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天性》——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一直以来,学校所秉持的教学方法,家长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些问题。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如何掌控?不同年龄段应当如何应对学习压力? 走出当下的教育焦虑,赶快收藏《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一探学习本质,寻找属于你的学习方法吧。 東图读书,用脑图重新定义阅读,给您更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
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能分开吗? 如果不能,恭喜你,你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 如果能,没关系,这里有一个关于任务清单的小技巧帮助你的工作和生活两不相误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其实你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完成你的重要目标,比如上下班时间,喝咖啡时间,午餐时间,睡觉时间等,这些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请不要忽视微积分的力量。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第七章 你需要为每一天规划自己的时间,来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和重要的工作,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 1、适合做规划的时间; 2、用日程安排清单来为自己做规划; 3、合理的记录自己时间支出,优化时间分配,改变时间管理方式; 4、确定黄金时间,让工作更高效; 5、不要排满日程,留出弹性时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前言
效率的本质取决于我们领悟周围的能力,以及衡量自己的表现能力
元认知
概念
对自身思维的审视
作用
学习认清自我能让我们不至于陷于死胡同里,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并反思怎样做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经常误导我们做出错误判断的东西
感知错觉
认知偏见
记忆扭曲
优秀的判断是一项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技能,需要明锐的观察力去洞察自己的想法与表现
在刚开始会遇到的阻碍
1、不能胜任某项工作时会倾向于过高的评估自己的能力,认为没必要调整自己的能力
2、身为人类容易被错觉和认知偏见所误导,盲从于那些我们认为解释周围现象而自编的故事,自以为是
头脑的两种分析机制
机制1(自动机制)
无意识的、直觉式的、瞬发式的判断
可以调用多年的经验和内心深处的感情
面对生死做出瞬间反应,保命要紧
可以将训练的技能变得非常纯熟
缺点
容易受到错觉影响
机制以可以迅速瓦解人们在训练中的付出的一切努力和专业经验
机制2(受控机制)
有意识的分析和推理,过程较慢
会权衡选择,做出决定,并建立自我控制
可以用来训练和完善机制1,让自己当机立断
纠正机制1带来的错误判断
过程慢,有延迟,跟不上节奏
机制1与机制2的相互作用会使得瞬间的评估能力与质疑能力和仔细分析能力向抵触矛盾
中国台湾的中华航空的“空间定向障碍”事件
学习时要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错觉
人类倾向于“机动性推理”
没有实际证据的自我填充空白的推理
人类有极强的天分去说服自己想看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符和自己心意的真相
自己说服自己
邓宁-克鲁格效应
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简述
如果你没有能力,你就不会知道自己没有能力
蠢的人只会越来越蠢
图例
错觉的产生
错误记忆的来源
1、人们对当下的现象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文化自我的用合理的叙事来解释,以符合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叙事与记忆产生纠缠,叙事会刻意的组织自己的记忆,且更容易记住,然后塑造了新的记忆
3、在用直觉做出判断时,重塑的记忆就会发挥作用,产生错觉
其他来源
哪些听起来耳熟的描述会让人产生知晓感,也会把人与他们真是情况混淆
曼德拉效应
倾向于把阅读流畅的内容认为是已经掌握的内容
这就要求我在阅读时,最好阅读完一章就要做好思维导图笔记,保证内容的准确性
由于记忆可以被更改,也就是说可以调用和相互冲突的情感需求,暗示与叙事内容,因此就完全无法保证我们确定的是就不会出错
知识诅咒
别人在学习我们已经掌握的东西时,或从事我们很熟悉的工作时,我们会错误的认为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或更短的时间
错误的以为他人理所当然的知道或不知道
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避开错觉和误判的方法
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做决策时的主观经验,这样就能判断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了
现实世界的案例
政客的政治辩论
魔术
网络水军的矛盾
志趣相投的人会在互联网、社区集会、媒体来找有共同看法的人,并用他们觉得合理的故事来解释对现在世界运作的看法
邪教
宗教
中国高中教育界的大学解放论
愚民主义
人类靠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来理解一件事情,定下从未出现国过得规则,好让一件事更符合逻辑
亚里士多德世界观
暗示的东西容易被记住,而明确表述的东西则不会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没有出现瞎这个词,但人们总认为出现过
想象膨胀
人们先想一件事的具体样子,然后再问我此时,人们会更倾向于相信这件事真的发生过
想象虚构的事件可以和真实的时间牢牢留在记忆里
来自其他的干扰事件也可以歪曲记忆
警察事先给没有真正见到犯人的受害者看一些照片会带来错误的干扰
从众记忆
记忆容易被社会影响,而且与周围的人记忆趋向一致
曼德拉效应本质就是记忆的社会传染
错误共识效应
人类倾向于假定其他人与自己看法一致的过程
将事物步骤化+不断练习熟练=心智模型(下意识的自然行动)
当你在某些领域成为专业人士后,你的心智模型会越来越复杂,而组成子心智模型的步骤也会淡化成记忆背景
即复杂的心智模型更容易受到“知识诅咒”
你无法从不擅长的事情里学到知识
邓宁克鲁格效应另一种解释
无法胜任的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
人们很少能从他人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技能和认知的负面反馈,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你说坏话
实践和测验才能暴露学习漏洞
用检索和测验的方法找到自己知道的和自己不知道的
不知道要获得正性反馈
能顺畅的描述某些复杂的概念并不能代表你真的掌握和有所长进
应用
教师对错误做出积极的正性反馈
同伴可就某个人的表现给出反馈
和有经验的同伴工作可以校准一个人的判断和学习
专长互补的人组成团队
真实模拟的训练
目录
总结
知识的天敌不是无知,而是掌握知识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