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液体制剂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者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药学同学可参考,超详细整理!考研加油。
编辑于2021-08-09 09:43:47第八章 液体制剂⭐️
概述
定义: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特点
优点
分散度大、吸收快、较迅速的发挥药效
给药途径多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
调整液体制剂浓度,减少刺激性
缺点
分散度大,易降解,失效
携带、运输、贮存等不方便
质量要求
均匀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
注:澄明not无色
非均相液体制剂的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
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口服)
无刺激性(外用)
不应发生霉变
分类
分散系统
均相(分子状态分散)
低分子溶液剂(<1nm)
高分子溶液剂(亲水胶体溶液):<100nm
非均相(微粒状态分散)
溶胶剂(不溶性,1~100nm)
乳剂,>100nm
水不溶性液体
混悬剂,>500nm
水不溶性固体
给药途径
内服
外用
皮肤
五官科
直肠、阴道、尿道
液体制剂的辅料
常用溶剂(附形剂)
选择原则
对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分散性
化学性质稳定,不与药物或附加剂发生反应
不影响药效发挥和含量测定
毒性小毒性小、无刺激性、无不适的臭味
按介电常数分
极性溶剂
水
甘油(丙三醇)
30%以上有防腐作用
保湿剂、防腐剂
含水10%以上无刺激性
二甲亚砜(DMSO)
大蒜臭味;万能溶剂
半极性溶剂
乙醇
20%以上防腐
丙二醇
聚乙二醇,PEG
非极性溶剂
脂肪油
多外用,易皂化
液状石蜡
轻质(外用);重质(软膏剂)
乙酸乙酯
附加剂
增溶剂:表活,形成胶束
助溶剂:第三种物质(形成可溶性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
碘(KI);茶碱(二乙胺);咖啡因(苯甲酸钠)
潜溶剂: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改变介电常数)
防腐剂
羟苯酯类(尼泊金)
配伍禁忌:PEG/吐温;铁;弱碱强酸;塑料
苯甲酸及其盐
未解离分子在起作用
最适pH:4
苯甲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苯甲酸的防腐能力相当
山梨酸及其盐
pH4.5
苯扎溴铵(新洁尔灭)
醋酸氯己定(醋酸洗必泰):广谱杀菌
邻苯基苯酚
其他:桉叶油;桂皮油;薄荷油
抗氧剂
水溶性抗氧剂
偏碱: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偏酸: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
油溶性抗氧剂
维生素E;BHA:BHT
矫味剂
甜味剂
山梨醇、甘露醇;甜菊苷
合成甜味剂
阿司帕坦(蛋白糖,天冬甜精)
芳香剂
天然香料:柠檬薄荷挥发油
人造香料:苹果香精
胶浆剂:干扰味蕾
泡腾剂: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麻痹味蕾
并未改变原有气味
着色剂:色素
其他:pH调节剂;金属离子络合剂;止痛剂
低分子溶液剂
澄明、分散度大、吸收快
溶液剂
溶解法
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
总量1/2~3/4量的溶剂;通过过滤器加溶剂至全量
例子
复方碘溶液
稀释法
制备时应注意的问题
药物易溶,但溶解缓慢,可粉碎、搅拌、加热
易氧化的,加热放冷(加热:去氧;放冷:降低反应速度)
加抗氧剂
溶解度小的优先溶解(同离子效应)
易挥发性最后加
难溶性的,加助溶剂or增溶剂
芳香水剂
挥发油或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露剂or药露
水蒸气蒸馏法
糖浆剂
浓蔗糖水溶液
单糖浆或糖浆:纯蔗糖的饱和水溶液浓度为85%(g/ml)或64.7%(g/g)
质量要求
含蔗糖量不低于45%(g/ml);澄清
单剂量灌装应检查装量差异; 多剂量灌装应检查最低装量。
单剂量:一支一支小瓶: 多剂量:整瓶的
制备方法
溶解法
冷溶法 热溶法
易污染 颜色易变深
混合法
注意问题
避菌;及时;药用白砂糖;蒸汽夹层锅;30 ℃以下密闭储存。
醑剂
挥发性药物的浓乙醇溶液
搅拌下细流加入(防沉淀)
浓度比芳香水剂大;与水性制剂混合易发生浑浊。
酊剂
规定浓度的乙醇
制备方法
溶解法或稀释法 浸渍法 渗漉法
乙醇最低浓度30%(ml/ml)
甘油剂
专供外用
高分子溶液剂
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
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胶浆剂)
水溶液为溶剂
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
非水溶剂
热力学稳定体系
性质
荷电性
渗透压
黏度与相对分子质量
聚结特性
盐析:加入大量电解质,高分子凝结而沉淀
聚结:加脱水剂
絮凝:盐类、pH、絮凝剂、射线
凝结:相反电荷中和
制备
有限溶胀
无限溶胀
明胶;
甲基纤维素MC(热水分散,冷水溶解)
淀粉遇水立即膨胀,无限溶胀过程必须加热至60~70 ℃,形成淀粉浆
例:胃蛋白酶合剂。两者都很快。
溶胶剂
系指固体药物的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1~100nm,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性质
光学性质
Tyndall效应
电学性质
双电层结构;界面动电现象:电泳
动力学性质
布朗(Brown)运动
稳定性
聚结不稳定性 动力不稳定性
制备
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 胶溶法(解胶法) 超声分散法
凝聚法
物理~~ 化学~~
混悬剂
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0.5~10μm
适合药物
难溶性 剂量超过溶解度 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 为了缓释
毒剧药或剂量小的不宜制成混悬剂
质量要求
性质稳定 微粒大小 沉降速度慢,迅速均匀分散 黏度要求 外用易涂布
物理稳定性
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Stokes定律
2、微粒的荷电水化
3、絮凝与反絮凝
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与絮凝剂相同
阴离子的絮凝作用大于阳离子
4、结晶微粒的长大
5、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混悬剂的稳定剂
助悬剂
低分子~~
甘油:外用 糖浆剂:口服
高分子~~
天然:阿拉伯胶、西黄耆胶…
合成或半合成:甲基纤维素、卡波普、聚维酮
触变胶
润湿剂
HLB值在7~10的表活:聚山梨酯类、泊洛沙姆…
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制备
机械分散法
“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
处方分析:复方硫磺洗剂
凝聚法
物理~
化学~~
钡粥(钡餐)
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
✅沉降容积比
口服混悬剂不应低于0.9
絮凝度
重新分散性
ζ电位
流变学特性
乳剂
系指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混合,其中一相液体以液滴状分散于另一相液体中形成的非均匀相液体分散体系。
基本组成
水相W 油相O 乳化剂
分类
普通乳:1~100μm;乳白色不透明
亚微乳:0.1~1.0 μm;蓝白色
纳米乳(微乳):<100nm;透明or半透明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有淋巴靶向性
乳化剂
种类
表活
天然高分子乳化剂
阿拉伯胶 西黄耆胶 明胶 杏树胶
固体微粒乳化剂(接触角θ决定)
θ<90°易被水润湿;O/W型乳剂
专供静脉注射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二氧化硅、皂土…(小分子)
θ>90°易被油润湿;W/O型乳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
助乳化剂
增加水相黏度 增加油相黏度
选择
类型
给药途径
乳化剂的性能
混合乳化剂的选择
形成理论
降低表面张力
两相液体之间形成大量新界面的过程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单分子乳化膜
表活
多分子乳化膜
天然树胶类
固体微粒乳化膜
硅皂土、氢氧化镁…
主要影响因素
分子结构和性质 相体积比
乳剂的稳定性
分层
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又称乳析
絮凝
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转相
转相临界点: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比
合并与破裂(不可逆)
酸败(不可逆)
变质
乳剂的制备
制备方法
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
乳化剂(胶)分散于油相中研匀后;加水;制备成初乳;稀释至全量。【无水环境】
初乳中 油:水:胶
植物油4:2:1
挥发油2:2:1
液状石蜡3:2:1
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
油分次加入,制初乳的研磨方向不可改变
新生皂法
两相交替加入法
每次少量交替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
机械法
最简便
纳米乳的制备
1份油➕5份乳化剂
复合乳剂的制备
二步乳化法
制备设备
搅拌乳化装置
高压乳匀机
胶体磨
超声波乳化器
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处方分析:鱼肝油乳剂
质量评定
粒径大小
分层现象
乳滴合并速度
稳定常数的测定
其他(选择)
搽剂
供无破损皮肤揉搽用
涂剂和涂膜剂
涂剂:蘸取涂于 涂膜剂:涂布患处后形成薄膜
洗剂和冲洗剂
洗剂:供清洗或涂抹无破损的皮肤或腔道 冲洗剂:冲洗开放性伤口或体腔的无菌溶液
滴鼻剂和洗鼻剂
滴鼻剂:滴入鼻腔内的鼻用制剂 洗鼻剂:清洁鼻腔的鼻用制剂
滴耳剂和洗耳剂
滴耳剂:滴入外耳道用 洗耳剂:清洁外耳道
含漱剂
咽喉、口腔清洗; 加适量着色剂,以示外用漱口,不可咽下。
滴牙剂
局部牙孔; 医护人员操作
灌肠剂
灌注直肠
合剂
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 除滴剂外所有的内服液体制剂都是; 单剂量包装的中药口服液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