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天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一直以来,学校所秉持的教学方法,家长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一些问题。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如何掌控?不同年龄段应当如何应对学习压力? 走出当下的教育焦虑,赶快收藏《认知天性》读书笔记,一探学习本质,寻找属于你的学习方法吧。 東图读书,用脑图重新定义阅读,给您更高效,便捷的阅读体验!
你的工作和你的生活能分开吗? 如果不能,恭喜你,你找到了理想中的工作。 如果能,没关系,这里有一个关于任务清单的小技巧帮助你的工作和生活两不相误的达到自己的目标。
其实你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完成你的重要目标,比如上下班时间,喝咖啡时间,午餐时间,睡觉时间等,这些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请不要忽视微积分的力量。
《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第七章 你需要为每一天规划自己的时间,来帮助你完成人生目标和重要的工作,这里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你: 1、适合做规划的时间; 2、用日程安排清单来为自己做规划; 3、合理的记录自己时间支出,优化时间分配,改变时间管理方式; 4、确定黄金时间,让工作更高效; 5、不要排满日程,留出弹性时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以布鲁斯的经历为故事线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学习风格,但这并不表示教学方式贴合这些学习风格就是有利的
主动学习能制造掌控感
习惯从新的经历中提炼出重要原则或规则的人要比那些只获得表面经验,无法举一反三的人更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对于与需求的知识就要主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而不是等待答案自然而然到来
从经历的不同事件中学会总结,提炼出更加简明的东西,那就是你的心智模型
无论学习风格如何,采用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等等书中之前提到的方法都会对学习有效
你是分析性、创新型、还是实践型思维
智力差异会影响学习的效果的
智力
20世纪初对智力的概念
流体智力
推理、发现关系、抽象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大脑保留信息的能力
晶体智力
知识的累计以及从已知的学习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程序和心智模型
共同作用
让我们能够学推理和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8中智力
逻辑(数学智力)
批判性思维,使用数字和抽象概念的能力
空间智力
三位判断以及大脑对事物具象化的能力
语言智力
使用文字和语言的能力
肢体动觉智力
行动敏捷和控制身体协调的能力
音乐智力
对声音、旋律、音色以及音乐的敏感性
人际交往智力
“读懂”他人,以及与他人有效协作的能力
内省智力
理解自身,准确判断自身知识、能力效率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力
区分和关联周围自认环境的能力
多重智力理论
天生的特长将学习方法多样化,而学习风格会让我们认为学习能力是有限的
该理论缺乏实证支撑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3中智力
分析型
创新型
实践型
有实证案例支撑
肯尼亚乡村非正式教育的孩子有很好的药草通识,但在考试中却表现很差
巴西孤儿小偷精通算数,但是笔试很糟糕
专业跑马投注者的心智模型
该理论的两种观念
1、衡量智力的传统方式没有把环境考虑进去
2、所有人都处于专长上在开发的状态,任何评估已知的知识是静态的,只能说明在测验范围内的表现
学不好的领域暴露了你的能力结构
用动态测验评估学习能力和潜力
判断一个人的专业程度
把精力集中在那些表现较差的学习内容上
用跟踪测验评估进步,调整学习精力,从而不断提高专长
可以评估出弱点
但是并不代表你有弱点就是你的能力不足,无法改变
应该把弱点看成是你的学习短板和技能的缺失,从而进行改善
动态测试的两大优势
找出短板,需要提高的领域
可以评估学习的进步能力
天赋测试和多数的学习(工作)风格测试理论一直在强调我们的长处,鼓励把精力放在长处上
因“长”施教
动态测试的3个步骤
步骤一
进行测验找短板
步骤二
在短板上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提升该领域的技能或知识
步骤三
再次测验,留意改善的地方,注意没有改善的地方
总结
不断找自身学习的BUG并进行优化,没有终点
用搭积木的方法构建知识
构建知识框架就是建设心智模型或心智图
高水平的构建者能更好的学习新的资料
低水平的构建者很难摒弃无用的信息,容易被干扰,而无法总结可行的模型
结构建设是一种由意识和潜意识形成的规范
判断哪些东西合不合适,有没有用
反思就是一种构建知识框架(或心智模型)的一种方式
这与当下构建自己的知识树和知识体系的想法相锲和
思维导图做关联、展示用
iPad做知识复习用
有人喜欢看说明书,有人喜欢动手试错
案例学习者
遇到问题就与大脑里旧的案例进行比对,找出解决办法
仅仅记住这个现象(事情)
规则学习者
从经历和生活中中提炼总结“规则”(判断标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看到问题的本质
目录
1、把握自己,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走出自己的认知圈
2、不要局限在自己喜欢的那套学习风格,运用你的资源发挥你的全部智力
3、用动态检测的工具,找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要学会扬长补短
4、主动学习,不要等待知识,要去开拓自己的认知
5、凭直觉做事看不到自身的问题,学会利用小测验等其他工具判断自己能做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6、学会提取原则,构建结构。
7、案例学习者要学习更多的案例,而不是仅限于一个
8、把想法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逐一攻破
9、学会建立或构建自己的知识树,把规则整合到知识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