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第六章长期股权投资和合营安排
适用范围和初始计量
适用范围
定义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性投资。
具体范围
对子公司的投资
对联营企业的投资
对合营企业的投资
不适用范围
持有股权但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投资(按金融工具准则处理)。
初始计量
合并形成的
同一控制
一次形成
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贷: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按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以非现金资产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贷:相关资产(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差额)
按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发行权益工具
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按面值总额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多次形成
属于一揽子交易:按取得控制权的交易进行会计处理。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按取得控制权日的账面价值计量。
非同一控制
一次形成
按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包括现金、非现金资产、权益性工具等。
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
以非现金资产支付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相关资产(公允价值) 资产处置损益(差额)
发行权益工具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多次形成
不属于“一揽子交易”:按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其他方式取得的
支付现金
初始投资成本 = 实际支付的价款 + 直接相关费用。
借:长期股权投资(支付价款 + 直接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发行权益性证券
初始投资成本 = 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 直接相关费用。
借: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 直接相关费用)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差额)
投资者投入
按评估作价为基础确定。
后续计量
成本法
适用范围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会计处理
取得投资
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确认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计提减值
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投资
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或借记)
权益法
适用范围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会计处理
初始投资成本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 >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 <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投资损益的确认
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
超额亏损的处理:以长期股权投资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
按享有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其他权益变动
按享有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核算方法的转换
持股比例上升
成本法转权益法
对剩余股权追溯调整,视同从取得投资时点即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转成本法
对剩余股权按权益法核算至控制权取得日
持股比例下降
权益法转成本法
对剩余股权按权益法核算至控制权丧失日
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
对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处置
成本法
全部处置
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倒挤)
部分处置
不丧失控制权: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丧失控制权: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剩余股权按权益法或公允价值计量。
权益法
全部处置
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原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投资收益(倒挤)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贷:投资收益 留存收益
部分处置
不丧失重大影响: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
丧失重大影响:按账面价值与处置价款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
合营安排
概述
定义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共同控制的安排。
特征
各参与方受到该安排的约束。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对该安排实施共同控制。
共同控制及判断原则
共同控制
按照相关约定对某项安排所共同的控制。
判断原则
集体控制:所有参与方或一组参与方必须一致行动才能决定某项安排的相关活动。
相关活动的决策:必须经过集体控制的参与方一致同意。
不同参与方
合营方
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
非合营方
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
分类
共同经营
合营方享有该安排相关资产且承担该安排相关负债的合营安排
合营企业
合营方仅对该安排的净资产享有权利的合营安排
共同经营合营方的会计处理
一般会计处理原则
确认单独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
确认共同持有的资产和负债。
确认出售共同经营产出份额所产生的收入。
确认共同经营因出售产出所产生的收入。
确认单独所发生的费用和共同经营发生的费用。
投出或出售资产的会计处理
在共同经营将相关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或相关资产消耗之前,仅确认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利得或损失
购买资产的会计处理
将该资产出售给第三方之前,不确认因该交易产生的损益中该合营方应享有的部分。
取得构成业务的利益份额的会计处理
按照企业合并准则等相关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共同经营中非合营方的会计处理
享有资产且承担负债的非合营方
比照合营方进行会计处理。
不享有资产且不承担负债的非合营方
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其利益份额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