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日常生活活动
这是一个关于日常生活活动的思维导图,包含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自由活动、劳动、节日活动等。
编辑于2025-04-07 18:06:58日常生活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
是促进幼儿身心正常发育,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必不可少的手段
日常生活活动能保证幼儿得到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锻炼
教师精心照顾幼儿每一个生活环节,如喝水如厕盥洗,满足幼儿的各种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使幼儿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同时,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了反复训练,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能促进幼儿的智力的发展
日常生活环节中蕴含着很多与衣食住行相关的生活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一些浅显的知识,并且能让幼儿感知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和用途,动手操作,简单的生活用品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环境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
对品德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如有规律的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都需要结合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来实施,幼儿的卫生习惯如清洗脸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也要结合日常生活来养成幼儿园集体活动更给幼儿学习待人处事,遵守规则的机会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和为他人服务的劳动,如设置值日生更是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的重要途径
蕴含着美育因素
生活环境的美,人们的外形一是美和行为美,语言美都是幼儿最熟悉,最容易感受的审美对象,结合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发展幼儿对生活美的感受力,有助于幼儿形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指导
保教结合
日常生活活动中包含有很多保育的内容,吃饭喝水睡眠盥洗等都需要教师以极大的耐心和爱心给予悉心照顾,注意研究幼儿保育工作的规律,提升保育工作的质量
同时,教师也要将教育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如组织幼儿午睡,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午睡环节,指导幼儿正确穿脱衣裤,叠放衣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樱导幼儿在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方面互相帮助,培养助人为乐的品德。睡眠过程中遵守不说话,不影响他人睡眠等集体规则,只要老师树立牢固的保教结合观念,心中装有教育目标,就会自然的将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发挥日常生活活动的最佳效益
建立合理的常规,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的行为规则。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有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常规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时,能保证日常生活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要仔细分析日常生活活动可以确立哪些常规,既不能规定过细,限制过多,也不能太笼统,常规操作性要强
常规制定后,要逐步让幼儿掌握理解,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坚持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才能真正有助于行为习惯的养成
注重生活技能的练习
生活技能是幼儿日常生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体现是幼儿学习内容的重要部分,各种生活技能都需要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让幼儿逐步学习掌握
集体活动和分散的自由活动相结合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点心午餐,广洗午睡散步等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统一组织下进行的集体活动,过多就有可能带来消极等待的现象。同时,为了促进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在日常生活活动的安排上要适当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活动,幼儿可以自由结伴活动,也可以独自活动
自由活动
为幼儿创设自由活动的条件包括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
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选购或自制的玩具,能操作的学具或半成品材料,可利用的废旧物品等
注意限定活动场地的范围,消除场地中不安全因素
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商议分享轮流合作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协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会自己处理活动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想办法解决纠纷,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
让幼儿明确必须遵守的常规要求,严格安全管理活动后,要求幼儿参与收拾场地,整理用物,并物归原处
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幼儿逐渐适应和习惯自由活动
如活动形式由静到动玩具材料从部分开放到全部开放,活动地点从桌面到地面,活动场地由室内到室外逐步扩展
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
自由活动限制上,幼儿的天性往往在活动中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教师要抓住时机,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发现和支持幼儿自发的个别探索活动进行随机教育,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特别注意把性格内向的幼儿带到集体活动中去
劳动
组织幼儿劳动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幼儿劳动的目的要求
组织幼儿参加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是把幼儿当作劳动力使用或把劳动当成惩罚幼儿的手段
所以教师要将教育和劳动密切结合,对幼儿的劳动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计划安排好组织劳动的各个步骤,在劳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要重视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还要重视劳动习惯的培养
在教育中,要坚持一贯性,因为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形成不是靠几次劳动就能够实现的,自我服务劳动也要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始终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为幼儿劳动创设适宜的条件
幼儿劳动需要适宜的劳动场所和设施
教师要为幼儿准备盥洗和清扫用具为种植劳动开辟小园地,规划饲养场地和室内自然景区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安全的劳动工具,有目的的收集自然材料和可供利用的废旧物品等,以便教师经常性的组织幼儿劳动
科学安排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劳动内容
劳动任务既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同时,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难才能完成的,才是合理的劳动内容,所以,组织幼儿劳动时,劳动难易程度,劳动量,劳动时间都要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
小班幼儿的劳动内容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的自我服务为主,也可以参加一些为集体的劳动,和种植饲养劳动,小班末期可以让独立能力较强的幼儿承担一些委托任务,为值日劳动做准备
组织小班劳动,主要是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习惯,让幼儿逐步习惯于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适应集体生活各个环节的要求
中班幼儿劳动的主要内容是提高自我服务劳动的质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在组织幼儿劳动时,要注意通过值日劳动和集体劳动等形式,培养幼儿劳动的责任感和认真有条理的劳动习惯,学习相互合作,尊重成人的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等
大班幼儿已能较熟练地进行自我服务,劳动的主要内容是集体的劳动和轮流担当值日生
大班的劳动应能促进幼儿运用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可以有一定的难度。组织大班幼儿劳动主要应放在培养劳动的自觉性,计划性和目的性上
重视劳动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幼儿知识经验上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劳动应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进行,不能在恶劣的气候条件和污染的环境中,劳动禁止在危险的场所进行劳动,劳动工具需适合幼儿的身高,体力情况要轻便牢固,数量充足,方便每个幼儿使用。同时,要建立使用劳动工具的规则,要求防止事故发生。劳动量大小和时间长短,要适合幼儿特点,最长不要超过30分钟,防止幼儿疲劳。劳动中要注意劳动姿势,避免幼儿长时间的负重,弯腰站立或下蹲,老师还要观察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节日活动
组织幼儿园节日活动的基本要求
节日活动应有计划性
节日活动要纳入全员和各班工作计划之中,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活动前,利用各种活动营造节日的氛围。活动中,相关内容的安排都要在计划中有所体现
主意突出不同节日的特点
不同节日有不同的内容和意义,节日活动要突出不同节日应有的特色
活动内容和时间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节日活动内容要能为幼儿理解和接受适合幼儿的特点,切忌成人化节日活动的内容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园组织的节日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从节日的准备到节日文艺节目演出或各种游艺活动等,都要让幼儿得到均等的参与机会。除节目演出外,还可以让幼儿承担一些节日期间的服务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