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书而不思考,绝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之后又会淡忘丧失。以下是对独立思考能力的详细解析。
阐述了阅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方法,这些层次依次提升,高层次包含低层次的内容。如何阅读一本书,应该如何做读书笔记?一张图教会你。
你是否阅读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记忆困难、阅读速度慢、无法建立知识体系等,不妨来看看这套系统化的阅读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独立思考的能力
必要性:精读一定要精思,内化一定要经由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阅读效果的保证,这种能力越强,阅读收获越大。
阅读思考的目的:一是为了理解;二是为了获得改善生活的智慧。
具备这种能力人的状态:
第一,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能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轻易地被作者或书评影响。
第二,创新思考。他能产生更新颖、更有价值、更有洞察力、对自己或别人更有启发的见解,能整合、颠覆、补充或发展原有的观点。
第三,系统、结构化、有逻辑地思考。能把自己的见解,系统、结构化、逻辑清晰地整理出来,并清晰地传达给别人。
第四,知行合一。能基于自己的理解,吸收有益部分来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人生,小到一个习惯的养成,大到人生价值观的调整。
阅读思考的三个阶段
想法的产生阶段;
类型:一种是自己的想法,另一种是作者的想法
产生的办法
前后对比
本质:追问读完这本书的我和没读这本书的我,有什么变化?
如何对比:第一步:检索新知。从头到尾复习一遍第二层次的读书笔记,检索这本书的新知,即以前不知道、看完这本书才知道,以前体会不深、看完这本书才真正明白的内容。 第二步:追问新知对我们的影响和改变。真正重要的新知,一定会对我们的信念、态度、行为、生活方式等带来影响和改变。追问,这个新知会对我产生什么影响?我原有的信念、态度、行为、生活方式等是否会因此改变?具体有什么改变? 第三步:分别描述“before”和“after”来巩固收获。以前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因为这个新知,我们以后会怎么想、怎么做?分别描述“before”和“after”的本质是通过深度的自我反思来学习,要深度建立知识和自己的关系,让知识为我所用。
提问
提问方法 第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脑海里出现的所有疑问。 第二,用“红绿灯思考法”训练自己。 第三,留意书里的好问题,模仿好问题的句式去提问。 第四,用“5W2H”的提问框架刻意练习提问能力。(what where when why who how howmuch )
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种比较关键的问题是自己的“大问题”。 第二种比较关键的问题是这本书的“大问题”。 第三种比较关键的问题是相反的观点是什么。 第四种比较关键的问题是藏在我们阅读目的中的问题。
联想
本质:联想能力,就是发现不同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尤其是发现抽象概念和抽象感受之间的联系,我们必须以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基础。
如何提升联想能力
第一,一定要尽可能地发散,尽可能地天马行空。
第二,可以联想到自身和实际生活,把书中的内容放到自己的具体事情上琢磨,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
第三,可以用案例替代。
第四,抓住本质,举一反三,尝试知识迁移,把知识运用到不同的领域。
第五,加深积累,扩展视野,增长阅历。
行动导向:落脚未来,我们学完后可以用在哪里?具体该怎么用?
想法的判断阶段
判断想法的步骤
第一步: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
第二步:分别核查事实和观点。
第三步:得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我意见。
第四步:让观点成长,保持开放性思维。
想法的整理阶段
第一步:汇总想法
第二步:分组归类
第三步:提炼逻辑结构 (1)直接用原书的逻辑结构整理 (2)用一些现成的、经典的思考框架(5w2h等) (3)用流程法来整理(如按照步骤、事物的发展规律、层次等)
第四步:充实细节,形成文字(细节来自万能读书笔记模板九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