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师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课程与教学论思维导图,汇总了现代教师观、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职业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等详细知识点。
编辑于2024-10-30 16:32:31教师发展
现代教师观
教师的概念
我国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第三条从立法上确定了教师的专业性及其重要作用: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入、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职业的性质及发展历史
教师职业的性质
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阶段
我国奴隶社会末期的教育是“学在官府,以以吏为师”,教师由官吏兼任,官师合一
西方社会的教师大多由僧侣兼任
职业化阶段
独立的教师职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
专门化阶段
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法国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专业化阶段
2001年4月1日起,我国启动了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
教师劳动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教师角色
传道者角色
授业、解惑者角色
示范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父母与朋友角色
研究者角色
教师素养
教师素养,又称教师素质、教师修养,是指教师根据专业和职业需要,在先天自然的 基础上通过后天社会学习养成的,作为教师角色必备的身体、心理的品质,主要包括观念、体质、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品德等
职业道德素质
爱国守法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终身学习
知识素养
精深的专业知识
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
能力素养
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
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教师的权利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教育教学权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科学研究权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管理学生权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获取报酬待遇权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民主管理权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这项权利可以简称为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会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教育申诉制度
申诉30日
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内涵与种类
教师的教学行为内涵
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技能方式。 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由可观察的、可操作的、可测量的各种外显性的技能表现构成,二是由教师既有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情境的把握、对教学行为的选择等认知活动构成的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教师的教学行为种类
课堂管理行为,即是为教学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时间效益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主要教学行为,即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做好准备的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即直接指向具体学生和教学情境,面对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临时采取、调整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习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社会互动过程
教师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诱因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 位、作用和态度等
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业务关系,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个方面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
尊师爱生
教学相长
心理相容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扬民主平等的精神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
概念
专业
知识基础
服务定向
专业自主
责任担当
教师专业发展
由一名新手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经过专门的教师教育
内容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拓展个人专业知识
建构教师专业人格
形成专业思想
发展专业自我
过程
教学前关注阶段
在职前培养时期,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理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处手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以及上级、学生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教学情景关注阶段
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景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
学生关注阶段
教师已适应教学的角色压力和负荷,开始真正地关怀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 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途径
终身学习——前提保证
教学反思——必经之路
同伴互助——有效方法
学术沙龙
磨课
开展微格教学
展示
行为研究——基本方式
实践中学习
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专业人士引领——重要条件
阐释教育教学理念
共拟教育教学方案
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
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
课题研究——有效载体
网络远程研修——新平台
教师成长记录袋——不断动力
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
专家型数师与新教师的比较
课时计划的差异
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课后评价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拥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高效率地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