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存货
"存货管理是财务核算的核心环节!本章深入解析存货的定义、确认条件及初始计量,重点揭示存货减值的判断逻辑:关键看持有目的而非外观形态。涵盖外购存货、委托加工存货等不同取得方式的成本构成,详解可变现净值计算规则(直接出售/需加工材料),并系统梳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与结转三大操作要点。特别提示:减值判断必须依据确凿证据,且转回仅限原已计提金额!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订立,效力,履行,保全,变更和转让,消灭,违约责任,主要合同。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物权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物权法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理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第二章 存货
定义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关键点:不看外在形态,关键看企业持有目的。
持有动机
自用:固定资产 房地产企业以备出售:开发产品 准备经营出租:投资性房地产
确认条件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判断依据: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要求:必须以取得确凿、可靠的证据为依据,并且具有可验证性
初始计量
外购存货的成本
成本构成
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合理损耗等
损耗处理
合理损耗
计入存货成本
非合理损耗
从供货单位或运输机构收回的赔款,冲减采购成本。 意外灾害或待查明原因的损耗,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
账务处理
发现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在途物资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自然灾害除外)
查明原因后: 借:其他应收款(保险赔款或责任人赔款) 借:管理费用(管理不善) 借:营业外支出(自然灾害)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原材料、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及应计入成本的税金。
消费税处理
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加工费
收回后直接销售: 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加工费 + 消费税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投资者投入
按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确定(公允除外)
劳务取得
按提供劳务的成本确定。
期末计量(减值)
存货跌价准备
计提:成本>可变现净值时,存货跌价准备=成本-可变现净值
转回:相关影响因素消失,在原已计提的金额内转回。
结转:存货已出售的,结转成本的同时结转已计提的相应存货跌价准备
减值迹象判断
部分减值迹象
市价持续下跌,且无回升希望。 使用该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销售价格。 原材料不适应新产品需求,且市场价格低于账面成本。 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市场需求变化。 其他足以证明存货已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部减值迹象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生产中不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其他足以证明存货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可变现净值
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成本、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直接用于出售存货
有合同
合同数量 ≥ 持有数量:合同价 - 估计税费。
合同数量 < 持有数量:合同部分按合同价,超出部分按市场价格
无合同
市场价格 - 估计税费
用于出售的材料
材料市场价格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需要加工的材料存货
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材料按成本计量
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
材料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可变现净值计算
产成品估计售价 - 至完工估计成本 - 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计提
成本 > 可变现净值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
市场价格上升,可变现净值 > 成本时,恢复原计提金额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结转
销售存货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主营业务成本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