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钾代谢紊乱
病理生理学,钾代谢紊乱是指细胞外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异常变化,这一病理生理状态主要包括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两种类型。以下是详细概述。
病理学,心血管系统疾病涵盖了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病、高血压、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相关知识点。
药理学,解释了一些关键的药理学术语,包括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剂量-效应关系等,并通过解释这些概念,帮助读者建立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基本理解。
医学统计学,包含两样本率的比较、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²检验、多个样本率的比较、两组构成比的比较、双向无序资料的关联性检验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钾代谢紊乱
必会
血清钾正常值3.5~5.3mmol/L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胞外钾在合成代谢时进入细胞内(糖原合成需钾入胞),胞内钾在分解代谢时移出胞外
钾的生理功能
(1)参与多种新陈代谢过程
(2)维持细胞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复极化的物质基础
(3)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原因和机制
1.钾摄入不足
2.钾丢失过多
(1)经胃肠道丢失(小儿失钾最重要的原因)
(2)肾脏排钾过多(成人失钾最重要的原因)
1.排钾利尿剂
2.糖皮质激素、醛固酮增加
3.急性肾衰少尿期转入多尿期时
4.镁缺失
5.肾小管性酸中毒(H+与K+竞争关系)
(3)经皮肤丢钾
3.钾在细胞内外分布异常
(1)碱中毒
(2)某些药物:过量胰岛素;β受体激动剂
(3)某些毒物:钡中毒(使K+外流受阻)
(4)低钾血症型周期性麻痹
对机体的影响
1.对肌肉组织的影响
肌肉组织兴奋性降低,急性低钾血症重症可致迟缓性麻痹
超极化阻滞(超极化+静息电位和阈电位差增大);慢性静息电位基本正常,无明显变化
2.对心脏的影响(心律失常)
形成异位节律:复极化3期延长(有效不应期缩短,超常期增长)
(1)兴奋性增加(当血清钾明显降低时,心肌静息电位反而减小)
(2)传导性减弱(0期除级速度减小,兴奋扩布减小)
(3)自律性增强(4期钾外流减小,Na+内流相对增加)
(4)收缩性减小或增强(急性低钾收缩性增强;慢性低钾收缩性降低)
心电图改变:P波、QRS波增宽,ST段压低
3.对肾的影响
起肾脏的浓缩功能发生障碍
4.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碱中毒;反常性酸尿
防治
1.治疗原发病
2.补钾原则(四不宜)
(1)最好口服
(2)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3)不宜过浓
(4)不宜过快
(5)不宜过多
3.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1.钾摄入过多
经胃肠道摄钾过多一般不会发生高血钾 常见于静脉补钾浓度过高或速度过快;输入大量库存血
2.肾排钾减少
(1)急性肾衰少尿期
(2)慢性肾衰晚期
(3)小管泌K+功能缺陷
(4)盐皮质激素不足或对其反应性降低
(5)长期使用保钾利尿药
(1)酸中毒
(2)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3)大量溶血和组织坏死
(4)高钾血症周期性麻痹
(5)药物干扰钠钾泵
随高钾程度,兴奋性先增强后减弱 去极化阻滞:静息电位等于或低于阈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的现象
2.对心脏的影响(引起室颤和心跳停止)
形成异位节律:复极化3期加快
(1)兴奋性先增加后减弱
(2)传导性降低
(3)自律性降低
(4)收缩性降低
心电图改变:P波、QRS波压低增宽;T波高尖、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
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酸中毒;反常性碱性尿
4.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K+增加→胰岛素、AD
1.防治原发病
2.治疗血清K+过多
(1)促进K+入胞(胰岛素,葡萄糖;NaHCO3)
(2)对抗高K+的心肌毒性:Na+、Ca2+对K+有拮抗效应
(3)加速K+排出:如经常到加速排出K+(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经腹膜排钾(腹膜透析),经人工肾血液透析排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