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这是一篇关于《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五章 选择爱的人生,第四章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第三章 有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第二章 为何要否定“赏罚”,第一章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基本信息。
这是一篇关于小怡《供养者翻盘-强者框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持续成长,16 实操案例 框架推拉,15 实操案例 框架逆转,14 技巧篇 定义自己的框架,13 强者之路-内心抗压,12强者之路-社交欲望,11 强者之路-解除防御(下),10 强者之路-解除防御(上),9 强者之路-反应重心,8 强者之路-塑造自我价值感,7、强者之路-控制需求感。
这是一篇关于《假努力:方向不对,一切白费》的思维导图,该书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假努力”的现象和原因,帮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努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区。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细致的分析,揭示了看似勤奋却实则徒劳无功的行为背后的真相——方向不对。
这是一篇关于自信的觉醒: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必修课的思维导图,《自信的觉醒: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必修课》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自卑和自信的深入理解,还提供了大量实用方法和建议,帮助读者从自卑走向自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基本信息
书名:幸福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2
作者: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译者:渠海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4522
推荐值:4颗星
第一章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是一种宗教吗?
阿德勒心理学是与希腊哲学一样的思想,是一种哲学
哲学和宗教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故事,宗教通过故事解释世界,而哲学拒绝故事
教育的目标地“自立”
如果片面的理解课题分离,那么,所有的教育都是对他人的课题干涉,是应该被否定的行为
教育不是“干涉”,而是“帮助”其自立
所谓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
教育的入口是尊重,首先要心怀尊重
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
不要试图改变或者操控眼前的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地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并且,假如有人能认可“真实的自己”,那个人应该也会因此获得巨大的勇气。可以说尊重也是“鼓励”之根源
尊重是一切的基础
关心“他人兴趣”
很多父母或者教育者希望带给孩子更多“有用的东西”或者是“有价值的东西”。劝阻其不良行为,没收书籍或玩具,只给孩子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
虽然父母这么做实在为孩子着想,但是完全是一种缺乏“尊重”
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才会觉得孩子的兴趣很粗俗,但孩子们不会认为自己的兴趣粗俗
假如拥有“同样的心灵与人生”
赞同不是共鸣,共鸣是接近他人时的技术和态度
想象自己如果是孩子的心灵会怎么样
勇气会传染,尊重也会
即使没人理解和赞同,首先自己点量火把,展示勇气和尊重。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
“无法改变”的真正理由
目的论: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为了肯定现在而去肯定不幸的过去。想要肯定现在,所以过去就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你的现在决定过去
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篡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性,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
造反失败,是逆贼。造反成功,是对抗暴政的英雄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
把过去着上“不幸”的颜色。若是说的严重些,那就是企图借悲剧这个烈酒忘却不得志现在的痛苦
阿德勒心理学中并无魔法
过去根本不存在,你所说的过去不过是由现在的你巧妙编篡出来的故事
第二章 为何要否定“赏罚”
教室是一个民主的国家
民主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国民根据彼此达到的协议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适用于全体国民,一律平等
既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问题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
称赞的请求
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在做能获得表扬的事
引起关注
通过恶作剧来博取关注
权利争斗
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
复仇
下定决定挑起权利斗争,未获得成功,败下阵去,策划复仇
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
证明无能
不要再对我有所期待
赤裸裸的装傻,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再简单的课题也不去做
有罚便无罪吗
问题行为的五个阶段,都源于一个目的,归属感。确保自己的地位
批评教育后,问题行为还会发生,这说明批评这一手段在教育上没有任何效果
以暴力为名的交流
暴力始终是成本低,廉价的交流手段。在讨论道德是否允许之前,首先的说它是人类非常不成熟的行为
发怒与训斥同义
厌烦了用语言与学生交流,继而想通过批评直接了当的命令让他们屈服
自己的人生,可以有自己选择
大人灌输自立如何危险以及其中的种种风险,是为了让其处于自己的支配之下
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如果他们需要帮助,就提供给他他们
第三章 有竞争原理到协作原理
否定“通过表扬促进成长”
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其目的是操纵
褒奖带来的竞争
顺从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表扬或者不被批评
停止赏罚分明,消除竞争,让竞争原理从班级中消失
人生始于“不完美”
人类应为身体的脆弱才创立共同体,并在协作关系中生存。人常常渴望与他人之间建立的“联系”,所有人心中都存在着共同体的感觉
"自我认同”的勇气
保持本色即可,即使成不了“特别”存在,即使不够优秀,也依然有你的位置。要接受平凡的自己,接受作为“芸芸大众”的自己
不要从“与他人不同”方面寻求价值,而是从“保持自我”方面寻求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个性。不认可“真正的自我”,一味地与他人进行比较,盲目地突出“不同”,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
问题行为是在针对你
一个人可能会有多副面具,这些行为可能只是针对你才有。课堂上他调皮捣蛋,也许在父母面前,他是一个乖乖女
为什么人会想成为救世主
想要通过拯救他人使自己获救,通过扮演一种救世主角色来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是无法消除自卑感的人常常会陷入的优越情结的一种形态
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
在阿德勒式教育上失败,至今感受不到幸福。是因为你一直在逃避工作、交友、爱这三大项构成的课题
第四章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句话背后也隐含着一切快乐也都是人际关系的快乐
是信任还是信赖
信任是有条件的相信对方,信赖是不附加任何条件
工作关系式信任关系,交友是信赖关系
为什么工作会成为人生课题
为了与他人进行分工,就必须信任他人
职业不分贵贱
决定人价值的不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而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致力于自己的工作
如果是没有价值的工作,就不需要任何人去做,很快就会被淘汰。一份工作如果没有被淘汰依然存在,就说明是有价值的
主动信赖
信赖他人,这并不是盲目一切的被动行为,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
人与人永远无法相互理解
如果不能爱自己也就无法爱他人,如果不能信赖自己也就无法信赖他人
付出,然后才有收获
必须保持心灵的赋予,并将其中的积蓄给予他人。不是坐等他人的 尊重,而是自己主动去尊重,信赖他人
第五章 选择爱的人生
变换人生的主语
既不是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是利他地期望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
人们害怕去爱
我没有什么优点,所以,无法与任何人建立爱的关系,不能涉足没有担保的爱。这种想法是三星的自卑情结,应为这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不解决课题的借口
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
明明值得爱的人就在眼前,但却找各种理由退却,说什么不是这个人,并自欺欺人的认为一定还有更理想、更完美、更有缘分的人
爱即决断
结婚不是选择对象,而是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