好的液体沥青、乳化沥青
用于石灰稳定土类或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洒布透层油后, 应封闭交通。
透层油洒布后的养护时间应根据透层油的品种和气候条件由试验确定
采用沥青洒布车或手动沥青洒布机喷酒
喷洒应呈雾状,洒布均匀
用量与渗透深度宜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并通过试洒确定
粘层
在既有结构和路缘石、检查井等构筑物与沥青混合料层的连接面应喷洒粘 层油
为加强路面沥青层之间, 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的粘结而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材料
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
快凝或中凝液体石油沥青
宜在摊铺面层当天洒布
封层
上封层
铺筑在面层表面
下封层
铺筑在面层下面
改性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
封层集料应质地坚硬、耐磨、洁净且粒径与级配应符合要求
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
当气温在10 "C及以下. 风力大于5 级及以上时,不应喷洒透层、粘层、封层油
运输与布料
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结车厢,应喷洒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运输中宜用篷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染
沥青混合料不符合施工温度(≤195℃),或结团成块、遭雨淋则不能使用
高等级路面,侯料车5辆以上
运料车在摊铺机前方10-30cm处空挡等候,摊铺时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发生碰撞
摊铺作业
热拌沥青混合料 采用 机械摊铺。摊铺机受料斗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快、主路 2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表面层采用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每台摊铺机摊铺宽度<6m
2台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宽度搭接,避开轮迹带,上下层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提前0.5-1h预热摊铺机,温度≥100℃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速度2-6km/min
摊铺机自动找平
下面层 钢丝绳或路缘石、平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
上面层 平衡梁、导梁控制高程
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沥青混合料种类、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执行
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确定
压实成型
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
碾压温度应根据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种类、压路机、气温、层厚等因素经试压确 定
初压
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 ~ 2 遍,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由外侧到中心,由低到高
复压
复压应紧跟初压连续进行。碾压路段长度宜为60~ 80m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复压,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25t)进行碾压
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优先采用 振动压路机 复压
终压
紧跟复压后进行
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少于2遍,无明显轮迹为止
压路机不得 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可以倒车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城镇道路大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