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园环境
这是一个关于幼儿园环境的思维导图,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编辑于2025-04-07 18:06:04幼儿园环境
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幼儿园内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内部环境,即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环境
环境对幼儿成长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文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既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生活,游戏和学习的保证,也是成人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资源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并引导支持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幼儿园环境
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指幼儿生活,游戏和学习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精神环境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风及人际关系和情感氛围等
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条件可以引起幼儿积极的活动,从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宽松自由的,民主的,富有安全感的,充满爱的心理氛围能促使幼儿所处的环境结构趋于合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
意义
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发展保障
相应功能的建筑,空间设备才能使幼儿感到安全,方便,舒适和愉悦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宽敞的空间,齐全的设备,可以使幼儿的机体得到锻炼,整洁优美的环境会给幼儿美的享受具有探索性的环境,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热情,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文明守纪有序的集体活动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使幼儿感到宽松自由,被尊重,被接纳,能成功,从而乐观而自信
良好的幼儿园环境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能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能提高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不是环境创设的消极旁观者和享用者,而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和互动者。参与设计构思,材料搜集,动手制作和布置的全过程,激发幼儿自我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需要自由选择环境,探索环境,控制和驾驭环境,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释放
原则
安全性原则
材料安全无毒
采用无毒不吸尘的材料,室内装修采用坚固性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立角,无毒无害,无细小零件的材料
实施软包装
幼儿园室内外应有泥土地,草地和塑胶地,供幼儿蹦跳爬跑,必要时在家具,器具,墙角和柱子上包上软性包装,室内应有木地板,如没有地板可铺上地毯
定期消毒
使用的设备材料定期更换清理消毒,让幼儿在活动时有舒适感
一致性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及环境设计的目标,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并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创设环境时,要以目标为依据,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
使环境创设的目标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因此,环境创设时对幼儿德智体美肆欲不能,重此轻彼。教师若仅仅重智力活动,而只设置阅读,科学,数学等区域,将不利于幼儿身体,社会性,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发展。若在创设社会性环境时,只提供幼儿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的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较少,同样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发展适宜性原则
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水平
不同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对环境要求也有所不同。忽视这种差异,大部分幼儿很难从环境中获得发展所需要的条件,环境创设的内容,材料要体现层次性和递进性。各年龄班之间应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关系,才能满足读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需要
考虑同年龄幼儿的个体差异
不仅要考虑幼儿的共性,也要关注幼儿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并评价每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游戏环境,满足每个幼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摆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层次性通过,提供一维二维三维标记图供幼儿选择。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充满自信的,快乐的与环境和材料产生能动作用
参与性原则
发展主体意识
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利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事实证明,幼儿只有亲自参与到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才能体验到自己是环境的小主人,有能力影响自己的生活,从而增强自信
培养合作精神
使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商,合理分工的合作能力
增强责任感
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会,使幼儿感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体验到自己的劳动,给集体带来了变化,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一旦环境受到破坏时,会主动关心
可变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利用自然优势就地取材
幼儿园所处地域不同,拥有的自然优势存在差异,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本园的自然优势,积极为幼儿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良好环境
如农村幼儿园可将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作物,各种家禽等作为活教材,丰富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位居海边的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贝壳来布置环境或作为环境供幼儿使用
利用废旧材料一物多用
幼儿园环境的好坏并不在于是否豪华,高档在于它的教育功能,高档精致优美的成品材料固然有其优势,由于各地区各幼儿园的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各幼儿园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共同制作教玩具,共同布置环境,这样不仅能节前省料更能唤起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开放性原则
创设幼儿园环境,要将幼儿园内环境和幼儿园外环境有机结合
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外界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幼儿园不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应将幼儿园内环境和幼儿园外环境有机结合,一般做法是选择组织利用外界环境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控制与消除消极因素,实现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做到互相补充,形成教育的合力,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创设幼儿园环境,要有开放的时间,空间和心灵
开放的时间是指适当打破时间格局的限制,按照幼儿活动的需要,对时间安排进行弹性调整,开放的空间是指幼儿园的空间,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教师要善于将地面,墙面等空间合理布局,提升每一个空间的价值。开放的心灵是指提供给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操作和自由表达的机会,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实现与环境的互动
《纲要》中环境创设相关内容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物质环境)
幼儿园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精神环境)
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精神环境)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们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园外环境)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园外环境)
因此,教师要摒弃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是帮倒忙的错误认识
首先,教师要引导全班幼儿通过讨论的方法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共同商定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给予环境互动的方法等
其次教师要引领幼儿动手操作例如,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主题为南京青奥会的谈话活动此活动通过集体构想,游戏调查,制作等过程,让幼儿由旁观者的角色变成了计划者,参与者的角色,真正发展了任务意识,培养了责任感,发展了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
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发展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要把设施设备,执教玩具,操作材料等所有物质材料的安全和卫生始终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