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
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思维导图,概述了学习的实质与类型、联结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详细知识点,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编辑于2024-12-28 02:12:53心理学
第八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一)学习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同时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 这些变化都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会导致个体出现某些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直接可见的行为变化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 由学习而引起的行为变化都是稳定的、相对一致的变化
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 学习获得的行为既不包含因有机体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变化,也不包括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的学习
人类学习是以语言、思维为媒介来进行和完成的 动物学习局限于自身的直接经验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中进行的 动物学习是有机体对于一定刺激所作出的单一反应
人类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过程 动物学习是一种被动的适应
学生的学习
学生学习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学习需要与学习动机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科学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依据学习内容分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学习
行为规范的学习
(二)依据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指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
智慧技能 指应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认知策略 指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
动作技能 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态度 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
(三)依据学习目标分类
知识 指能对具体事实、定义、原理等知识的简单回忆
领会 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
应用 指在特殊和实际情况下应用概念和原理
分析 指能区别和了解事物间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
综合 指把已有经验中的各部分或各要素组合成新的完整思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结构
评价 指根据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对所学的材料能作出判断,确定所学知识的价值
(四)依据学习方式分类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
(一)学习的实质
饿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一种渐进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地盲目尝试与逐步减少错误实现的。
(二)学习的规律
效果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得到满意的结果,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就会增强
练习律 通过学习者的练习和应用,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会增强,否则会减弱。
准备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准备状态,给予活动则感到满意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
经典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理论在学习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学习的实质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条件刺激(铃声)与条件反应(唾液分泌)之间形成的巩固联系,。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
(二)学习的规律
获得和消退律 在条件反应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间隔十分重要。在条件反射建立以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这就是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象。
泛化与分化律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
(一)操作性条件作
白鼠实验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一般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指由特定刺激引起的,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不与特定的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这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的对象。
(二)学习的规律
强化
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的刺激出现时,这一事件为正强化。
负强化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刺激的解除时,这一事件为负强化。
强化的程序 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次。
连续强化
间隔强化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涉及社会条件下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决定了观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就是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 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进行的,因而榜样的条件会影响学习。
榜样的特点
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
榜样的示范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
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
榜样的行为要感人
(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 注意是观察学习发生的前提条件
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
动作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 动作再现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
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在动机阶段,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
一、苛勒的顿悟说
黑猩猩叠箱实验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指的是对事物的式样和关系的认知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所谓顿悟就是动物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白鼠走迷宫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待的获得 期待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指个体根据已有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某种内部准备状态 是一种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关于目标的认知观念。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
三、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可以分成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提倡发现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五、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
动机阶段
领会阶段
习得阶段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
概括阶段
作业阶段
反馈阶段
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正惩罚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讨厌的刺激出现时,这一事件为正惩罚。
负惩罚 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的解除时,这一事件为负惩罚。
巴甫洛夫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理论,在心理学界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了统治地位。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其中一些规律对于学习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