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编辑于2024-11-12 14:49:45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
语言中的音和义是约定俗成的
启示
掌握音义的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
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
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语言教学的科学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索绪尔(瑞士)
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
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言语来体现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当注意言语与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
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当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
语言有生成性
启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
运用语言规则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最本质的社会功能),也是人类认识和艺术创造的工具
启示
掌握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课,技能课的特点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启示
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
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学习教学
引子:
秦汉之交最早的辞书《尔雅》
西汉扬雄的《方言》中国第一部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的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东汉公元1世纪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
印度公元前4世纪巴尼克《汉语语法》
希腊公元前3世纪狄奥尼修斯《希腊语语法》
历史比较语言学
时间地点: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德国
人物
英琼斯1786年(揭开序幕
奠基人
19世纪丹麦拉斯克
德格里姆和葆朴
19世纪中期施莱赫尔语言的“谱系树”
19世纪下半叶“新语法学派”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
意义: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结构主义语言学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他的学生1916整理出版)语言学的圣经,现代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30年代3个学派
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
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
贡献:对语言的结构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写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方法
局限:只集中于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
转换生成语法
时间,地点
20世纪中期(1957)美国
人物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区分
语言能力(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
语言表现(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
意义:开创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
功能主义语言学
时间,地点:60年代末70年代初,欧洲
人物
英韩礼德
法马丁内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乔姆斯基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交际能力”
语法性
可接受性
得体性
现实性
卡纳尔
语法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
话语能力
策略能力
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形式,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韩礼德儿童7种功能
工具功能
控制功能
交往功能
表达个体功能
启发功能
想象功能
信息功能
韩礼德成人3种语言功能
观念功能
交际功能
话语功能
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美哈里斯1952提出)
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代萨克斯“话轮替换”“话轮”
会话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眦邻相对
插入序列
分岔序列
预示语列
开头序列
结束序列
会话规则(语义的连贯性和双方各有知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背景:50年代末英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同时进行三种行为
言内行为(说出来,字面的意思)
言外行为(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影响)
60年代中期格赖斯”合作原则“
质的准则(真实性)
量的准则(信息多少)
关系准则(有关切题)
方式准则(清楚,简练)
英学者利奇”礼貌原则“
得体准则
慷慨准则
赞誉准则
谦逊准则
一致准则
同情准则
莱文森”面子保全论“
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没有形态变化
数量有限(400多个音节)
词音节少,便于记忆,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
难点
重意而不重形,体现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
声调
词汇丰富多彩(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量词语气词,四字成语
汉字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作用:对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基本作用)
教育无用论,教育万能论
对人的发展起作用:遗传和环境(教育主导)
目的
德育
体育
美育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和教学论
教学的概念(教学客观事实)
对课堂客观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论
教学过程
教学原则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的组织形势
教学的效果检查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
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
学生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师和课本的影响下进行
教学过程的模式
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传授式(观察-理解-记忆-练习)
活动式
美杜威设置问题的情境-确定问题的性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检验与评价
发现式
布鲁纳
学科结构论
发现学习论
发展式(前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
启示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辩证法
教学原则
夸美纽斯五大教学原则
直观性
自觉性
系统性
巩固性·
量力性
普遍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与课程论
体现形式
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课程,教材
核心问题
课程设置
学科课程论
17世纪夸美纽斯
18世纪德国赫尔巴特
活动课程论
杜威(美)
教育及生活
在做中学
教学方法
语言教授
观察为主
训练为主
陶冶为主
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