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天性》——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一直以来,学校所秉持的教学方法,家长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些问题。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如何掌控?不同年龄段应当如何应对学习压力? 走出当下的教育焦虑,赶快收藏《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一探学习本质,寻找属于你的学习方法吧。 東图读书,用脑图重新定义阅读,给您更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
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能分开吗? 如果不能,恭喜你,你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 如果能,没关系,这里有一个关于任务清单的小技巧帮助你的工作和生活两不相误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其实你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完成你的重要目标,比如上下班时间,喝咖啡时间,午餐时间,睡觉时间等,这些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请不要忽视微积分的力量。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第七章 你需要为每一天规划自己的时间,来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和重要的工作,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 1、适合做规划的时间; 2、用日程安排清单来为自己做规划; 3、合理的记录自己时间支出,优化时间分配,改变时间管理方式; 4、确定黄金时间,让工作更高效; 5、不要排满日程,留出弹性时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学习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
故事引进
马特·布朗驾驶飞机出现事故自救成功的故事
学到的知识需要在大脑里随时待命,在遇到问题需要的时候能马上调用,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
要想学以致用,首先得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记下来,且不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我们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知识技能,且终生不懈怠,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不在乎天性和直觉。
天性懒惰孕育了认知规律和心智模型
轻松的学习与头疼的学习
耗费心血的学习往往才是深层次的,效果持久的
不花力气的学习就像沙子上写的字,今天写完,明天就忘记
“熟能生巧”的学习?
误区
人们习惯反复阅读课本,进行集中练习的学习
学习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
集中练习仅仅只是机械的快速的把知识放在脑子里,以为自己已经熟练了,掌握了。
比如考试前的“填鸭式”学习
后果
1、学习效率最低
2、没有做到知识的精通
3、没有产生持久的记忆,浪费时间
正解
检索式练习学习
间隔一段时间,定期的再练习,可以防止遗忘强化检索路径
如:抽认卡
把两个或多个学习的不同科目穿插起来一起做,增大检索难度,强化检索路径
虽然收效不佳,但是学习效果持久,不同学科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穿插练习能更好的掌握提炼,分辨和随机应变的技能
在取得答案前,自己去解决难题,哪怕会出错,其效果仍然更好
教学形式与学习风格一定要吻合?
如果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吻合,那么学习会更好
运用全部的才能和智慧学习时,效果要超过只用最熟悉的风格学习
细化知识就会永无止境的学习下去
何为细化?
(自我认知)理解知识的过程
需要明确的一点:任何知识都是需要有已知的知识作为基础的
高阶知识(新知识)往往都需要初阶知识(旧知识)的基础才能理解和学习
细化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把知识表达出来,把它与我们已知的知识进行联系连接
新旧知识的关联越多,就越有助于记忆
建立心智模型学习复杂知识
概念
心智模型就是外界现实反映到人的内心(心理)上的一种表现
把知识用大脑构建出一种模型,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东西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组织建立该知识的心智模型,并将心智模型与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做到掌握复杂的复杂的知识。
智力水平与努力的学习
相信人的智力水平是天生注定的,学业无成就是因为天生不行。
1、每一次学习新的东西大脑就会发生变化
智商=∑经验
2、每个人虽然天资不同,但是通过学习建立开发心智模型,天资极差的人也能超越天资好的人
3、如果感到学习非常吃力,那就说明你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
犯错和错误是搭建更高学习层次的桥梁
总结
影响智力水平的因素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本人掌控的
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前言
问题
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都沿袭已久的学习理论,而这些学习理论很大程度上都是没有进行试验得到的结果,大多都是主观的自以为是,甚至受到各种假说和传言等影响。
解决方案
认知心理学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中找到学习与记忆的规律
我们都是“不尽职的学习者”
荧光笔、下划线和反复阅读
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
旧观念
人们一般认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较多的时间就可以把它们记在记忆深处
重复性背书,晨读
反复阅读课本
教师们也相信只要让学生学起来快,更轻松,学习效果会更好
要想掌握一项新技能就要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项技能上,坚持不懈的练习,直到记忆为止。
重复阅读是有效的学习方法
标亮,下划线,长时间盯着笔记和课本
结果
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
会产生掌握知识的错觉
重复、背诵、看笔记
不代表你理解了它们所描述的意义
也不代表你会用这些内容
更不代表你知道如何把它们与已知的东西联系起来
浪费时间
你很努力,但你不是在有效的学习
喜欢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的认为不错的学习的方法
新发现
当感到学习越吃力时,记忆才能变得更加持久和牢固。
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初次阅读后,隔一段时间再阅读是有意义的
名言
美前国防部长
有些事情我们知道,自己也知道
已知的已知
有些我们知道的事情自己不知道
已知的未知
有些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
未知的未知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
强调考试只对记忆力有好处,但是却会降低人们的领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考试会给学生带来压力,是对一个人的能力的错误衡量
把考试当做了学习成果的标尺
新思想
把考试当做一种学习工具,不在乎其分数,从考试中评估自己的短板
主动检索(考试)
从考试中找短板,有目标的改进,学习和优化
巩固学过的知识,强化巩固记忆,终止遗忘
目录
认清几个事实
1、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用错误的学习方式学习,且给后人提供的建议基本没有价值可言。
2、错误的学习方式,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以为是,凭直觉和盲目信从获得的。
3、容易患有自己掌握知识的幻觉,让我们继续使用错误的方法,白费力气。
4、智商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提升和成长。
可用的策略
1、有规律的自测,精确校准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
2、检索练习,低权重的小测验和自测。
测验效应、检索——练习效应
3、间隔练习。
4、穿插不同学科或技能的练习。
5、在别人给出答案前,自己解决问题。
6、从不同类型的问题中提取基本原理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