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4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婴儿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婴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图为你解决给孩子买东西的钱该怎么花!
家庭教育思维导图
婴儿抚触
和善又分明的亲子关系
《不吼不叫》读书笔记
190816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正面管教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个 人 十 倍 成 长 战 略 破 局 2019.12.29
托幼一体化——光和托育
4章 婴儿心理的发展
一、婴儿生理的发展
婴儿大脑的生长发育
1.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重迅速增长:皮质上大量树突的生长 大脑的可塑性:被保留下来的那部分神经元对脑损伤部分的代偿作用
2. 大脑单侧化
左半球:控制身体右侧,负责言语加工、正性情绪的表达 右半球:控制身体左侧,负责视-空间想象、负性情绪的表达 胼胝体:联结两半球,使它们可以共享信息协调指令
婴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婴儿运动技能的发展
两个方面
1)粗大运动技能 2)精细运动技能
8个月左右婴儿学会爬行,这对他们的认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 促进认知发展 - 促进社会能力 - 发展出最初的自信心
二、婴儿认知与语言的发展
1)婴儿知觉的发展
知觉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2个月)
形状恒常性(50~60天)
物体的完整性(3~4个月)
深度知觉(3个月)
跨通道的知觉(4个月)
2)婴儿记忆的发展
再认
回忆
3)婴儿思维的发展
客体永存概念
皮亚杰认为婴儿要到8个月以后才会有客体永存的概念 标志:物体消失后,婴儿会寻找
简单物理知识
数概念
因果知觉
4)婴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发展的理论
习得论 先天论 交互作用论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前语言阶段
单词句阶段
- 12或13个月时会说出人生第一个词 - 说词时会有单音重叠现象 - 16~24个月发展出“命名爆炸” 的现象
电报句阶段
- 8~24个月大,开始能够把单词连成简单的句子 - 婴儿早期语言的特点是简化
三、婴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
婴儿的情绪
- 婴儿的情绪 - 依恋的发展 - 婴儿自我的发展 - 婴儿的气质
依恋的发展
- 依恋发展的阶段 - 依恋的个体差异 - 依恋的长期效用 - 依恋的理论
(一)依恋发展的阶段 1. 无社会性阶段(0~6周):不分社会性和非社会性刺激 2. 无差别依恋阶段(6周~7个月):不分熟人和陌生人 3. 特定依恋期(7~9个月):陌生人焦虑以及分离焦虑 4. 多重依恋期:不只对母亲产生依恋
(二)婴儿依恋四种类型(特点) 1. 安全型:与母亲在一起时,能主动去探索环境,母亲离开时会哀伤;母亲回来时欣喜并寻求身体上的接触,母亲在场时,与陌生人也能愉快相处 2. 抗拒型:母亲在场时也很少探索环境,总试图接近母亲。母亲离开时会非常烦恼。当母亲回来时,婴儿表现出一种矛盾情绪 3. 回避型:婴儿很少就与母亲分离表现出烦恼,他们常常会从母亲身边走开并忽略母亲 4. 混乱或无方向型:他们是抗拒型和回避型的一种奇怪结合,对到底是趋向还是回避照看者感到困惑。婴儿会同时表现出矛盾的行为
形成不同类型依恋的原因? 1、母亲的照顾方式
安全依恋的母亲: (1)敏感 (2)积极的态度 (3)同步互动 (4)支持与指导
抗拒依恋的母亲: 易怒的、缺少反应的,不一致的
回避型依恋的母亲: (1)是自我中心 (2)是过度刺激
混乱型依恋的母亲:忽视或虐待
结果: - 抚养方式能够预测婴儿形成安全或不安全依恋关系,但抚养方式不能预测婴儿会形成哪种不安全依恋 - 婴儿的气质则可以: 惧怕的婴儿更倾向于表现抗拒型依恋; 勇敢的婴儿更可能表现出回避型依恋
(三)依恋的长期效用 与不安全依恋的孩子相比,安全依恋孩子有如下特点: - 学步时::词汇量更大,更擅长解决问题,更有创意,更受同伴欢迎,易成为领导者,以快乐等正性情绪为主 - 3~5岁时:更强的好奇心、自信心和对挫折的承受力,同理心和能力感都更强,与其他孩子相处融洽,更善于解决冲突 - 11、12岁时:更高的社会技能和更好的同伴同伴关系
婴儿自我的发展
自我觉察第一步:将自己与他人区分开来
结果: - 小于15个月的婴儿都不会摸自己的鼻子 - 18个月的婴儿有四分之三会摸自己的鼻子 - 24个月的婴儿全部都摸自己的鼻子 - 20~24个月的婴儿开始使用人称代词 - 婴儿最早出现的一个分类自我是性别 2岁,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 2~3岁,选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玩具; 3岁,偏爱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玩伴。
婴儿的气质
分三类
容易型:能快速形成规律的生活习惯,经常表现出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且容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困难型:生活缺乏规律性,易激惹。对日常规律变化反应非常激烈,不易适应新环境,倾向于做出负性和极端性的反应
慢热型: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强度弱,情绪消极,对新刺激的适应较慢
婴儿气质维度
活动水平— 活动的幅度或强度 易激惹性— 遇到挫折时容易生气 易抚慰— 生气后受到安慰较易平静下来 惧怕— 对不寻常的刺激高度警惕 社会性— 对社会性刺激的接受性
如何教育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
容易型婴儿的父母: - 也需要多花时间陪伴与关注
困难型婴儿的父母: - 克服内疚感,无力感,焦虑 - 避免让婴儿接触令他们不快的环境与事件 - 保持平静和耐心,避免过高期望
慢热型婴儿的父母: - 耐心,引导孩子接触新情境 - 慢慢来,不要给孩子压力 - 若感到孩子承受刺激过多,暂时带离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