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CPA-会计-第二章 存货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待处理财产损溢”,注会:小结:1.理解存货的定义2.掌握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3.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4.掌握存货发出的计量(含优缺点)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
编辑于2025-03-08 00:05:32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内容,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第四节 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待处理财产损溢”,注会:小结:1.理解存货的定义2.掌握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3.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4.掌握存货发出的计量(含优缺点)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总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会计概述,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项),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第五节 财务报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企业组织形式和财务管理内容,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第四节 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存货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待处理财产损溢”,注会:小结:1.理解存货的定义2.掌握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3.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4.掌握存货发出的计量(含优缺点)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总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节 会计概述,第二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共8项),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第五节 财务报告。
第二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
概念: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库存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
特别提示:1.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在途物资、发出商品等。 2.为建造固定资产等各项工程而储备的各种物资,不能作为企业的存货(“工程物资”); 3.周转材料符合固定资产定义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4.房地产开发企业购入的用于建造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属于企业的存货;(地+房)-开发成本-开发产品-主营业务成本 5.委托加工物资; 6.在途物资; 7.发出商品; 8.委托代销商品 9.对于受托代销商品,由于其所有权未转移至受托方,因而,受托代销的商品不能确认为受托方存货的一部分。所以填列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时“受托供销商品”与“受托代销商品款”两科目一增一减相互抵销,不列为受托方存货。 10.企业为加工或修理产品发生的材料、人工费等作为企业存货核算
存货的确认条件:在符合定义情况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初始计量
构成:1.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2.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处理原则: 1.购买而取得---采购成本 2.进一步加工而取得---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
(一)外购的存货
存货的采购成本
价:购买价款(扣除商业折扣)
税:应归属于该存货成本的相关税费(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
费(入库前的合理支出):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其他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提示:非合理损耗计“营业外支出”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如超定额的废品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自然灾害--“营业外支出”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4)企业采购用于广告营销活动的特定商品,向客户预付货款未取得商品时,应作为预付账款进行会计处理,待取得相关商品时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企业取得广告营销性质的服务比照该原则进行处理。
特别提示: A.存货在不同阶段发生的仓储费用,相应的会计核算如下: 1.存货在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2.存货在采购入库后领用前发生的仓储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存货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阶段所必需的仓储费用,应计入生产成本。(酒) B.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的可直接确定的设计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一般产品的设计费用则计入当期损益。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 (1)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 (2)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a.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主营业务成本) b.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 (3)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体现了重要性要求),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销售费用)
(二)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采购成本
价+税+费
加工成本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损耗、劳动保护费、车间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停工损失、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产品生产用的自行开发或外购的无形资产摊销等。
其他成本 (如可直接认定的产品设计费用)
(三)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成本
1.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
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不公允按照存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
2.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货成本
3.盘盈存货的成本
重置成本确定
(四)通过提供劳务取得的存货
第二节 发出存货的计量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法
现行会计准则不允许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差错更正)
(一)先进先出法 (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
可随时结转存货发出成本,但较烦琐;工作量大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能使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存货本的情况;计量工作量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全部进货成本)/(月初存货数量)全部进货数量
简化计算;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四)个别计价法
成本计算准确,收发频繁时成本分辨工作量大;适用于珠宝、名画
存货成本的结转
(一)对外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二)对外销售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原材料
(三)包装物的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 借:制造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2.出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销售费用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3.出租包装物及随同产品出售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周转材料-包装物
第三节 期末存货的计量
存货期末计量及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原则
1.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的金额(倒推)
2.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未贬值,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考虑的因素: (1)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取得确凿证据为基础:市场销售价格、销货方提供的有关资料和生产成本资料 (2)持有存货的目的 (3)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直接用于出售的产品或材料
=自身的估计售价-自身的相关税费
需要加工的产品
=产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相关税费-加工成本
售价的确定: 有合同约定,按合同价格 没有合同价的,按一般市场价格
存货期末计量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
存货估计售价的确定
原则:有合同约定,按合同价格,没有合同价的,按一般市场价格。 持有存货数量大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合同约定数量按照合同价,超出部分按市场价。 持有存货数量小于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实际持有以合同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按一般市场销售价格 用于出售的材料
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需要加工的材料)
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产品的估计售价-产品的销售税费-加工成本
产品贬值,材料才可能计提减值准备;产品未贬值,不提减值准备
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的方法(3种)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情况(减值迹象的判断):(1)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产品更新换代,(4)市场需求变化。 可变现净值为零的情况(全额计提减值准备):(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无使用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单项计提法
分类计提法
总体计提法
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可以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存货减少了,准备也减少,记借方)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或原材料)
第四节 存货的清查盘点 “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盈 批准前: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批准后: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盘亏或毁损 1、属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 借:管理费用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属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先扣除处置收入,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赔偿,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存货盘亏,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当予以转出;自然灾害造成外购存货的毁损,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需要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借:营业处支出 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注会: 小结: 1.理解存货的定义 2.掌握存货的性质与确认条件 3.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 4.掌握存货发出的计量(含优缺点)计量方法、存货成本的结转 5.掌握存货跌价准备的计量(计量原则、计量方法) 6.熟悉存货清查盘点的账务处理
中级: 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外购的存货、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方法(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存货期末计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