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财务管理第十九章业绩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业绩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绩效棱柱模型,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责任会计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内部转移价格,责任成本、成本中心。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全面预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财务预算的编制,营业预算的编制,全面预算概述和编制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业绩评价
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关键绩效指标法
财务业绩评价与非财务业绩评价
常用指标:净利润、资产报酬率、经济增加值(EVA)
优缺点
财务业绩评价
优点
客观、取数方便、计算简单,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缺点
只能反映短期业绩,不能反映经理人在长期业绩方面的努力
只重业绩结果,不重过程改善
会计数据不能公允反映经理人的真实业绩
非财务业绩评价
避免短视或只重过去,是对企业业绩长远和整体的评价
非财务业绩指标较为主观、取数困难、可靠性存疑
关键绩效指标法
通过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使得企业战略目标得以落实,并与价值创造相联系
KPI指标
结果类
一系列财务指标
动因类(面向未来的)
资本性支出(未来的收益)、单位生产成本(未来打价格战)、产量、销量、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
指标不应设置太多
经济增加值
概念
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应计成本(税后成本)后的剩余收益
公式
经济增加值EVA=调整后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平均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净负债比例×债务资本成本+权益比例×股权资本成本
税后净营业利润即“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占用即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之和
类型
基本EVA
用未经调整的经营利润、平均总资产计算EVA
未经调整的数字扭曲了公司业绩,但考虑了资本的成本是一大进步
披露的EVA
调整报表附注里的项目,将费用化的调整为资本化
一共需要调整4个要素
研发费用
战略性投资利息
吸引客户的营销费用
折旧费用
将会计上通常使用的直线法调整为EVA下的“沉淀资金折旧法”,即折旧前低后高
反映设备的技术老化和物理损耗更多发生在后期
基本原则
将会计上费用化,EVA法下需要资本化的部分进行调整
因为对未来是有益的
对公司内不同单位使用统一的资本成本
与剩余收益的比较
=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税后的)×平均资本占用
督促管理层获取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报酬,以使股东财富最大化
利润、资本成本均是税后口径
当所得税重大时,更能反映部门盈利能力
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随资本市场上的成本(权益成本、债务成本)变化而调整
剩余收益
=部门税前经营利润-部门平均净经营资产×要求的税前投资报酬率
用部门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保护企业整体利益
利润、资本成本均是税前口径
不考虑所得税
都是税前的口径
部门要求的报酬率不随市场变化,只反映管理要求和部分风险
简化的经济增加值的计算
适用于国企
与上述披露的EVA基本类似
调整项目=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期间费用中的研发费用+当期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包括费用化的和资本化的)
调整后资本
=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带息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股权资本成本:充分竞争类企业6.5%、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5.5%、公益类企业4.5%、军工电力农业等资产通用性较差的企业下浮0.5%
经济增加值评价的优点和缺点
经济增加值考虑了所有资本的成本,反映企业更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
经济增加值越高,企业价值越高,管理层和员工的薪酬也越高,三者利益统一
利润规模的扩张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增加值增长,可以遏制盲目扩张
因为在息税前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本的占用成本
经济增加值法通过财务管理、薪酬绩效考核的方法得以落实,因此不仅仅是业绩评价的指标,也是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的框架
经济增加值是和投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工具,也是分析师的分析工具
短期视角
仅能对企业短期内的价值创造进行判断,无法对长期的价值创造进行判断
财务视角
经济增加值属于财务业绩评价的范畴,不能涵盖运营等业务数据,因而具有局限性
不可比
各调整项及资本成本计算复杂,且本身是绝对数,缺乏可比性
尚存争议
参数的计算方法尚存争议,因此不利于形成统一规范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框架
四个维度
财务维度
投资者如何看待我们
各种财务指标
包括总资产周转率
顾客维度
顾客如何看待我们
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客户获得率、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利率、战略客户数量等
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交货及时率、生产负荷率、产品合格率等
学习和成长维度
我们是否能持续提高并创造价值
新产品开发周期、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生产率、培训计划完成率、人力资本准备度、信息资本准备度、组织资本准备度等
四个平衡
内外部评价指标的平衡
成果类和驱动因素类评价指标的平衡
财务和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平衡
长短期评价指标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与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目标是平衡计分卡的一部分内容,平衡计分卡又是战略执行系统
四个程序
愿景与战略说明
计划与制定目标值
沟通与联系
战略反馈与学习
战略地图架构
长短期的平衡
差异化
流程创造价值
学习与成长维度
整合
目标一致
更全面
可持续
高成本
难定量
高要求
绩效棱柱模型
定义
是指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以利益相关者满意为出发点,以利益相关者贡献为落脚点,以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为手段,用棱柱的五个构面构建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绩效管理的方法。
模型五要素
利益相关者满意、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贡献
利益相关者,是指有能力影响企业或者被企业所影响的人或者组织,通常包括投资者(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监管机构等。
棱柱模型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满意度
往往是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一些指标,与满意度搭上边
企业战略
长期宏观的规划
可用排除法,排除掉业务流程、组织能力、利益相关者贡献后剩下的
业务流程
流程性的
组织能力
与管理搭边
利益相关者贡献
利益相关者想要收益,必须自己做出一些贡献
坚持主要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使主要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紧密联系,有利于实现企业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共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涉及多个主要利益相关者,对每个主要利益相关者都要从五个构面建立指标体系,指标选取复杂,部分指标较难量化,对企业信息系统和管理水平有较高要求,实施难度大、门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