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处置的财税处理原来这么简单!本章详解设备出售的会计处理:通过两例生产设备出售案例,拆解固定资产清理全流程。第一例展示452万原值设备变现150万时,如何计算54万处置利得并完成四步分录;第二例呈现200万机床扣除折旧减值后变现100万,揭示50万利得确认要点。涵盖原值冲减、清理费用处理、增值税核算等核心操作,帮你掌握终止确认与后续计量关键步骤。"出售固定资产如何计算利得?两则例题带你掌握核心要点!
这是一篇关于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订立,效力,履行,保全,变更和转让,消灭,违约责任,主要合同。
这是一篇关于第四章 物权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物权法通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
这是一篇关于第七章 财政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预算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理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CPA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实施
云报税(个税)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概述
定义
有形资产 持有目的: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使用期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特殊情况
工具、用具、备品备件、维修设备等
通常确认为存货(数量多、单价低) 符合固定资产定义和确认条件的,确认为固定资产
确认条件
与该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实务中: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来确定
安全或环保设备:虽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减少未来支出(如环境治理费或罚款),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若使用寿命或提供经济利益方式不同,应分别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初始计量
原则
按成本计量:包括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一切合理、必要支出
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按估计价值确定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决算后按实际成本调整暂估价值,但不调整已计提折旧
外购固定资产
价款、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不包过:员工培训费、谈判费、采购差旅费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
账务处理
不需要安装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需要安装
借:在建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一笔款项购入多项
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分配总成本
例:总成本分配:A设备 30%,B设备 45%,C设备 25%
借:固定资产—A设备 B设备 C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成本构成
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资本化借款费用、间接费用
不包括: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土地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
自营方式
购入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领用原材料、产品、分配薪酬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建造完毕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出包方式
核算科目
固定资产建造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预付工程款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预付工程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工程价款结算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
待摊支出(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等
借: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分配待摊支出: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贷:在建工程—待摊支出
工程完工
借:固定资产—厂房 —设备 贷:在建工程—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未来需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义务
与清理费用、残值的区别
弃置费用:折现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参与折旧
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在处置或报废时计入“固定资产清理”
残值:不影响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不参与折旧
会计处理
例:核电站弃置费用折现后计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预计负债(弃置费用现值)
预计负债的后续变动
预计负债减少: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成本,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预计负债增加:调整固定资产,剩余年限内计提折旧,使用寿命结束后变动计入损益
其他方式取得的
接受固定资产投资
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加上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按相关准则确定成本
债务重组
后续计量
在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相关概念
原值:固定资产账户余额 累计折旧:累计折旧账户余额 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余额 账面余额:固定资产账户余额 账面净值:原值 - 累计折旧 账面价值:原值 - 累计折旧 - 减值准备
折旧
折旧范围
时间范围
当月增加的,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
当月减少的,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
空间范围
不提折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未使用、不需用、大修理、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需计提折旧
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
将应计折旧额平均分摊到使用寿命内
工作量法
每单位工作量分摊应计折旧额,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折旧额
例题运货卡车: 应计折旧额 = 原价 × (1 - 残值率) 单位里程折旧额 = 应计折旧额 / 预计总行驶里程 本月折旧额 = 本月行驶里程 × 单位里程折旧额
双倍余额递减法
不考虑净残值,根据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折旧
例题: 固定资产原价 100 万元,使用年限 5 年,净残值 0.4 万元
年数总和法
方法的选择
根据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决定
不应以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折旧
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根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计入相应费用科目:
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使用)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固定资产) 研发支出(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 贷:累计折旧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管理费用”
后续支出
资本化的
符合确认条件的计入成本
不符合的计入当期损益
费用化的
计入当期损益
终止确认
确认的条件
处置状态: 不再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
预期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通过使用或处置均无法产生经济利益
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收入
借:银行存款【价税合计】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残料入库金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保险赔偿等的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正常出售或转让
清理净损失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正常报废清理
净损失
自然灾害非正常原因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出售、报废或毁损的账务处理
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固定资产清理→结转清理净损益
例题 出售原价 452 万元、已计提折旧 364 万元的设备,专用发票上价款为 150 万元,税额为 19.5 万元,出售时发生不含增值税的清理费用 8 万元。 解析 处置生产设备确认的利得 = 150 - (452 - 364) - 8 = 54 万元 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88 累计折旧 364 贷:固定资产 452 借:固定资产清理 8 贷:银行存款 8 借:银行存款 169.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9.5 借:资产处置损益 54 贷:固定资产清理 54 例题 不含增值税 100 万元售出一台原价 200 万元、已计提折旧 120 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30 万元的生产用机床。 解析 处置固定资产利得 = 100 - (200 - 120 - 30) = 50 万元 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累计折旧 12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0 贷:固定资产 200 借:银行存款 1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 借:资产处置损益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