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学
这是一篇关于免疫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抗原,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免疫系统。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4-12-17 20:20:16免疫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三大功能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性分子的能力。(过强:超敏反应;过弱:免疫缺陷)
(2)免疫自稳: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异常: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能力。(异常:肿瘤)
期末考选择题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结构
红骨髓:造血组织和血窦;黄骨髓
功能
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分化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发生应答的场所
期末考选择题
子主题
胸腺
功能
①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期末考选择题
②调节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和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中枢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
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熟
促进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
免疫系统的司令部
战士的出生地
战前培训场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位置: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最多五六百个大小不一的小体
结构:分为皮质和髓质
功能:
①T、B细胞定居场所
②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③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淋巴液
期末考选择题
肿大的淋巴结为烽火台”,报瞥装置
脾脏
位置:腹腔的左上部,呈卵圆形。
功能: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①T、B细胞定居场所
②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③合成补体等活性物质;过滤作用
期末考选择题
黏膜免疫系统/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1.位置: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肠道集合淋巴结和阑尾等。
2.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3.功能:
参与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
产生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细胞
1.免疫细胞: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称免疫细胞。
2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指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
T细胞
来源、分化、分布
表面标志:
TCR-CD3复合物 (TCR是T细胞受体)
CD4和CD8分子
CD4:与MHC-II类分子结合,活化后分化为Th细胞:也是HV的受体。
CD8:与MHC-I类分子结合,活化后分化为Tc细胞
绵羊红细胞受体或E受体(又称CD2)
①参与活化
②鉴别T细胞----E花环形成试验,反应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
(1)按CD分子分类:
①CD8+T细胞
②CD4+T细胞
HIV病毒主要攻击对象
期末考选择题
(2)按功能分类:
①辅助性T细胞(Th)
T1:参与细胞免疫,引起炎症反应;
Th2:辅助B细胞进行体液免疫。
②细胞毒性T细胞(Tc/CTL)=杀伤性T细胞
机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作用:抗病毒、抗肿瘤
③调节性T细胞
(2)按所处的活化阶段分类:
①初始T细胞:未受刺激;
②效应T细胞:接受Ag(=抗原)刺激,活化分化,发挥免疫效应:
③记忆T细胞:接受Ag刺激,活化分化过程中停止,成为静息状态。
B细胞
表面标志
(1)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BCR)
(2)CD40
(3)CD80/CD86
(4)细胞因子受体
(5)丝裂原受体
(6)Fc受体
B细胞亚群
B1细胞为CD5+B淋巴细胞,参与固有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B2即通常指的B淋巴细胞,为CD5B淋巴细胞,介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另外还有提呈抗原和免疫调节功能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natural killer
(1)来源:外周血、脾脏和淋巴结等部位;
(2)杀伤靶细胞的特点:
■非特异性杀伤
可能考
■(ADCC)抗体依赖性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不受MHC限制
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作用
■抗肿瘤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还参与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
子主题
抗原提呈细胞
概念: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APC)。
子主题
单核-巨噬细胞
包括: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功能:
①吞噬杀伤;
②处理、提呈抗原作用:
③分泌功能和免疫调节。
表面标志:
①多种受体:IgGFc受体、补体C3b受体
②具有HLA-I、HLA-I类分子
免疫分子
概念
免疫分子: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包括膜型和分泌型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补体、xin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称为细胞因子。如单核因子、淋巴因子等。
共同特征
⊙多效性
②重叠性
③协同性
④拮抗性
⑤网络性
种类
(一)白介素(interleukin,IL)
(二)干扰素(interferon,IFN)
(三)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四)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五)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
(六)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生物学作用
(一)介导固有免疫应答
(二)参与并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
(三)刺激造血功能
(四)参与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与临床
目前,应用细胞因子或其拮抗剂治疗疾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临床上已将细胞因子用于治疗肿瘤、造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例如,应用IFN治疗肿瘤及病毒感染、应用GM-CSF刺激造血功能、应用TNF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用抗L-2R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等,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抗原
子主题
提问: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识别→活化→增殖→分化一→效应)中哪几个步骤有抗原参与?
过程:识别、效应
概念
抗原:能启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完全抗原: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免疫反应性
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抗原特性
特性1:免疫原性(“启动”能力)=产生抗体和免疫淋巴细胞的能力
特性2:免疫反应性(“结合"能力)
子主题
期末要考
(一)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一)抗原的特异性
即“专一性、对应性”
表现在: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
定义:指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抗原结合价: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数目。
天然抗原:多价
半抗原:单价
(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表位:有时某一抗原表位可出现在不同的抗原分子上,将该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表位
共同抗原:带有共同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称为共同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别与两种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