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这是一篇关于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二)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三)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四)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预防。
编辑于2025-03-03 23:07:11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
(一)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1.老年、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心房颤动、瓣膜病、缺血性心脏 病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脂血症,以及吸烟、缺血性脑卒中既往病史和家族史 等。
2.低血压 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发于透析结束后 6h 内。常见原因:
①脱水引发的低血压和血液浓缩;
②透析后直立性低血压导致的脑血流量减少;
③透析 过程中低血压;
④患者脑血流量调节功能障碍。
3.透析过程中抗凝不充分。
4.促红细胞生成刺激素应用引发的血液黏滞。
(二)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1.患者突然出现以下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 力或麻木;
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④双眼向一侧凝 视;
⑤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⑥眩晕伴呕吐;
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⑧ 意识障碍或抽搐。
2.疑诊患者应给予急救处理
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监护;
③建立 静脉通道;
④吸氧;
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⑥透析中的患者迅速下机。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③大量静脉滴注。
3.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60min 内完成头颅 CT 扫描等基本评估,并开始治疗。
(1)评估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
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
②中国脑卒中患者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
③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
(2)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
1)CT 平扫: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 是疑似急性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灌注 CT 成像: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 急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常规 MRI:常规 MRI(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相)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循 环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明显优于平扫 CT,可识别亚临床梗死灶。
4)多模态 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症状出现数 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常规 MRI 更敏感;梯度回波序列(GRE)/SWI 可发现 CT 不能显示 的无症状性微出血;灌注加权成像(PWI)可显示脑血流 动力学;CT 灌注、MR 灌注和弥散成像可为选择适合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血管内取 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治疗)提供更多信息;弥散-灌注不匹配(PWI 显示低灌注区而无 与其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
5)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 导选择治疗方案;但应避免进行此类检查延误溶栓或血管内取栓的治疗时机。常用检查 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TCD)、MRA、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HRMRI)、CTA 和 DSA 等。
(3)实验室检查:
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均应检查:①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② 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③全血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
④凝血酶原时间(PT)/国 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⑤氧饱和度。
部分患者必要 时可选择以下检查:
①毒理学筛查;
②血液酒精水平;
③妊娠试验;
④动脉血气分析(若怀疑缺氧);
⑤腰椎穿刺(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 CT 未显示或怀疑脑卒中继发于感染性 疾病);
⑥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
⑦胸部 X 线检查。
4.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
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 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③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 症状/体征持续 24h 以上
④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⑤脑 CT/MRI 排除脑出血。
(三)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1.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液透析患者,建议转入脑卒中单元或神经内科监护室 治疗。患者呼吸、吸氧、体温控制和血糖控制同非透析患者。
2.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证和药物选择与 应用同非透析患者。
3.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取栓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 忌证同非透析患者,但应慎重选择。
4.血压控制 (1)无溶栓治疗或血管内取栓手术适应证的患者 1)SBP<220mmHg 或 DBP<120mmHg:不进行积极降压治疗,但除外合并高血压 脑病、大动脉夹层、急性肺水肿、急性心肌梗死等全身合并症。 2)SBP>220mmHg 或 DBP>120mmHg:以前值的 85%~95%为降压目标,选择尼 卡地平、盐酸地尔硫、硝酸甘油、硝普钠静脉滴注。 (2)存在溶栓治疗或血管内取栓手术适应证的患者 1)SBP>185mmHg 或 DBP>110mmHg:以 BP<180/105mmHg 为降压目标,选择 尼卡地平、盐酸地尔硫、硝酸甘油、硝普钠静脉滴注。 2)血管开通后高血压的患者,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压的 20~30mmHg。 (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应注意纠正低血容量和/或心输 出量降低等心脏问题。
5.血液透析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透析治疗 (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24h 内避免血液透析。 (2)发病早期选择影响颅内压较小的透析方式:①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②腹膜透 析;③每日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3)透析过程中给予甘油果糖静脉注射,结合超滤治疗降低颅内压;但应避免快 230 速、大量脱水,以防止血液浓缩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脑缺血。 (4)抗血栓治疗时,为减少出血并发症,应减少透析时抗凝剂剂量。
6.血液透析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其他治疗 包括治疗梗死后出血性转化、 癫痫、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感染,以及营养支持等,同非透析患者;但应注意患者肾 功能衰竭和血液透析对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四)血液透析患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预防
1.抗血小板药物 同非透析患者;但增加出血风险。
2.抗凝治疗 ①对于心房颤动患者,谨慎给予华法林治疗,判断治疗获益时建议维 持 INR<2.0;②多数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和磺达肝癸钠经肾脏代谢,尿毒症患者不宜应用。
3.血压控制 一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 1 个月开始降压治疗,经 1~3 个月缓慢降 至低于 140/90mmHg。降压治疗过程中,如出现眩晕、倦怠、头重感、麻木、脱力、神 经症状加重,应考虑鉴别降压引起脑供血不足的可能,减少降压药物剂量或变更种类。
4.他汀类药物 目前缺乏血液透析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可参照非透析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