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选》第二卷篇目极简整理(共40篇)
该思维导图以最简单的方式总结《毛选》第二卷的40篇内容,包括:写作时间、背景,主要内容,经典句等方面。
编辑于2025-04-14 10:17:42《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篇目极简整理(共40篇)
1.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时间
1937年7月23日
背景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提出抗战总方针。
内容
强调全面抗战路线,反对妥协投降,提出“持久战”思想雏形。
结构
一 两种方针(全面vs片面)
二 两套办法(全民动员、政治改革)
三 两种前途(胜利vs亡国)
四 结论
经典句
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
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办事要大方一点,手笔要伸畅一点。打小算盘,弄小智术,官僚主义,阿Q主义,实际上毫无用处。
2.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时间
1937年8月25日
背景
洛川会议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内容
号召全国总动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构
分析抗战形势
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军事、政治、经济等)
强调党的领导作用
经典句
单纯的政府抗战只能取得某些个别的胜利,要彻底战胜日寇是不可能的。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
3.反对自由主义
时间
1937年9月7日
背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中国共产党需要加强内部团结和纪律性,以应对复杂的战争形势。
党内部分成员存在自由散漫、无原则妥协、个人主义倾向,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内容
批判自由主义11种表现,强调思想统一。
结构
自由主义的表现
自由主义的危害
克服自由主义的途径
经典句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
革命的集体组织中的自由主义是十分有害的。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极,意见分歧。
4.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时间
1937年9月29日
背景
国共二次合作达成,毛泽东提出巩固统一战线的任务。
内容
强调两党合作需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发动群众抗战。
结构
合作建立的过程
合作的意义
当前任务
唤起民众、制定纲领、改革政治机构(发展统一战线)
警惕破坏合作的行为
经典句
统一战线必须建立在发展革命力量的基础上。
抗日需要一个坚固的统一战线,这就需要一个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是这个统一战线的行动方针,同时也就是这个统一战线的一种约束,它像一条绳索,把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一切加入统一战线的团体和个人都紧紧的约束起来。
5.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时间
1937年10月25日
背景
向国际社会阐明中共抗战立场。
内容
介绍八路军战略战术,强调游击战作用。
结构
问答形式,分军事、政治、国际关系三部分。
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情况和教训
在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
抗日战争中的投降主义
民主制度和抗日战争
经典句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中国的抗战不但为了自救,且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他的伟大责任。
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政府的基础建设在人民的志愿支持之上,所以政府不但不惧怕人民,而且必须唤起人民,引导人民发表意见,以便积极地参加战争。
6.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
时间
1937年11月12日
背景
上海、太原相继沦陷,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内容
分析战争形势,强调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警惕投降主义。
结构
一 目前形势是处在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
二 在党内在全国均须反对投降主义
在党内,反对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
在全国,反对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
阶级投降主义和民族投降主义的关系
经典句
在统一战线中,是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呢,还是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是国民党吸引共产党呢,还是共产党吸引国民党?
7.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布告
时间
1938年5月15日
背景
为巩固边区政权,反击国民党摩擦行为。
内容
宣布边区政策,强调维护团结抗战大局,严惩破坏分子。
结构
布告目的与背景
布告具体内容(保障军民权益、惩治汉奸)
经典句
凡有破坏抗日团结、制造内部分裂之行为,均以汉奸论罪。
8.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时间
1938年5月
背景
驳斥“游击战无用论”,系统阐述游击战战略地位。
内容
提出游击战的六项战略原则(主动性、灵活性等)。
结构
第一章 为什么提起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章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第三章 抗日游击战争的六个具体战略问题
第四章 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
第五章 和正规战争相配合
第六章 建立根据地
第一节几种根据地
第二节游击区和根据地
第三节建立根据地的条件
第四节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第五节 敌我之间的几种包围
第七章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
第二节 游击战争的战略进攻
第八章 向运动战发展
第九章 指挥关系
经典句
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
尽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
游击战争的基本方针必须是进攻的,而且这种进攻必须是奇袭。
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方法。
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是完全无用。
部队的休息和训练是必要的,敌取手势时是我最好的休息和训练时机。
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叫上者叫做包办,在下者叫做无自动性
9.论持久战
时间
1938年5月
背景
回应“亡国论”与“速胜论”,科学预判抗战三个阶段。
内容
分析中日矛盾特点,提出“持久战”理论和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
结构
问题的提起
问题的根据
驳亡国论
妥协还是抗战?腐败还是进步?
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为什么是持久战?
持久战的三个阶段
犬牙交错的战争
为永久和平而战
能动性在战争中
战争和政治
抗日的政治动员
战争的目的
防御中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
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
消耗战,歼灭战
乘敌之隙的可能性
抗日战争的决战问题
兵民是胜利之本
结论
经典句
走是脱离被动恢复主动的主要方法。
进攻是消灭敌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单纯的防御和退却,对于保存自己只有暂时的部分的作用,对于消灭敌人则是完全无用。
部队的休息和训练是必要的,敌取手势时是我最好的休息和训练时机。
应该分散的不分散,叫上者叫做包办,在下者叫做无自动性
革命战争是一种抗毒素,它不但将排除敌人的毒液,也将清洗自己的污浊。
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
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予无穷无尽的供给。
10.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时间
1938年10月14日
背景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强调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内容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述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结构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共产党员在民族战争中的模范作用
团结全民族和反对民族中的奸细分子
扩大共产党和防止奸细混入
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党的独立性
照顾全局,照顾多数及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千部政策
党的纪律
党的民主
我们的党已经从两条战线斗争中巩固和壮大起来.
当前的两条战线斗争
学习
团结和胜利
经典句
为要克服困难,战胜敌人,建设新中国,只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民族中的一切生动力量,这是唯一无二的方针。
一个好的共产党员,必须善于照顾全局,善于照顾多数,并善于和同盟者一道工作。
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
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的东西是层出不穷的。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1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
时间
1938年11月5日
背景
纠正王明“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
内容
强调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党的政治、军事、组织独立性。
结构
帮助和让步应该是积极的,不应该是消极的
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一致性
“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
经典句
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
坚持党派和阶级的一定限度的权利益,了;这才有利于合作,也才有所谓合作。
12.战争和战略问题
时间
1938年11月6日
背景
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强调武装斗争重要性。
内容
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分析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
结构
一 中国的特点和革命战争
二 中国国民党的战争史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战争史
四 国内战争和民族战争中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五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
六 注意研究军事问题
经典句
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
13.五四运动
时间
1939年5月1日
背景
五四运动20周年,总结青年运动经验。
内容
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强调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
结构
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
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作用
经典句
全国民众奋起之日,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之时。
14.青年运动的方向
时间
1939年5月4日
背景
延安青年群众集会,毛泽东指明青年使命。
内容
提出青年是革命先锋队,必须与工农结合,为革命服务。
结构
中国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青年在革命中的地位
延安青年运动的模范作用
经典句
全国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一定要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和他们变成一体,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就是看他愿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我希望全国的青年切记不要堕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要认清工农是自己的朋友,向光明的前途进军。
15.反对投降活动
时间
1939年6月30日
背景
汪精卫投敌后,党内需警惕投降倾向。
内容
揭露投降派阴谋,号召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结构
投降活动的危险性与根源
反对投降的三项任务(团结、斗争、进步)
强调抗战到底的决心
经典句
战下去,团结下去——中国必存。
和下去,分裂下去——中国必亡。
16.必须制裁反动派
时间
1939年8月1日
背景
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平江惨案”等反共摩擦事件。
内容
揭露反动派破坏抗战的罪行,呼吁全国人民制裁分裂行为,维护抗日统一战线。
结构
列举反动派破坏团结的具体事件
分析反动派的本质与危害
提出制裁反动派的三项要求(严惩凶手、保障抗日自由、实行民主)
17.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
时间
1939年9月1日
背景
德国入侵波兰前夕,毛泽东分析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響。
内容
指出帝国主义战争扩大化,强调中国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战路线。
结构
国际形势的变化(德意日轴心形成)
对中国的双重影响(援助可能减少,但需自力更生)
中共的应对策略(巩固统一战线、加强游击战)
经典句
人民如果不愿意充当帝国主义的炮灰,他们就一定会起来用各种方式去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外援是辅助的。
18.和中央社、扫荡报、新民报三记者的谈话
时间
1939年9月16日
背景
回应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质疑,阐明中共立场。
内容
重申“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结构(问答形式)
抗战前途问题
民主政治问题
国共关系问题
经典句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19.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
时间
1939年9月28日
背景
驳斥“苏联损害中国利益”的谣言,维护中苏关系。
内容
论证苏联政策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利益,强调中苏联合的必要性。
结构
苏联外交政策的正义性
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批判狭隘民族主义观点
20.《共产党人》发刊词
时间
1939年10月4日
背景
中共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三大法宝”理论。
内容
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革命的三大法宝。
结构
党的历史任务
三大法宝的内涵与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当前党的建设任务
经典句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21.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
时间
1939年10月10日
背景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内需明确斗争方向。
内容
分析相持阶段特点,提出“巩固抗日根据地”“扩大游击战争”等任务。
结构
国际国内形势总判断
党的具体任务(军事、政治、经济)
强调警惕危险(投降、分裂、倒退)
经典句
用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战争,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22.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时间
1939年12月1日
背景
纠正党内排斥知识分子的倾向,扩大抗战人才队伍。
内容
强调知识分子是革命重要力量,提出吸收、教育、团结知识分子的政策。
结构
知识分子的革命作用
批判关门主义错误
具体吸收措施(培养、信任、引导)
经典句
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23.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时间
1939年12月
背景
系统阐述中国革命性质、动力和前途,统一全党认识。
内容
分析中国社会性质、阶级矛盾,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结构(按原文章节)
第一章 中国社会
第一节 中华民族
第二节 古代的封建社会
第三节 现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 中国革命
第一节 百年来的革命运动
第二节 中国革命的对象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任务
第四节 中国革命的动力
第五节 中国革命的性质
第六节 中国革命的前途
第七节 中国革命的两重任务和中国共产党
经典句
农民被束缚于封建制度之下,没有人身的自由。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中国以前的农民运动)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办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就是这个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的精神)的实施。
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
24.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
时间
1939年12月20日
背景
斯大林六十寿辰,毛泽东高度评价苏联对华援助。
内容
强调斯大林与苏联在中国抗战中的关键作用,批判“孤立抗战”思想。
结构
斯大林的历史地位
苏联援助的实际意义
中苏联合对抗法西斯
25.纪念白求恩
时间
1939年12月21日
背景
白求恩逝世,毛泽东号召学习其国际主义精神。
内容
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批判狭隘个人主义。
结构
白求恩事迹简介
白求恩精神的实质
对党员的要求(做“五种人”)
经典句
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6.新民主主义论
时间
1940年1月
背景
反击国民党“一个主义”宣传,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
内容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明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结构(按原文小标题)
一 中国向何处去
二 我们要建一个新中国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七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八 驳资产阶级专政
九 驳“左”倾空谈主义
十 驳顽固派
十一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十二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十三 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十四 四个时期
十五 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经典句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是资本主义决然死灭和社会主义决然兴盛的时代。
谁把共产主义比输了,我们共产党人自认晦气。
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就文化的。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们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艰苦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新中国航船的桅杆已经冒出地平线了,我们应该拍掌欢迎它。
27.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时间
1940年1月28日)
背景
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毛泽东提出反投降策略。
内容
揭露投降派与顽固派的勾结,强调以斗争求团结。
结构
当前时局的危险性
克服投降危险的条件
党的斗争方针(军事自卫、政治揭露)
28.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时间
1940年2月1日
背景
反击国民党军事摩擦,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内容
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策略。
结构
分析抗日阵营内部矛盾
明确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
号召全国团结抗战
经典句
只有进步才能团结,只有团结才能抗日,只有进步、团结、抗日才能统一。
29.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
时间
1940年2月1日
背景
针对国民党反共行径,提出政治改革要求。
内容
包括“全国抗日”“承认边区”“释放政治犯”“实行民主”等十项主张。
结构
逐条列举十点要求,辅以事实依据。
30.《中国工人》发刊词
时间
1940年2月7日
背景
中共加强工人运动,创办《中国工人》刊物。
内容
阐明工人阶级在抗战中的使命,提出“与农民结合”的工人运动方向。
结构
工人阶级的历史任务
工人运动与民族解放的关系
报刊的宣传职责
经典句
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悟空名,会干实事。
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做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
31.必须强调团结和进步
时间
1940年2月10日
背景
抗战相持阶段,需巩固内部团结。
内容
批判“片面抗战”路线,强调团结与进步相辅相成。
结构
团结与进步的关系
当前阻碍进步的因素(专制、腐败)
推动进步的具体措施
经典句
就是强调团结和进步,以反对一切危害抗战的乌烟瘴气,以期抗日事业有进一步的胜利。
32.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时间
1940年2月20日
背景
揭露国民党“假宪政”骗局,提出中共宪政主张。
内容
阐述新民主主义宪政的本质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结构
宪政问题的实质
批判国民党一党专政
中共的宪政纲领
经典句
真正的宪政绝不是容易到手的,是要经过艰苦斗争才能取得的。因此,你们绝不可相信,我们的会一开,电报一拍,文章一写,宪政就有了。
33.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时间
1940年3月6日)
背景
指导根据地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
内容
提出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的政权结构。
结构
政权性质(统一战线政权)
“三三制”原则的具体实施
政权选举与运作方式
34.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
时间
1940年3月11日
背景
总结反摩擦斗争经验,完善统一战线策略。
内容
系统提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
结构
统一战线的阶段性特点
三种势力的划分与对策
斗争中的原则(自卫、胜利、休战)
经典句
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
35.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
时间
1940年5月4日
背景
中共中央指示项英,要求新四军“向北发展”。
内容
强调在国民党压迫区扩大武装力量,建立抗日根据地。
结构
当前形势的紧迫性
发展力量的策略(独立自主、针锋相对)
军事部署的具体要求
36.团结到底
时间
1940年7月5日
背景
抗战三周年,毛泽东号召全党全国坚持团结。
内容
提出“抗战、团结、进步”三位一体的方针,批判分裂倒退行为。
结构
三年抗战的总结
团结是胜利的根本保证
对顽固派的严正警告
经典句
只有抗战到底,才能团结到底;也只有团结到底,才能抗战到底。
37.论政策
时间
1940年12月25日
背景
纠正党内“左”右倾偏差,明确各项具体政策。
内容
系统阐述政权、土地、劳动、税收等十大政策,强调区别对待不同阶级。
结构
制定政策的依据(阶级分析)
十大政策的具体内容
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
38.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时间
1941年1月20日
背景
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遭国民党围攻。
内容
揭露事变真相,宣布重建新四军,提出惩办祸首等十二条要求。
结构
事件经过与性质(反共阴谋)
中共的强硬回应(军事重建、政治斗争)
向全国人民的呼吁
39.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
时间
1941年3月18日
背景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粉碎,毛泽东分析时局变化。
内容
总结斗争经验,提出“以打对打,以拉对拉”策略,争取时局好转。
结构
反共高潮被击退的原因
当前形势的特点(表面缓和、实际紧张)
党的任务(巩固力量、准备反击)
40.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时间
1941年5月8日
背景
系统总结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经验教训。
内容
提出“以斗争求团结”的规律,强调党的政策成熟性。
结构
斗争胜利的意义
经验总结(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
对未来斗争的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