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透析中心院感防控
【高效防护,安心透析】血透中心以"环法料机人"为核心,构建全方位院感防控体系。从透析单元32㎡标准化布局到0.8m安全间距,从每班次物表消毒到动态风险评估,严格把控水处理系统、透析液等关键环节。配备手卫生双保障(每单元速干手消 15单元1套洗手设备),开展导管感染、透析用水等专项监测。通过职业暴露预案、操作规范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医疗废物、无菌物品等17项管理要点全覆盖,为医患筑牢感染防控网络。
编辑于2025-04-17 00:47:31内镜中心是医院早癌筛查和精准诊疗的核心枢纽!其设计需严格遵循《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等规范,涵盖胃肠镜、超声内镜等5大功能区,面积建议超1000平方米。特点包括感染控制难度高、集中化管理优势明显,流程上需划分一级二级医疗工艺,注重与急诊、ICU的高效联动。按技术形态和观察部位分类,如胶囊内镜、血管内镜等,通过科学流线设计降低患者转运风险,年接诊量按国内标准约20人次/平方米。建设时需预留5-10年发展空间,强化“有创集中”理念提升救治效率。
【消毒供应中心设计全攻略】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其设计需兼顾功能与安全。分区明确:去污区负压防污染,无菌区万级层流正压保洁净机电细节:换气次数达标(去污区≥10次/h)、压差梯度定向气流,排水防回流加反水弯建筑装饰:墙地弧形阴角、防滑地砖,设备通道预留搬运空间规范严苛:凝结水单独收集,给水管防倒流,温湿度控制(无菌区<24℃/70%)。科学设计是医疗安全的基石!
【高效防护,安心透析】血透中心以"环法料机人"为核心,构建全方位院感防控体系。从透析单元32㎡标准化布局到0.8m安全间距,从每班次物表消毒到动态风险评估,严格把控水处理系统、透析液等关键环节。配备手卫生双保障(每单元速干手消 15单元1套洗手设备),开展导管感染、透析用水等专项监测。通过职业暴露预案、操作规范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医疗废物、无菌物品等17项管理要点全覆盖,为医患筑牢感染防控网络。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镜中心是医院早癌筛查和精准诊疗的核心枢纽!其设计需严格遵循《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等规范,涵盖胃肠镜、超声内镜等5大功能区,面积建议超1000平方米。特点包括感染控制难度高、集中化管理优势明显,流程上需划分一级二级医疗工艺,注重与急诊、ICU的高效联动。按技术形态和观察部位分类,如胶囊内镜、血管内镜等,通过科学流线设计降低患者转运风险,年接诊量按国内标准约20人次/平方米。建设时需预留5-10年发展空间,强化“有创集中”理念提升救治效率。
【消毒供应中心设计全攻略】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其设计需兼顾功能与安全。分区明确:去污区负压防污染,无菌区万级层流正压保洁净机电细节:换气次数达标(去污区≥10次/h)、压差梯度定向气流,排水防回流加反水弯建筑装饰:墙地弧形阴角、防滑地砖,设备通道预留搬运空间规范严苛:凝结水单独收集,给水管防倒流,温湿度控制(无菌区<24℃/70%)。科学设计是医疗安全的基石!
【高效防护,安心透析】血透中心以"环法料机人"为核心,构建全方位院感防控体系。从透析单元32㎡标准化布局到0.8m安全间距,从每班次物表消毒到动态风险评估,严格把控水处理系统、透析液等关键环节。配备手卫生双保障(每单元速干手消 15单元1套洗手设备),开展导管感染、透析用水等专项监测。通过职业暴露预案、操作规范培训及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医疗废物、无菌物品等17项管理要点全覆盖,为医患筑牢感染防控网络。
血透中心院感防控
人
人员配置
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20台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护士患者比≥1:5
至少有1名专职技师
上述人员至少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验或培训经历
至少有1名保洁员
工作人员管理
岗前培训、医疗操作培训、在岗定期培训
定期体检
手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出现感染性疾病及时就诊,确实需要接触患者严格佩戴口罩、手套
患者管理
基本感控知识教育
初次透析患者进行经血传播疾病标志物的筛查,长期血透患者定期检测
HBV(+)、HCV(+)患者应分机分区隔离透析,HIV(+)患者到指定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隔离区患者固定床位、专机透析、物品固定、标识清楚、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
隔离透析病人应设专人护理
急诊患者专机透析,待血源性传播病原体标志物检测结果明确后再做安排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阴转阳时,上报院感科
有或疑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提供一次性外科口罩
患者出现感染性疾病根据情况转科或隔离透析
机
透析单元
透析机
证照齐全,有独立的维护档案
透析机表面清洁消毒
每日清洁擦拭透析机外部表面和底座,每周清洗空气过滤网
每次透析结束后无可见污染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
有可见污染先去除污染,再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最后用清水擦拭
透析机内部清洁消毒
每次透析结束后根据说明书选择消毒方式与消毒剂
每月对设备消毒剂进行检测
透析时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消毒
每次透析结束后,拆除所有管路系统,检查每个压力传感器确认无任何异物黏附
床单元
床上用物应一人一用一换
透析结束更换床单、被罩和枕套
床垫、被芯、枕芯被污染或被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应消毒
护理站
桌面、电话、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每日消毒湿巾擦拭
其他设备用品
隔离区使用的设备和物品专区专用,标识清楚
非隔离区的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治疗车每天清洁;隔离区的血压袖带、听诊器、治疗车每次使用后清洁
除颤仪、心电图等接触患者的部位不论是否在隔离区在使用后都应立即消毒
有污染时随时清洁消毒
水处理系统
证照齐全,每半年进行技术参数校准
每天对水处理系统进行维护和保养
建立管理档案,包括日常工作、消毒和冲洗记录、问题和维修记录
料
透析液
配置室相对独立,保持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浓缩液配制桶:每日透析用水清洗1次,确认无残留消毒液,消毒时悬挂标识
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容器:用透析用水冲洗干净,标明更换日期,每周至少更换1次或消毒1次
浓缩液配制或开启后保存时间:A液不超过7日,B液不超过24小时
无菌物品
一人一用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存放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
无菌持物钳及容器每4小时一换,需注明开启时间
无菌纱布、棉球打开后24小时内未使用,注明开启时间并签名
已污染识别:手感潮湿或有水珠,包装破损,无灭菌标识或标识变色不全,误拆,掉地上
无菌液体
药物现用现配,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无菌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
启封的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8小时
无菌溶液开启24小时内使用,注明开启时间
消毒液
不稳定的消毒剂(含氯消毒剂),配置后24小时后使用
酒精、碘伏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开启后1周内使用
大瓶酒精、碘伏开启后1月内使用
织物管理
分类收集原则
按脏织物与感染性织物分类收集
感染性织物放入橘红色袋子封扎,并有感染性物品标识
不得超过包装袋2/3
运送
运送医用织物车辆洁、污分开,标识明显,每日清洗消毒
制定路线和时间运送,洁污分开
洁、污织物均需密闭运送
感染性织物
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不包括汗液)污染的织物
医院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的织物
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桶有标识、加盖
医疗废物达到容器的3/4应该使用有效的方式封口,使封口密闭严实,并贴好标签
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保存3年
设立血袋收集桶和血袋交接记录
法
科室管理
成立科室院感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
制定本科室制度、流程、规范
开展科内自查,有针对问题的总结、分析、整改、评价(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考核
本科室应急预案及演练
医疗护理操作
静脉置管、内漏穿刺、血管通路护理、血管路连接、上下机操作
手卫生
人员掌握手卫生时机、正确洗手方法
科室有手卫生的培训、考核、监督
标准预防
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工作中落实
人员掌握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科室有职业暴露的预防、干预行为措施
感染监测
感染病例监测
出现感染性病例及时做好转诊和隔离,并进行上报
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每季度开展监测;手、物体表面每月开展监测
透析用水的监测
每天进行余氯、硬度检测;每月进行细菌培养;每季度进行内毒素检测
残留消毒剂监测
中央导管血流感染监测
知晓科室CLABSI相关数据
掌握CLABSI的诊断、防控要点
风险评估
开展院科两级的风险评估
有针对风险点的防控措施
环
布局
分区
清洁区
医生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夜间、清洁库房
半清洁区
透析准备室
污染区
透析治疗室
设立阴性治疗区和阳性治疗区(乙肝、丙肝、梅毒等),隔离区需物理隔断
候诊室、污物处理室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洁污分开、流程合理
设施
每个透析单元由一个透析机和一个透析床组成
透析单元的使用面积≥3.2㎡,单元间距≥0.8m
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以上
治疗室和透析治疗区应通风良好
设备
配备空气净化和消毒设备
每15个透析单元至少配备1套洗手设备
每个透析单元应配备速干手消剂
环境
空气
每天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min
每天定时空气消毒(广东省血透室防控指引不建议常规空气消毒)
墙面和门窗
保持清洁干燥,有血迹、体液等污染时应立即消毒
桌面、窗台每日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各区抹布分开使用,晾干分类放置
地面
每班透析结束后湿拖(含氯消毒剂500-1000mg/L)
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含氯消毒剂2000mg/L)
不同区域洁具应分开放置、清洗消毒、悬挂晾干、标识清楚
物表
床栏、记录台、椅子、治疗车等每班透析结束后用消毒湿巾擦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