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
这是一个关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的思维导图,我国的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编辑于2025-04-07 18:05:12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教育目的指一个国家和民族通过教育方针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规格的人,他是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培养人才的顶层设计,规定了教育的方向,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决定着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法手段的选择,还指出了教育对象的明确发展方向和预定的教育结果,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实施某种教育控制,使受教育者的发展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如果教育没有目的,教育则失去了方向
我国的教育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16大新的教育目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对象的发展方向(了解),教育目标,内容,途径都比过去的表述更加完善,更切合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是21世纪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行动指南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对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出的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连续的教育过程,各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存在差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实施德体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016版《幼儿园工作规程》 国家对教育事业培养人的总体的质量提出了要求。由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且各有特点,所以国家对各级各类教育提出了特殊的,具体的要求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教育总目的在,幼儿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是国家对幼儿园提出的培养人的规格和要求,是全国各类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的指导思想,学前教育目的常用于宏观的层面与学前教育目标常交叉使用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定规定了幼儿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对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全方位的定向与规范作用,对幼儿园活动与内容的选择及行动方向的把握上具有调控作用,也是检查和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衡量依据
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的能力
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按可操作性程度划分
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根据有关的法规及地方性学前教育目标确定的幼儿园目标,针对幼儿园教育的一些原则性目标,较抽象不能拒之开展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
幼儿园课程目标
是幼儿园总体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总体教育目标在相关领域的落实。我与领域目标的内涵相近
幼儿园年龄阶段目标
落实到幼儿园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由相互连接逐渐递进的三个不同的年龄目标组成的,教育活动和幼儿发展有连续性和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运转过程,幼儿素质不断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持续递进的过程,要制定不同的年龄阶段目标,综合性的规定,每个年龄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主要教育活动与幼儿发展的预期目的等
幼儿园单元教育目标
是年龄目标的具体化及分段性目标,年龄目标由一系列相互联系逐步递进了教育单元目标组成,划分单元目标的方式
以内容单元的形式划分
根据教育目标及相关的教育内容的特点,把某一组目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机组织起来,构成主题或单元
以时间单元的形式划分
根据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的特点,把年龄目标划分为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等
教育活动的目标
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所引起的幼儿行为的变化,是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目标
按适应范围大小划分
国家层面的教育目标
由国家制定的并通过法规或其他行政性文件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指导价值的目标
规程和纲要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对全国的幼儿园具有指导意义的目标
这一层次的目标概括性强,较为宏观,是一种原则性的目标
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这一目标较为笼统,必须对其进行分解和具体化
地方性教育目标
考虑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实以及师资及幼儿教育设施的状况,确定的适合本地特点的,对本地的学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幼儿教育目标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文化差异显著,地域差异显著,所以确定地方幼儿教育目标十分重要
幼儿园层面的教育目标
针对各幼儿园的实际及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了适合特定幼儿园的幼儿园教育目标
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宗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本园特色
幼儿园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前教育目标具有社会属性,是社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职能是把人类历史上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思维方式,精神文明,优良素质,民族传统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传播给下一代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社会性质制约幼儿教育目标,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来规定培养新一代人的方向,社会主义的幼儿教育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造就新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前教育目标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新一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
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要求幼儿园完成教养幺儿为新中国的生产和服务建设。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进入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高潮同时到来。因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使原本只注重传授知识的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面临时代的严峻挑战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方针为教育改革和培养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于是,国家明确规定,培养四有三热爱两精神的一代新人,20世纪80年代,人们强调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过程中,注重开发智力和才能培养良好个性,发展社会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等,21世纪初,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创创新教育,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求
全面促进幼儿素质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中心任务,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指身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指知识技能的获得,生活经验的丰富,智力才能的开发,思想品质的培养以及情感兴趣爱好,志向和性格发展等,幼儿身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必须保证二者同步,协调,和谐,发展。常说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实质是不断开发个体潜能,表现为各方面都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幼儿提出过高,过难或过低过易的教育要求,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达不到发展潜能的目的。所以,制定教育目标必须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为依据
学前教育的启蒙性质
是启蒙教育,是因为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处于朦胧阶段,不能分门别类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学前教育的任务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启蒙教育性质的特点
幼儿认识的内容应是幼儿周围生活环境中所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具体形象的,浅显易懂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初步培养幼儿数量,时空等概念,发展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等
对幼儿认知要求粗略,浅易的,必须是科学的,唯物的,辩证的
学前教育的方式应形象,具体,直观,生动,活泼,要求多种形式,手段,方法合理,结合综合运用,创设立体开放的教育环境
强调学前教育不以传授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标,重在发展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能和创造性才干,培养良好个性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等
把握学前教育的启蒙性质,在于区严格区别于小学教育,防止小学化或成人化倾向,使教育目标确实建立在幼儿教育工作规律的基础上
国家教育目的的要求
幼儿园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
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对学前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珠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为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注意不是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非义务性
保教结合
启蒙性
公益性
基础性
游戏性
生活性
活动性
直接经验性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原则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如果教师在言行中处处体现对幼儿的尊重,倾听儿童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意愿,就会使幼儿意识到他们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不可缺少的,从而建立起自信心,获得良好的自我概念,为自身的继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如果呵斥责备惩罚儿童,让儿童常常感到委屈,羞辱,他们便会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被人看不起的,从而丧丧失基本的自尊与自信,这种消极的会影响儿童的终身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原则
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
教育必须促进儿童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单向发展,再突出也不能说明一个完整的人性
儿童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
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等。协调发展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除了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要求的教育标准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有特色的发展,而不是千人一面
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不能只照顾优秀的学生,要保证每个儿童在学校里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必须平等的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儿童
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每个儿童的需要兴趣,性格,能力,学习方式等都各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必须考虑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因人而异的进行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集体活动是我国教育机构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相对较少,不利于充分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求。教师应注意在教育中灵活使用集体小组个别的教育组织形式
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教师必须认识到,儿童自身,儿童群体以及家庭和社会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良好的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重在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态度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知识,技能等,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园教育的全部内容
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幼教工作特殊性和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保育和教育不可分割,教育中包含了保育的成分,保育中渗透着教育的内容
保育要与教育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保育和教育不是分别孤立进行的,在统一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同一教育过程中实现,有的保育员护理幼儿生活时忽视随机的,有意识的实施教育结果,无意识的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可能助长幼儿的依赖思想,是他们失去自信,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实践机会,可能在无形中剥夺了幼儿发展自己的权利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在幼儿园中,如何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明确游戏是幼儿的权利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
满足幼儿多种游戏的需要
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充分利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课程游戏化)
提高教师指导游戏活动的能力
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的直观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活动性体现在:教育以活动为主(实际操作和体验)多种形式组织活动,活动性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他们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获得发展,必须通过活动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直观性体现在
运用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手段(直观的教学手段)
运用辅以形象生动的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直观的教学语言)
通过具体可见或可操作的活动(直观的活动)
活动不应该是单一的,活动的内容形式,不同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应当注意教育活动的多样性,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的原则
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如幼儿的生活活动,劳动活动,教学活动等)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如自由游戏,区角自由活动等)
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不能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
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
游戏是学前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和想象,通过游戏活动模仿生活积累,经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习惯因此,成为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促进发展的最喜欢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最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最能满足学前儿童的需要,能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以游戏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将游戏和其他方式相结合
生活活动,课堂集体教学活动等也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全面有效对幼儿进行教育,同时重视对幼儿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育计划,设计教育活动时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是教师在向幼儿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幼儿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育活动实现,每个主题教育包括若干个具体教育活动,是综合性的或者侧重于某个教育领域内容,最终都是落实到学段目标和主题教育目标上,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新需求,在最近发展区内开发其潜能教育活动,目标比主题教育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儿童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可操作性
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目标是宏观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