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脉诊理论
详细介绍了中医脉诊的理论、部位、影响因素、脉诊要素、脉诊纲要、脉象分类等内容,为中医脉诊的临床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编辑于2024-09-06 18:53:39脉诊 理论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气血互为阴阳,共同作用,血侧重于脉的力量,气侧重于脉道的粗细。
寸口脉长度为(3.64±0.28)cm,高骨到腕横纹的距离为(1.87±0.29)cm,一寸长约(1.91±0.15)cm,所以高骨到腕横纹的距离约等于一寸。取脉时以掌后高骨定关之法与掌后三部为三寸之法实际差异不大,但临床中掌后高骨的范围模糊,所以不如以腕横纹来定位布指,此腕横纹应为近掌端的一条,又可称其为鱼际横纹,在此鱼际横纹之后一分开始布指取寸,一分的长度为(0.19±0.01)cm。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左右为宜。中指定关,食指定寸,无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脉脊,指法有举(轻取)、按(重按)、寻(或轻或重寻脉)、总按、单诊等。
寸口诊法
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分“浮、中、沉”三候。
左手:寸--心、关--肝、尺--肾
右手:寸--肺、关--脾、尺--命门
全身遍诊法
头部、上肢、下肢三部诊脉;每部各有上、中、下三候。
影响 因素
脉象与季节,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都紧密相关,所以诊脉应特别注意来辨别脉象。
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洪细、弦紧、滑涩
例如一年四季中,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的人,脉搏越快;婴儿脉急,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体力劳动之后,饮酒,饱餐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
脉诊 要素
位
三个部位:寸脉、关脉、尺脉。正常脉搏不浮不沉,寸、关、尺三处有脉。如脉位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主要脉象:浮沉、散伏芤、长短动
数
指的是脉的频率与节奏的快慢。
主要脉象:迟数、缓疾
形
是指脉搏的粗细大小、软硬程度。
主要脉象:洪细、濡弱微、弦紧、革牢
势
是指脉象的力度强弱和流畅度。
主要脉象:虚实、滑涩、促结代
脉诊 纲要
脉浮沉
主察表里。 脉浮表症, 脉沉里症。
浮脉
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主病歌】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主病歌】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散脉
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主病歌】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伏脉
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主病歌】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浮脉主表,里必不足,有力风热,无力血弱。浮迟风虚,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火,浮微劳极。浮濡阴虚,浮散虚剧,浮弦痰饮,浮滑痰热。
沉脉主里,主寒主积,有力痰食,无力气郁。沉迟虚寒,沉数热伏,沉紧冷痛,沉缓水蓄。沉牢痼冷,沉实热极,沉弱阴虚,沉细痹湿。沉弦饮痛,沉滑宿食,沉伏吐利,阴毒聚积。
脉快慢
主察阴阳。 脉快阳亢火热, 脉慢阴盛湿寒。
迟脉
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缓脉
缓脉形,息四至,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疾脉
疾脉形,躁而急,脉来一息七八至,亢阳无制真阴竭,喘促声嘶病危矣。
【主病歌】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迟脉主脏,阳气伏潜,有力为痛,无力虚寒。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缓大者风,缓细者湿,缓涩血少,缓滑内热。
脉强弱
主察虚实。 脉强实症, 脉弱虚症。
虚脉
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主病歌】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主病歌】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血虚脉虚,血实脉实。实脉正邪交争,虚脉邪盛正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 脉小气虚。
洪脉
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主病歌】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细脉
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主病歌】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主病歌】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主病歌】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微脉
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洪脉为热,其阴则虚。细脉为湿,其血则虚。濡小阴虚,弱小阳竭,阳竭恶寒,阴虚发热。阳微恶寒,阴微发热,男微虚损,女微泻血。
脉软硬
主察寒热。 脉硬寒痛, 脉软火热。
弦脉
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主病歌】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癥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紧脉
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主病歌】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革脉
革浮取,脉绷急,革脉形如按鼓皮,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亏或梦遗。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牢沉取,脉坚强,牢形实大合弦长,积聚内结寒疝痛,奔豚痃癖气为殃。
【主病歌】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芤脉
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主病歌】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弦脉主饮,病属胆肝,弦数多热,弦迟多寒。浮弦支饮,沉弦悬饮,阳弦头痛,阴弦腹痛。紧脉主寒,又主诸痛,浮紧表寒,沉紧里痛。虚寒相搏,其名为革,男子失精,女子失血。
脉匀乱
主察安危。 脉匀心安, 脉乱危险。
促脉
促脉数,时一止,如马急行偶失蹄,炎炎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结脉缓,时一止,结脉形状记心里,疝瘕郁结寒气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主病歌】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代脉止,不即还,良久方来是真传,久病见代病难治,孕者生兮痫者安。
【主病歌】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阴盛则结,疝瘕积郁。代则气衰,或泄脓血,伤寒心悸,女胎三月。
其它脉
长短
长脉
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主病歌】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主病歌】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动脉
动脉跳,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园,动脉主病痛与惊,少阴动甚妊子焉。
【主病歌】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长脉气平,短脉气病,细则气少,大则病进。浮长风痫,沉短宿食。阳动汗出,阴动发热,为痛为惊,崩中失血。
滑涩
滑脉
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主病歌】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滑脉主痰,或伤于食,下为蓄血,上为吐逆。涩脉少血,或中寒湿,反胃结肠,自汗厥逆。
脉象 分类
浮脉类
包括浮脉、散脉、洪脉、濡脉、革脉。
脉位浮浅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浮脉主表证、虚证。散脉代表脏腑之气将绝。洪脉主气分热盛证,也可以指邪盛正衰;濡脉可以主虚证,也可以主湿证,正常人也可出现该脉象。革脉代表血虚。
沉脉类
包括沉脉、伏脉、牢脉、弱脉。
脉位深沉
沉脉代表病位在里,伏脉可指痛证、厥证;牢脉指寒凝,疝气;弱脉则是气血不足。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迟脉类
包括迟脉、缓脉、涩脉、结脉。
脉来缓慢
迟脉主寒证,缓脉主湿证或者是脾胃虚弱;涩脉主气滞血瘀(气机不畅导致血液瘀堵);结脉主气血虚弱或者血瘀等。
数脉类
包括数脉、疾脉、促脉、动脉。
脉来急促
数脉多指热证;促脉一般是实热证;疾脉代表元气将脱;动脉可指惊恐或者疼痛。
虚脉类
包括虚脉、微脉、细脉、芤脉、代脉、短脉。
脉搏无力
通常这类脉象代表气血亏虚。芤脉主阴虚血虚。
实脉类
包括实脉、滑脉、弦脉、紧脉、长脉、大脉。
脉搏有力
通常代表实证,多有血瘀、寒邪、痰饮(水液代谢障碍)、宿食等积滞。也可见于正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