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十五章 消化道出血
内科 消化体统--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损伤导致血液从胃、食管、十二指肠或大肠等部位流出的情况。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诊断几个方面方面进行概述。
内科 消化系统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是由免疫异常、遗传、环境、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大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消化道出血
部位,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UGIB
屈氏韧带以近的消化道:食管、胃、十二指肠 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都出血
常见原因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上消化道肿瘤
其他原因
食管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胆道出血
全身性疾病
中消化道出血MGIB
屈氏韧带--回盲部之间的小肠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LGIB
回盲部滞留远的结直肠出血,占消化道出血的20%
痔、肛裂是最常见原因
血管性疾病
血液病
其他
临床表现
呕血
UGIB特征性表现
出血速度慢--咖啡色、棕褐色
短期大量出血--鲜红色
黑便
多见于UGIB
柏油样,黏稠而发亮
便血
多见于MGIB、LGIB
UGIB出血量>1000ml也有便血--暗红色血便,甚至鲜血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临床最早观察到
急性大量失血--循环血量迅速减少
表现:头晕、心慌、乏力,突然起立发生晕厥、肢体冰冷、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等 严重者休克
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量失血后,早期血象无明显变化 3-4小时后才出现贫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 24-72小时血液稀释到最大程度
24小时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出血停止后逐渐恢复正常
周围血出现晚幼红细胞、嗜多彩红细胞
急性出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慢性失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发热与氮质血症
发热--部分病人在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3-5天降至正常 (机制--循环衰竭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氮质血症
循环血量降低--肾前性功能不全所致
大量血液蛋白质消化产物在肠道被吸收--血中尿素氮暂时↑
出血后数小时开始,24-48达高峰,大多≤14.3mmol/L 3-4d降至正常
治疗
抗休克、补充血容量
一般急救措施
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观察黑便、血便情况
定期复查血生化包括血尿素氮
必要时中心静脉压测定
老年人 --心电监测
积极补充血容量
输血前
平衡盐溶液、葡萄糖盐水、胶体扩容
输液以维持组织灌注为目标
尿量是参考
避免输液过快--引起肺组织水肿
心脏疾患者--必要时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液量
血容量补充具有指导作用的情况
意识恢复
四肢末端由湿冷、青紫--温暖、红润
肛温与皮肤温度减少(<1℃)
脉搏与血压正常
尿量>0.5ml/(kg.h)
中心静脉压改善
输浓缩红细胞指征
输血量以 血红蛋白达到70g/L左右为宜
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幅度>30mmhg
心率增加(>120次/分)
血红蛋白<70g/L或血细胞比容<25%
止血措施
UGIB
静脉曲张性出血
第十五章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80%消化性溃疡出血🉑自行止血
抑制胃酸分泌
提高胃内ph有止血作用
血小板聚集即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 ph<5.0时,血凝块会被消化
大出血时首选PPI,早期静脉给药
出血停止后,改口服PPI至溃疡愈合
内镜治疗
药物+一种热凝止血或机械止血,🉑提高止血效果
注射药物
1:1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
高渗钠-肾上腺素溶液
热凝止血
高频点凝、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微波等
机械止血
尤其适用于活动性出血
止血夹
介入治疗
内镜治疗失败后
经血管介入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
手术治疗
经过药物、内镜、介入均不能止血时,持续出血危及生命时
MGIB
缩血管药物
常用生长抑素、奥曲肽
少量慢性出血--皮下注射奥曲肽0.1mg,1-3次/日
糖皮质激素及5-氨基水杨酸类
用于克罗恩病引起的小肠溃疡出血
血管介入
手术
指征
Meckel憩室
肿瘤
经上述治疗不能止血者
LGIB
痔疮
直肠栓剂抗炎治疗,注射硬化剂及结扎
息肉
内镜下切除
重型溃疡型结肠炎
第八章
血管病变
内镜下止血
介入
过敏性紫癜
糖皮质激素(如 甲泼尼龙 静脉滴注) 病情缓解后改口服
各种肿瘤
手术切除
诊断
确定消化道出血
实验室检查
排出肠道外因素
需鉴别咯血与呕血区别
口、鼻、咽喉部出血
食物及药物引起的黑便
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
出血评估
每日消化道出血>5ml--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简称 粪便OB
>50ml/d--黑便
胃内积血>250ml--引起呕血
一次出血量<400ml--🉑代偿,不引起症状
一次出血量>400ml--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
短时间出血量>1000ml--休克
上消化道大出血,短时间>1000ml
循环状态判断
大出血时,判断出血量有价值
早期
血容量不足,🉑有直立性低血压,卧位--直立→血压下降幅度>15-20mmhg 心率增快>10次/分
收缩压<90mmhg、心率>120次/分,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严重大出血及休克
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反复呕血,或黑便(血便)次数增多,肠鸣音活跃
周围循环状态经充分补液及输血后未见明显改善,或随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持续下降
补液与尿量足够--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
判断出血部位及病因
病史与体检
胃镜和结肠镜
1.UGIB、LGIB首选 2.检查前: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贫血及使用止血药物
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
1.急性糜烂性胃炎短短几天即🉑愈合不留痕迹 2.血管异常多在活动性出血或近期出血菜易发现
胶囊内镜及小肠镜
胶囊内镜
诊断MGIB都一线检查方法
影像学
X线钡剂造影
有助于发现憩室及较大的隆起或凹陷
急性消化道出血期间--不易用
腹部CT(造影)
超声、核磁
有助于了解肝胆胰病变--诊断胆道出血的常用方法
手术探查
各种检查不能明确出血灶状持续大出血危及生命
预后估计
1.消化道出血:食管--肛门的消化道出血 2.上、中、下消化道出血 3.60-70%的消化道出血来自--上消化道 4.临床表现:呕血、黑便或血便等 5.症状:贫血、血容量减少、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