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导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观察、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以下是对该单元内容的概述,希望对大家有用!
编辑于2024-08-31 17:45:35第一单元
1.我们知道的植物
始业课,需要好好备课,了解儿童,用他们的话语系统上课。
在教室内上课,根据本地实际,准备一些当地的植物图片;
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大蒜或几颗种子,让学生回家种植并适当做好记录,至于种什么,根据差异性,但是要考虑周期内的变化。
教师必须在实验室同步种植教材中的一些植物:大麦、水稻、大蒜、向日葵等。(你的参与你的投入,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当你的发现与孩子们一致时,孩子们会因此兴奋上好几天。)
建议用画画或手机拍照来记录,适合一年学生的水平。(种植记录可以设计一张电子表格给家长,拍照或者画好后拍照嵌入,都是比较方便,也具有整体性,容易比较。)
图示记录与美术课中的绘画有所不同,一年级的图示记录追求真实、客观、简单,不能拟人化。
画画可以促使学生细致地观察;
从第一课开始记录,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这对学生终身有益。(观察—记录,是认识世界的常用工具)
2.观察植物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植物,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并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
科学思维
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分析,能概括出植物特点,尝试准确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探究实践
在观察植物外部形态过程中,能利用多种感官近距离观察。
态度责任
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1.(出示教材情境图)你在这张图片上能找到植物吗?你是怎样辨别出这是植物,而不是人或者其他物体的?
2.植物和人确实有很大不同,但有没有相同点呢?
3.植物不仅和我们每位同学一样,都会喝水都会长高。而且也和我们人类一样,有不同的相貌和不同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发现植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观察是指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尝、用手摸。
4.讨论确定观察内容:用眼看,能看出什么呀?用鼻闻,能闻出什么?用手摸,能摸出什么?
5.小结:用眼睛看颜色、形状、光泽;用鼻能闻出气味(简单介绍扇闻的方法:鼻离物体不要太近,五指并拢,将气味扇过来闻);用手摸出软硬、光滑度。
3.植物长在哪里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不同。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
探究实践
在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的过程中,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
态度责任
持续保持探究植物的兴趣,增进爱护植物、保护植物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生长状态不同。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活动安排
我们把植物种在哪?
活动1:认识植物生长环境-土壤
活动2:认识了解植物根与土壤作用
活动3:认识植物生长环境-水生与无土栽培
活动1:比较胡萝卜与荷花的不同
绿豆土壤种植与水里种植对比实验
绿豆土壤种植与水里种植对比实验
4.给植物画张“像”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讨论,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认识植物的主要特征,知道它们生活在相应环境中。
科学思维
在多种植物特征的观察中,能比较出不同植物的特征,同时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的联系。
探究实践
通过对多种植物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特征。
态度责任
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别人的观点,树立爱护植物的理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身边植物的观察,了解植物的名称、主要特征、生长环境,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
教学难点:
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植物特点。
教学活动安排
怎样画植物才真实?
活动1:观察植物的主要特点
活动2:我们给植物画张“像”
1:评价观察记录活动
2:送画像游戏活动
活动3:介绍家里的植物
观察记录自己种植的植物
5.植物的变化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以维持生存,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科学思维
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发展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描述植物变化的具体细节。
态度责任
初步建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研究植物的兴趣,学会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空气等条件以维持生存,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变化。
教学难点:
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出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
实际教学的实施与建议
拓展:收集其他的资料(获取更多的证据)。
植物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以观察和记录,如果你能留心植物的变化,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你的收获可能会更大。看这几张照片你发现什么?
提问:
1)你还见过哪些植物有这样的变化?
2)你想过植物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3)你还能发现哪些植物有趣的变化?
让学生把自己种养的植物带到教室,进行交流汇报(最好需要句式,逻辑性培育,时间的把控,更多人的汇报);
展示学生的记录证据,归纳植物的变化和需要;
可以用绘本的形式,把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体现跨学科学习。(班级绘本,可以粗劣一点,但是真实的反映学生的成长足迹,成为认识更多植物的图谱,为单元目标服务)
6.校园里的植物
科学观念
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知道常见植物的名称和主要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
在多种植物特征的观察中,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能比较出不同植物的特征。
探究实践
在实地观察中,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对常见的植物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和描述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实际教学的建议
环节一:创设情境,聚焦话题
1.欣赏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植物
总结: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是高大的,有的时候矮小的,有的生活中土壤中,有的生活中水里。各种植物把我们的校园装扮的非常美丽,像好朋友一样每天陪在我们身边。
2.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件播放校园中的各种植物照片或视频资料。
讲述:同学们,我们美丽的校园有很多植物朋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提问3: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长在哪里,你们想去看吗?
(二)观察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环节二探索:观察、记录和交流校园里的植物
(一)观察前做好准备工作
1.观察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谈话:我们要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观察植物,应做哪些准备工作?注意什么事项呢?
准备工作:分组活动 ,做好笔记,团结协作等。
注意事项:远离危险 ,不采不踩,听从指挥等。 2.明确记录植物的方法
讲述:如何将我们观察的植物记录在记录夹上呢!
教师利用板书进行示范画。出示校园里的一棵植物,在黑板上呈现植物的简笔画,并一边画一边强调:不要求画的很像,只要画出植物大概的样子即可。同时明确要记录的内容包括:植物的名称、记录时间、植物的特点、植物生活的环境等等。
谈话:我们以组为单位,组长带着组员到你们喜欢的植物边去观察记录吧!时间是15分钟,要求至少观察3种植物,15分钟后回到科学教室。
(三)交流我们的发现
提问:哪组愿意将你们的记录情况描述给大家?
建议:学生在实物投影前展示并描述记录情况,汇报后将记录单贴在黑板上。
1.观察认识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
2.分享新发现核心问题
提问 :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新发现?遇到了哪些新问题?
建议:
(1)学生先小组交流。
(2)再全班交流。
环节四:拓展
和家人一起到菜市场或田野里,认识常见的蔬菜、水果。
提示学生用今天学习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蔬菜和水果,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