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真菌学
该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第9版教材归纳,并且详细阐述了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等,结构清晰,内容详细,重点突出,能够帮助您高效掌握知识点,快快下载吧,解锁更多资料
编辑于2021-08-12 11:10:20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法。(有问题欢迎叨扰木~木)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该导图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其概论、抗原、抗体以及补体系统,细胞因子(CK),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B、T介导的免疫应答等内容,可供您参考学习。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该病理学导图严格按照人卫版出品,分章节详细描述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炎症、肿瘤以及各系统疾病的病理等,重点突出,加以图片理解和表格归纳,无论是考研党,还是正在准备期末的同学,亦或是预习的同学提供高效学习病理学的方法。(有问题欢迎叨扰木~木)
医学免疫学思维导图。该导图分章节详细介绍了其概论、抗原、抗体以及补体系统,细胞因子(CK),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B、T介导的免疫应答等内容,可供您参考学习。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真菌学概述
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
概述
形态多,大小不一
细胞膜中含有麦角甾醇和酵母甾醇,是唑类药物的作用靶点
对抑制肽聚糖合成的药物,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以及作用于细菌70S核糖体的抗生素不敏感
形态与结构
单细胞真菌
酵母型
新型隐球菌
不产生菌丝,以芽生方式繁殖
圆形或椭圆形
菌落形态
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
白假丝酵母
菌落形态
与酵母型真菌相似
假菌丝
母细胞以芽生方式繁殖,出芽的芽生孢子持续延长,不与母细胞脱落且不断裂
多细胞真菌
又称为丝状菌,也就是霉菌,由孢子和菌丝组成
二相型真菌
少数多细胞真菌为二相型真菌,比如组织胞浆菌
同时具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特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酵母相和菌丝相之间转变
菌丝
定义
在适宜的条件下
真菌的孢子出芽,形成芽管
芽管继续延长为丝状,即为菌丝
菌丝互相缠绕,形成菌丝体
根据功能分类
营养菌丝
深入到培养基或被寄生的组织中吸取营养物质的菌丝体
气生菌丝
向空气中生长的菌丝体
生殖菌丝
气生菌丝中发育到一定阶段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根据结构分类
有隔菌丝
具有隔膜的菌丝,由隔膜或横膈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
每个细胞有一个或多个细胞核
隔膜上有小孔,允许细胞质或核物质相互流通
大多数致病性真菌能形成隔膜,比如皮肤癣菌、曲霉等
无隔菌丝
没有隔膜将其分段
整条菌丝为一个多核单细胞
比如毛霉、根霉等
孢子
定义
是真菌的生殖菌丝形成的一种繁殖体
一条真菌可以形成多个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形成菌丝
对不良环境敏感
分类
无性孢子
由菌丝上的细胞直接分化或出芽形成,不经过两性细胞配合产生的孢子
致病性真菌主要产生无性孢子
分类
分生孢子
生殖菌丝及其末端分裂或浓缩而形成的单个、成簇或链状的孢子
是多细胞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
大分生孢子
由菌丝末端膨大分隔而成
大小、细胞数、颜色是鉴定细菌的重要依据
小分生孢子
单细胞,体积较小
多细胞真菌都能产生,没有鉴定的意义
叶状孢子
芽生孢子
由菌丝出芽形成的孢子
脱离或不脱离(假菌丝)
厚膜孢子
由菌丝的末端或者中间边缘、细胞质浓缩、细胞壁增厚所形成
是真菌休眠的一种形式,大多数真菌在不良环境下都可以形成,环境转好时出芽生长
关节孢子
生殖菌丝细胞壁增厚并出现许多隔膜,从隔膜处处断裂形成长方形阶段、排列成链状,称为关节孢子
在陈旧的真菌培养物中常见
孢子囊孢子
生长在孢子囊内的孢子
孢子囊是由气生菌丝或孢子囊梗顶端膨大,并在下方形成隔膜与菌丝分开而形成的囊状结构
囊内含有许多孢子,比如毛霉、根霉
有性孢子
为细胞之间质配和核配产生的孢子
非致病性真菌主要产生有性孢子
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真菌的繁殖方式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主要)
芽生
真菌的细胞或菌丝出芽形成子代个体,长大以后与母细胞脱离,比如酵母菌
裂殖
真菌的血细胞分裂,直接形成子细胞,仅见于某些二相型真菌在宿主体内以此方式繁殖
隔殖
分生孢子梗的某一段形成一个隔,细胞质浓缩以后形成一个新的孢子,产生的孢子可以独立繁殖
菌丝断裂
真菌菌丝某些部位断裂成许多小片段,每个片段在适宜当地环境条件下均可以形成新的菌丝体
真菌的培养特性
沙堡培养基
2-4%葡萄糖、2%琼脂、1%蛋白胨
有的真菌还需要酵母浸膏
真菌的鉴定常以在沙堡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为准
多数病原性真菌生长速度较慢,有的需要1-4w才能形成典型的菌落形态,因此需要加入抗生素防止细菌的孳生
如果要观察真菌自然状态下的形态和结构,应该做真菌小培养
用火柴梗围成小正方形,浇上沙堡培养基,加盖玻片,冷却以后接种真菌标本,湿盒中培养1-2周取盖玻片染色观察菌丝和孢子的形态
最适PH
4-6
生长温度
22-28
深部感染真菌:37
有些真菌可以在0度以下生长,引起冷藏物品的腐败
真菌的菌落特征
沙堡培养基上可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
酵母型菌落
菌落特征类似细菌菌落,但是比细菌菌落大而厚
一般是圆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不透明、致密的菌落
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褐色,有的可以嗅到酵母香味
单细胞真菌培养以后常形成酵母型菌落,比如新型隐球菌
类酵母型菌落
外观与酵母型菌落相似,但是有假菌丝深入培养基,比如白假丝酵母菌
丝状型菌落
比细菌菌落大,质地疏松,绒毛状、棉絮状或粉末状
菌落正背两面,边缘与中央的颜色都可能不同,颜色丰富
丝状型菌落的形态和颜色常作为鉴定真菌的参考
多细胞真菌形成丝状菌落,比如霉菌
抵抗力与变异性
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对热抵抗力不强,60-70度加热1h可被杀死
对紫外线、干燥、化学消毒剂有一定抵抗力
对2.5%碘酒、2%结晶紫、10%甲醛较为敏感
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不敏感,但是对唑类药物、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敏感
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人工培养基中多次传代或孵育过久可出现各种生理性状的改变
细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真菌病
浅部真菌感染
多与病原性真菌有关
深部真菌感染
多与机会致病性真菌有关
致病性
毒力和致病条件
荚膜
假菌丝
HSP90
与宿主细胞、血清蛋白结合使之功能改变
磷脂酶和蛋白酶
真菌病的常见类型
致病性真菌感染
多由外源性致病性真菌导致
比如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青霉菌
分为
深部感染
症状多不明显,但是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
浅部感染
传染性强
多有嗜角质性
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
多由寄生于人体内部的正常菌群或者腐生性真菌所导致
一般在免疫力低下或者菌群失调时发生
比如接受放疗或化疗、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HIV感染/AIDS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糖尿病患者等
比如白假丝酵母菌、新型隐球菌、肺孢子菌、毛霉、曲霉等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
感染性超敏反应
IV
接触性超敏反应
I-IV
病原体主要有曲霉、青梅、镰刀菌等,表现为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
真菌毒素中毒
真菌中毒
真菌毒素是由生长在农作物、食物或饲料上的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组成的
人体食用这些有毒的食物可导致真菌中毒
霉甘蔗中毒
节菱孢菌等产生的3-硝基丙酸引起
脑是主要的靶器官
引起抽搐、昏迷等
蘑菇中毒
烹调不能破坏毒素
肝肾功能损伤,危及生命
真菌中毒与一般的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不同,真菌是在污染的粮食和食品中产生毒素,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不具有传染性
真菌毒素与肿瘤
黄曲霉毒素B1
镰刀菌产生的T-2毒素可以诱发胰腺癌、胃癌等
免疫性
固有免疫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完整的皮肤黏膜
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儿童皮脂腺发育不够完善,因此容易得头癣、股癣
成人手掌和脚底缺乏皮脂腺,且出汗较多,湿度较高,因此容易得手足癣
正常菌群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导致白假丝酵母菌感染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并不一定能完全杀灭
适应性免疫
Th1介导的DTH在机体抗深部真菌感染中有重要作用
抗体的保护作用存在争议
真菌的检查方法
标本采集
浅部真菌感染一般取病变部位的皮屑、毛发、指甲、生殖道分泌物、耳垢等
皮肤癣菌应该取健康皮肤和病变区的交界处
深部真菌感染应该根据发病部位取痰液、脑脊液、胸水、腹水、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等
注意事项
采的标本量要足
血液和脑脊液至少5ML
胸水20ML
皮屑标本两块
活体组织两份
一份病理科检查,一份微生物培养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杂菌,尤其是采集血液和脑脊液标本
立即送检,深部真菌标本最长不得超过2H
病原学检查
直接镜检
皮肤毛发先经过10%KOH微热,使得标本软化和透明,加盖玻片镜检
如果见到菌丝和孢子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液体标本先经过离心以后取沉渣直接镜检或染色后镜检
如果见到卵圆形、大小不均、着色不匀、芽生孢子和假菌丝的革兰阳性细胞,可初步诊断为白假丝酵母菌
如果是新型隐球菌感染,取脑脊液做墨汁做负染色观察,见到有肥厚荚膜的酵母型菌体就可以确诊
分离培养
皮肤、毛发
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2-3min杀死杂菌
接种于含有放线菌酮和抗生素的沙堡培养基中
做两份
一份25-28摄氏度
一份37摄氏度
大概1-2周,观察菌落特征,染色镜检
如果没有菌落,再继续培养2-4周
核酸检测
血清学检查
检测真菌抗原或抗体
真菌病的防治原则
尚无特异性的预防方法
皮肤癣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污染的物品直接接触
保持鞋袜干燥
治疗可局部使用咪康唑霜剂等药物
严重时口服灰黄霉素、酮康唑、吗啉类(阿莫罗芬)和丙烯胺类(特比萘芬)药物
深部真菌感染
提高李免疫力
严格把握激素和抗生素的使用
目前治疗还缺乏理想的药物,治疗使用多烯类(两性霉素B及脂质制剂)、唑类、棘白菌素类药物
真菌学
真菌学总论
概念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主要特征
典型细胞核 , 完善细胞器
多为多细胞 , 少为单细胞
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
无性或有性繁殖
不是植物,无叶绿素,根、茎、叶
基本性状
形态
多细胞型真菌
组成
菌丝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
孢子
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
真菌的繁殖体
区别细菌芽胞
真菌孢子
细菌芽胞
抵抗力
弱
强
数量
不限
一个
状态意义
繁殖
不是繁殖
例子
霉菌 ( 丝状菌 )
单细胞真菌
类型
酵母型真菌
新生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类酵母型真菌
形态
圆形、卵圆形
繁殖
出芽
培养特性
最常用的培养
沙保弱培养基
营养要求不高
温度和酸碱度
25 ~ 28⁰C(丝状真菌)、 37⁰C (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pH4.0 ~ 6.0
病原菌生长1 ~ 4 周
抵抗力与变异性
抵抗
干燥、阳光、紫外线、常用消毒剂
不耐热
真菌易发生变异
抗真菌药物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 B 、二性霉、酮康唑、氟康唑
对抗生素不敏感
菌落形态
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
类酵母型菌落(单细胞真菌)
丝状菌落(多细胞真菌)
绒毛状、棉絮状、粉末状
真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病原性真菌
有性繁殖
子主题
致病性
致病性真菌感染(浅部、深部)
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
真菌性中毒(毒蘑菇)
真菌毒素与肿瘤 ( 黄曲霉菌致癌物质)
免疫性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
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鉴别和鉴定
厚膜孢子形成实验
芽管形成实验
动物实验
防治原则
无特异性的相应疫苗
抗原性弱
皮肤癣菌感染
保持鞋袜清洁、干燥
避免与患者及其污染的物品直接接触
深部真菌感染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真菌性食物中毒
严禁销售和食用发霉的食品
主要病原性真菌
皮肤感染真菌
皮肤癣菌
寄生或腐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
引起癣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真菌病之一,手足癣最常见
生物学性状
三个属
菌落形态
沙堡培养基培养1-3周,为丝状菌落
镜下的形态特征
毛癣菌
细长大分生孢子
表皮癣菌
卵圆形或粗棒状大分生孢子
没有小分生孢子
厚膜孢子数目较多
小孢子癣菌
纺锤形有隔的大分生孢子
致病性
传播方式
多以孢子传播
直接传播
间接传播
与环境因素也有关
致病
根据部位不同
皮肤
丘疹、红斑、水泡、鳞屑、断发、脱发、甲板改变等
指甲
毛癣菌和皮肤癣菌可以侵犯指甲
指甲增厚变形、失去光泽、容易断裂,俗称灰指甲
毛发
毛癣菌和小孢子癣菌可以侵犯毛发
头癣、须癣
足癣
致病真菌感染足部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
俗称脚气
中青年发病多见,多发于趾间,与该部位潮湿有关
头癣
主要通过接触理发工具传播
宠物猫狗也会传播
微生物学检查
临床表现
皮损形态及部位
实验室诊断
取病变部位的皮肤、指甲或毛发经过10%KOH处理以后镜检
见到菌丝或孢子即可初步诊断为皮肤癣菌感染
根据沙堡培养基上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鉴定菌种
防治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
公共场所注意消毒
不公用
药物
联苯苄唑霜,酮康唑霜,特比萘芬霜等
复方水杨酸酊、复方间苯二酚涂剂等
角层癣菌
侵犯皮肤角层或毛干表面的浅部感染的致病真菌
少有组织炎症
糠皮孢子菌
花斑癣,汗斑
好发于胸、背、腹、颈和上臂
镜下可见酵母型细胞和芽生孢子
形成酵母型菌落
何德毛结节菌
侵犯毛干,在毛干上引起黑色结节(砂粒状)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着色真菌
经过外伤侵入人体,感染多发于颜面、下肢、臀部等暴露部分
病损的皮肤变为暗红色或黑色
包括
卡氏枝孢霉、疣状瓶霉、裴氏丰萨卡菌、紧密丰萨卡菌、鼻毛癣菌
我国流行最多的是卡氏枝孢霉,其次是裴氏丰萨卡菌
致病性
主要侵犯皮肤
起初为丘疹,随后变为乳头状,然后变成疣状或菜花状
随着病情进展,新老病灶交替出现,瘢痕广泛,影响局部的淋巴回流,形成肢体象皮肿
如果免疫力低下还可以血道播散,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镜检
脑脊液离心/皮屑碱处理
单个或成堆的圆形厚壁细胞
培养
沙堡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以形成暗棕色或黑色的菌落
申克孢子丝菌
也称为玫瑰园丁病
为腐生性真菌
致病性
孢子丝菌性下疳
通过微小伤口侵入人体,沿着淋巴管排列,使淋巴管形成链状硬结
还可以扩散到肺,致病
引起孢子丝菌病性脑膜炎和肺孢子丝菌病
诊断
取痰液、血液等镜检,可见梭形或卵圆形小体,位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内,偶见菌丝
该真菌属于二相型真菌
在沙堡培养基上37度,3-5天生长,开始为灰白色粘稠的小点,逐渐扩大为黑褐色皱褶薄膜菌落,显微镜检查可见到酵母样细胞
深部感染真菌
假丝酵母菌
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因此以白假丝酵母为例介绍
生物学性状
圆形或卵圆形,比葡萄球菌大,革兰染色阳性
细胞大小不一,着色不均匀,都是以出芽方式进行繁殖,经常可见出芽细胞
在沙堡培养基或血琼脂平板上,37度或室温孵育1-3天以后,形成典型的酵母样菌落(灰白乳酪样)
在玉米粉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可见到大量的假菌丝、厚膜孢子、芽生孢子,具有鉴别意义
致病性与免疫性
皮肤念珠菌病
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表现为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有一层白色或破裂状物,周围有小水泡
黏膜念珠菌病
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常见
黏膜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之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和浅表溃疡
大部分HIV会发生口腔念珠菌病
内脏及中枢神经念珠菌病
可由其他处细菌播散引起
有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镜检可见卵圆形细胞,有芽生孢子和加剧你是
沙堡培养基——酵母样菌落
玉米粉琼脂培养基——厚膜孢子
动物血清37度1-3h——形成芽管
发酵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乳糖
与其他假丝酵母区别
防治原则
氟康唑
新型隐球菌(溶组织酵母菌)
分布广泛,可以在土壤、鸽粪、牛乳、水果等腐生
也可以再人体表、口腔、粪便中存在
感染许多器官,尤其是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性状
具有肥厚的荚膜,折光性很强,因此一般染料不容易着色,很难被发现,所以称为隐球菌
利用墨汁负染色法可以观察到肥厚荚膜包裹的菌体
经常形成芽生孢子,不形成假菌丝
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沙堡培养基上25和37度都可以生成,但是非病原性新型隐球菌不能繁殖
几天后形成酵母型菌落,起初为白色,逐渐变成棕黄、湿润粘稠
可以分解尿素,据此与酵母菌相区别
致病性
经过呼吸道或者破损皮肤感染
可以播散到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亚急性或慢性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等
还可以侵入其他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和脓肿
病死率高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镜检,加墨汁负染,出芽细胞外有肥厚荚膜,即可诊断
沙堡培养基上有棕黄色黏液样菌落
抗原检测
防治原则
鸟粪是主要传染源,减少与鸽子的接触
用5-FU,伊曲康唑,酮康唑治疗有效
中枢神经细胞隐球菌病可以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或口服伊曲康唑,必要时鞘内注射
曲霉
广泛分布的机会性致病菌
包括烟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其中以烟曲霉最常见,致病性最强
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真菌之一,可感染动物
生物学性状
菌丝分支分隔
多细胞真菌
菌丝末端膨大为顶囊,顶囊上有很多小梗,小梗一层或两层,上面有各种颜色的分生孢子,呈菊花头样排列
营养要求不高,可以在沙堡培养基迅速生长,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随着孢子的产生变为绿色或者暗红色
致病性
烟曲霉主要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特别是在灰尘环境中工作的人和家禽饲养员等
免疫缺陷患者可有继发性的曲霉病,全身侵袭
最常见的是肺曲霉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哮喘
真菌球型肺曲霉病
形成肉芽肿样的真菌球
肺炎型肺曲霉病
微生物学诊断
鼻分泌物、痰液、病损处刮取物,碱处理,找到菌丝和孢子
沙堡培养基25度培养几天
是实验室常见的污染菌,必须反复涂片培养,每次都阳性才能确诊
防治原则
抗真菌药物
外科手术治疗
毛霉
分布广泛的机会性致病菌
多细胞真菌
沙堡培养基上迅速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灰黑色或黑色
菌丝无隔,分支成直角,可与曲霉进行区别
经常从呼吸道入侵人体,随着血流播散,病情急
脑型毛霉病
肺毛霉病
胃肠道毛霉病
镜检可见无隔菌丝,菌丝比曲霉粗大,分支少,孢子也不多
沙堡培养基培养开始为白色,以后逐渐变为灰黑色,菌丝体可长出孢子柄
治疗使用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