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试脑科学》思维导图
《考试脑科学》思维导图,该书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通俗地讲解了人脑“记住与遗忘”的原理,呈现了人脑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作者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的记忆方法与策略。此外,针对学习者的“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咨询案例,作者从脑科学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建议。
编辑于2024-11-03 21:00:25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时间管理-读书笔记,通过学习和应用这些方法,读者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重新掌控时间和工作量,实现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本书是法兰教授的最新作品之一,主要阐明了设计史的来源、设计史现在的状况以及设计史的未来发展可能等三个基本问题。通过对设计史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讨论,本书旨在促进读者对什么是设计史以及如何写作一部好的设计史等问题的深入认识与反思。
《计算机组成原理》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存储系统、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I/O)系统以及外部设备等关键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考试脑科学》思维导图
6.1(选读知识点)
锻炼大脑的方法
指尖运动
弹奏乐器
努力学习的背后
当我们真正掌握知识时
我们得到的知识与学习迁移会让知识累计呈指数增长
1到2的变化是量的微小改变,但是512到1024的变化却是量的飞跃
6.记忆的机制
1.长期记忆的类型
1.经验记忆(上层)
知识与经历所串联,更容易想起
经验记忆若是太久不回想,就会慢慢淡化成知识记忆
2.知识记忆(中层)
缺少契机难以回想的知识或者信息
3.方法记忆(下层)
运动之类的肌肉记忆
方法记忆的掌握是需要深究一项知识本源及其逻辑的
好处
掌握以后几乎不会忘记
当掌握的知识的逻辑与其他知识大抵相同时,会发生学习迁移的效果
坏处
一旦养成的坏习惯很难去纠正
如运动姿势不标准
2.人的生长伴随年龄增长,记忆存储的侧重也会发生变化
1.幼儿阶段:侧重方法记忆
生存的方法
2.小升初阶段:侧重知识记忆
死记硬背的知识
3.初中及成年阶段:侧重经验记忆
更重视原理与逻辑
所以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
3.将知识记忆转化成经验记忆的方法
1.联想法
将一个知识点比作房子,那么能够将其与其他知识串联起来的就是道路
经验记忆就是道路密集的城市
举例:喝酒时,玩以酒为中心的飞花令“今宵酒醒何处”
“酒深情亦深”“浓睡不消残酒”
酒是话题中心,也是道路,联结着许多诗句
知识记忆则是道路稀少的乡村
举例:我有一套“罗马人的故事”但关于西方史我却完全没有概念,所谈的话题也没有涉及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书里的知识点就没有如何一条道路能够延申
这样的记忆就是孤零零的茅村,逐渐荒废归于尘土
串联的道路可以是很多种,只要发散你的思维
动用五官去感受
看到烟花
东方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听到雨声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动用情绪去体会
生气想打人
匹夫之怒,血溅五步
情绪高涨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动用谐音去记忆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硬的笋十一块,分成七张卖
2.讲述法
将自己的知识转化成语言表述出去
在知识由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中再次巩固,且无法准确描述即为知识薄弱处
3.感官法
除视觉外其他感官也有像大脑输入信息的效果,且效率更高
记忆时动笔或者朗诵加以辅助
4.学习迁移
掌握一个领域后方法记忆后,会自然而然地延申到其他领域
举例:会羽毛球后很快就会网球
会韩语的学日语就很快
5.1(选读知识点)
学习的外在动机
利用“奖赏”机制来刺激学习的欲望
设定小目标,以获得完成小目标的情绪奖励
(3.2.1)刺激θ波产生LTP现象
“干劲十足”的伏隔核
伏隔核负责产生热情与兴奋,但唤醒需要一定时间
哪怕没有学习的欲望,但是只要不间断地学习十多分钟就能渐入佳境
BGM可以集中人的注意力
但在攻坚克难时却也会影响人的注意力
5.记忆的本质
1.输入大脑的信息会转变为电信号
而电信号在神经回路中是以模拟信号的方式传播的
这意味着信息在进入大脑皮质的过程中就已经发生了改变
所以记忆模糊不准是常态
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不断复习的方式去排错,最终得到正确的记忆
模拟信号:传输过程中信息可能发生变化,且传输过程中伴随损耗
2.长期的学习计划应该循序渐进
1.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细分法
细分出知识点,剔除已经懂的“鱼肉”,专啃不懂的“鱼骨”
2.将整个知识的学习过程分割成几部分,然后进一步详细地分解
直到成为一个可行的学习方案
3.学习迁移(详见6.4)
4.1(选读知识点)
生物节律即人的状态
生物节律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周期规律参考三角函数图)
就像运动员有踢的很猛的时候,也有萎靡不振的时候
而好状态就是周期变化的峰值,反之为谷值
生物节律与个人生活习惯挂钩
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以更改生物节律
例如考试在下午,那么前面几天就在下午集中学习
让自己生物节律的峰值与考试时间重合
自学规律应当跟上学工作的规律保持一致
否则就会出现时差综合征
海马体细胞一点点死亡
睡眠节律
人的睡眠一般由浅睡眠与深睡眠呈周期交替进行
一个交替周期持续90分钟
一浅睡眠+一深睡眠=90分钟
所以定闹钟最好以90分钟为1单位
一般理想交替周期次数为4-6次
即6个小时到9个小时
4.“梦与睡眠”对于记忆的影响
1.梦的作用
1.梦是记忆的“回放”
梦中的信息都源于海马体中的信息与大脑皮质中的记忆
这应该也是一项记忆输出,源自潜意识的输出
2.做梦有时会发生“记忆恢复”现象
睡着时大脑将各项信息做好了分类整理
此项为前提,而这是需要时间的,往往分类整理好的是前几天的知识
而整理后所产生的梦境就是这些信息的“回放”(即4.1.1)
2.睡眠的作用
1.当我们睡觉时
大脑会以各种形式整合信息,并整理过去的记忆
虽然不会改变知识的“量”,却能改变知识的“质”
海马体会信息进行审查,并判断信息是必要
睡前一小时是学习的黄金时段
“θ波”最强的时候是在入睡之后
睡眠相当于回到“泉水”,让这 一天所消耗的“θ波”重满蓝槽
2.当我们不睡觉时
海马体就不会整理杂乱无章的信息
想要知识记得更牢固,就必须重视睡眠
补充:如果遇到失眠
闭上眼睛彻底放空自己
只要不输入信息,海马体就会开始审查判断,大脑也会开始分类整理
3.1(选读知识点)
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的音乐能暂时的让人变聪明
该Buff时效仅有一小时
“乙酰胆碱”是产生“θ波”的根源
考试前忌服““东莨菪碱”与“苯海拉明””的感冒药、晕车药
3.“LTP”现象与延缓“长期记忆”的遗忘曲线周期
1.所谓“LTP”即记忆联结的长时程增长现象
信息输入刺激神经产生(或曾强原有) 的联结的过程
此过程能将“长期记忆”的遗忘周期变长
大脑皮质是“冰箱”,长期记忆是“死鱼”,而“LTP”现象增加的神经元联结是“冰块”
它能延长“死鱼”的新鲜度
2.如何产生“LTP”以减少对海马体的“欺骗”次数
1.产生“θ波”即产生好奇心(兴趣)
形象举例
喜欢的明星很容易记住名字
喜欢的电影一提起就能想起画面
增强对学习的好奇心与对知识的热爱
改变自己对于一件事的心态
哎,今天又要早起了❌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2.“杏仁核”产生情绪来辅助记忆(情绪)
“杏仁核”是紧邻着海马体的负责产生情绪的神经元聚集组织
”杏仁核“可以给记忆增加情绪
即让人心头一暖或者尴尬不已的回忆
1.将自己带入学习内容的情节,唤醒情绪
2.制造适当紧张的情绪
安逸是人类最大的敌人
切忌不可因为情绪紧张而过量复习
3.狮子记忆法
1.保持适当的饥饿
胃分泌的饥饿激素会促进海马体产生”LTP“现象
饱腹状态会导致血液集中在肠胃而降低大脑活动
2.在学习时利用走动来提高记忆
大脑感知运动状态会产生”θ波“
3.处于温度略低的环境下学习
刺激神经先锋,提高注意力、产生危机感
增加脑部血液循环
2.如何将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日本名言:所谓学习就是反复去训练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露了从记忆到遗忘的时间比例
短期记忆就是所谓的“知道”
而要将“知道”转化为“得到”的过程就是反复地“复习”
(2)的重点在于如何掌握一个好的复习方法
通过阅读学习向大脑输入短期记忆时,应当适量
大脑中有个名为“A10”的神经
负责产生快乐的情绪
如果输入过量的信息
会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因无法达成“小目标”而感到痛苦
拓展:A10神经能激发最原始的欲望和最崇高的道德,支配人的创造力、意识、精力、记忆、感情,起到激发机能的作用
反复记忆训练方法
1.根据遗忘曲线去安排复习时间
短期记忆存储在“无意识”中的有效期为1个月,复习不能超过该时间
理想状态:设置1h,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的复习计划
复习时尽量调动听、写、读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以增强对海马体的“欺骗”
2.复习时不要增添新的内容
由于一处记忆是由多种神经联结所构成的
新旧神经元的彼此联结会导致记忆出现混乱
3.对于脑中的记忆要尽可能地用到
即“知道”、“得到”后的“用到”
让“惰性”记忆活动起来
从海马体的“角度”去想一个信息被调动如此频繁
必然是必要的信息(此观点亦同2.1)
个人感悟
我对记忆力一直有个误解
这源于小说中对于“记忆宫殿”之类的描述
我一度以为只要记住,就永远不会遗忘
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劳永逸的方法,直到认识到记忆的真相
这真相于我而言不可谓不残酷
1.1颜色对于大脑机制的影响(选读)
以红色举例
有利影响
促进食欲
吸引顾客
不利影响
饱腹时会对其产生厌恶
增加翻桌率
削弱人面对挑战时的勇气
个人理解
实际生活的很多案例都运用到“色彩心理学”
如肯德基的色调基本上都是红色
我原以为很多设计都是出于个人喜好
原来更多是基于一个行业都其所面向群体的研究
1.认识记忆
1.所谓“记忆”就是新神经回路的形成
一个记忆的形成需要许多的新神经回路
类似于像素电视
许多不同的像素点组合才能形成一个画面
2.记忆的两种类型
短期记忆
由于大脑储存空间有限
而被判定成非必要信息并清理
在被彻底清理前短期记忆会待在“潜意识”这个回收站中
短期记忆还原的有效期是1个月
通过“海马体”的判定
被判定为必要信息并长期存储
长期记忆
作为必要信息被储存于“大脑皮质”
3.对“海马体”的认识
其判断信息能否被存储的标准
该信息是否对生存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降低大脑之于人体的能耗
海马体只允许必要信息被存储
所以遗忘才是常态
而像学习之类非必要信息想要转化成必要信息
就要用各种手段去“欺骗”海马体
个人对大脑的认识
记忆的存储路径是由内而外,并非由外到内
就像树,营养从土地到躯干,再到枝干,最后结果
果子就是长期记忆
以前父母一直说要学到脑子里去
一度让我以为存储记忆的地方藏得很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