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这是一篇关于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细菌学,医学微生物学绪论。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编辑于2024-12-19 10:30:3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绪xu论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的分类(根据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分化程度、组成成分来分)
非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
5,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微生物对人体的作用
微生物学的概念及研究范围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病原学引起的疾病谱变化
细菌学
细菌的形态
球形,杆形,螺形-->球菌,杆菌,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cell壁,cell膜,cell质,核质(拟核)
核质:必须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的遗传性状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周一层较厚的与四周有明显接线,质地均匀的粘性物质,有利条件下才形成,化学成分是多糖、多肽!!;功能(医学意义):5抗吞噬,抗有害物质的损伤,鉴别细菌,粘附作用,抗干燥。
鞭毛的医学意义:鉴别细菌,有些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菌毛
具有粘附作用!
多见于G-
电镜
性菌毛与细菌的结合有关
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
芽孢,缺营养或有害物质堆积使细菌脱水浓缩,是休眠状态,不是繁殖方式,不直接致病,形成繁殖体致病
意义:杀灭芽孢杆菌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芽孢有多层膜,抵抗力强);鉴别细菌
G+,G-细胞壁的区别,革兰阳性菌(蓝紫色/紫色),革兰阴性菌(红色)
G+细胞壁的构成
肽聚糖 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坚硬
聚糖骨架
B-1,4糖苷链,溶霉菌作用点,敏感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磷壁酸
壁磷壁酸
膜磷壁酸
G-细胞壁构成
肽聚糖 平面二维结构,较疏松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外膜!!!
脂多糖(内毒素)
脂质双层
脂蛋白
L型细菌的概念
即细胞细胞壁缺陷型
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无效
细菌的检查法
革兰染色法的临床意义!!!!(染色鉴定判断菌的类型,对哪些抗生素敏感,用药是重点)
1鉴别细菌2指导用药3研究细菌致病性(知道是谁,灭掉,它进化了再研究新的抗生素)
细菌的生长繁殖
条件:营养物质,PH,温度,气体
营养物质: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增菌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细菌的动力(是否沿穿刺线判断有无鞭毛)
试管
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保存菌种。多个菌落融合成菌苔
纯培养:从单菌落上转移出来的是纯种
温度37度
PH,大多数7.2-7.6;霍乱弧菌8.4-9.2,结核分枝杆菌6.5-6.8
气体:氧气
专性需氧菌(结核分枝杆菌)
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
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杆菌)
方式,速度,生长规律
细菌是无性二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叫做代时
速度:大多数20~30min,个别慢,16~18h;群体以时20min推算,一个细菌10h后会超过10亿,但考虑营养消耗和有害产物堆积繁殖速度减慢
=生长曲线规律(纵坐标是活菌数):1迟缓期,2对数期/指数期(此时细菌的形态结构最典型,所以研究抗生素3稳定期(繁殖数和死亡数相当,代谢产物增加,形成芽孢),4衰亡期
人工培养细菌的意义/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细菌的鉴别和研究
细菌性疫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物制品的制备
基因工程方面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黏膜存在的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对人体无害。
正常菌群生理意义
生物拮抗作用
免疫作用
营养作用
在以下条件成为条件致病菌
机体免疫功能减弱
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同代谢产物亦不同。利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以鉴别细菌的方法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糖的分解产物
不同细菌所含的酶类不同,对糖的分解能力和生成产物的能力不同,由此鉴别细菌
蛋白质的分解产物
不同细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的不同来鉴别细菌
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意义:
热原质,耐高温,用高温蒸汽灭菌,无菌环境,来自G-,极微量引起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毒素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侵袭性酶可增强细菌侵袭和扩散,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抗生素,能选择性!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由细菌,放线菌,真菌产生
青霉素,破坏细胞壁的一类抗生素(青霉菌生成)!!
维生素,满足自身需求,属于生长因子
供自身需要或分泌到周围环境
色素
水溶性色素:能分布到或周围组织中,培养基,脓汁着色
脂溶性色素:仅菌落着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细菌素,是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关系细菌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调查,(以生产素而命名,如大肠菌素)
消毒灭菌
术语:消毒,灭毒,无菌,无菌操作,防腐
物理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煮沸法
巴氏消毒法
液体
流通蒸汽消毒法
间歇灭菌法
过夜
杀死繁殖体和芽孢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器具
高压蒸汽灭菌法(最常用,最有效)
适用于耐高温和不怕潮湿的物品
103.4kPa121.3度持续15-30分钟
干热灭菌法
干烤
油状粉状玻璃瓷器
微波法
焚烧
灼烧
接种环接种针
辐射杀菌法!
日光与紫外线
杀菌原理:紫外线干扰DNA正常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或变异
但是:穿透力弱,用于空气消毒
电离辐射
杀菌原理:产生自由基,破坏DNA
但是仅用于不耐热
滤过除菌法
用于不耐高温的血清,抗毒素,和空气
不能滤过支原体,病毒和L型细菌
超声波,干燥,低温都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
超声波,裂解细胞
低温,保存
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3
改变细胞通透性
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酶系统的代谢
消毒剂的种类
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
消毒剂
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微生物
数量种类
环境
温度,酸碱度,湿度,有机物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我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杆菌
无菌操作:防治微生物进入机体和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防腐:防治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细菌的致病性
因素:毒力,倾入数量,侵入部位。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毒力:致病菌治病能力的强弱程度,数字越小,毒力越强(致病菌=病原菌)
构成毒力的物质基础
侵袭力:是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机能,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蔓延的能力
荚膜
抗吞噬和杀菌作用
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
脂磷壁酸,即非菌毛黏附素
侵袭性酶类
3
帮助细菌快速扩散和抗吞噬
毒素
外毒素(典例:肉毒毒素)
概念
是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来源
革兰阳性菌,少部分革兰阴性菌
化学成分:蛋白质
稳定性:不稳定
毒性:强,组织选择性强
免疫原性:强,可脱毒为类毒素,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称为类毒素
免疫原性是指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性能,即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种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内毒素
概念
因为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之中的结构成分,所以必须在细胞裂解之后才能释放出毒性脂多糖!!!!
来源
革兰阴性菌
化学成分
脂多糖(毒性中心脂质A)
稳定性/热稳定性
耐热
毒性
弱,组织选择性不强
免疫原性
弱,不能形成类毒素
大剂量的革兰阴性菌才会引起
半数致死量LD50,数字是下标
半数感染量ID50
50%死亡或感染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
内毒素,外毒素特性和区别,7个要点
三强三弱
。。。症的概念
致病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性能
细菌数量和毒力呈反比
侵入途径,多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