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箴言.处事
这是《毛泽东箴言》的第四部分“处世”。这一部分包括大局与小节、大胆与小心、沉着与机动、目标与步骤、退让与进取、紧张与松弛、全面与部分、近观与远见、问题与结论、分析与综合
编辑于2021-08-20 10:58:26"破解财富困局,从重塑信念开始!《思考致富》揭示终极秘密:真正学会思考,财富便会循声而来十大心法助你突破天花板组建智囊团实现1 1>2,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以破釜沉舟的决策勇气锁定目标财富源于内心构想,自我暗示重塑潜意识,毅力三支柱支撑到底记住:一切丰盛始于敢想,成于敢当从匮乏性抓取到创造性渴望,你需要的是明确目标、周密计划,以及为选择承担100%责任的担当"。
"准高三暑假逆袭秘籍:饱和攻击专攻弱科,30天突破致命短板!这套方法的核心是【压得狠 选得准】:首先锁定12门最拖后腿的主科(如数学/英语),彻底断舍离其他科目,将暑假时间极致聚焦关键要找到真懂高考的指导者,制定针对性突破方案,通过量化目标(如提分50分)、解决深层知识漏洞来实现质变成功后不仅能释放高三复习时间,更能大幅提振信心这正是清北学霸验证过的弱科歼灭战精髓"。
"物理必修课:牛顿三定律精要解析!🌟 从基础到应用,掌握力学核心 内容涵盖: 1 三大定律:惯性定律(F合=0的特例)、F=ma的矢量性与瞬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 2 重点对比:平衡力 vs 作用反作用力(⭐易混难点),惯性系与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 3 应用与题型:受力分析基础、求加速度/力/质量、连接体问题,后续关联曲线运动与功和能章节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系,附解题步骤归纳(待补充)" 。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破解财富困局,从重塑信念开始!《思考致富》揭示终极秘密:真正学会思考,财富便会循声而来十大心法助你突破天花板组建智囊团实现1 1>2,用专业知识创造价值,以破釜沉舟的决策勇气锁定目标财富源于内心构想,自我暗示重塑潜意识,毅力三支柱支撑到底记住:一切丰盛始于敢想,成于敢当从匮乏性抓取到创造性渴望,你需要的是明确目标、周密计划,以及为选择承担100%责任的担当"。
"准高三暑假逆袭秘籍:饱和攻击专攻弱科,30天突破致命短板!这套方法的核心是【压得狠 选得准】:首先锁定12门最拖后腿的主科(如数学/英语),彻底断舍离其他科目,将暑假时间极致聚焦关键要找到真懂高考的指导者,制定针对性突破方案,通过量化目标(如提分50分)、解决深层知识漏洞来实现质变成功后不仅能释放高三复习时间,更能大幅提振信心这正是清北学霸验证过的弱科歼灭战精髓"。
"物理必修课:牛顿三定律精要解析!🌟 从基础到应用,掌握力学核心 内容涵盖: 1 三大定律:惯性定律(F合=0的特例)、F=ma的矢量性与瞬时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 2 重点对比:平衡力 vs 作用反作用力(⭐易混难点),惯性系与亚里士多德错误观点 3 应用与题型:受力分析基础、求加速度/力/质量、连接体问题,后续关联曲线运动与功和能章节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惯性系,附解题步骤归纳(待补充)" 。
毛泽东箴言.处事
一
大局与小节
人人皆知以多胜少是最好的办法,
然而很多人不能做,
相反地每每分散兵力,
原因就在于指导者缺乏战略头脑,
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
因而被环境所支配,
失掉自主能力,采取了应付主义。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2页
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
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322页
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中心工作,
辅以别的第二位、第三位的工作。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01页
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42页
所谓“抓”,
就是要把这个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要研究。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82页
抽出一些要点,目的在于有所侧重。
纲举目张,全网自然提起来了。
……
时机上有所侧重,把握就更大了。
……
订计划时要有重点,不可在同一时间内百废俱兴。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46页
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
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
抓住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49页
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有区别,
这件事看来简单,许多人却不懂得。
要宣传这种观点。
这是大局和小局、一般和个别、主流和支流的区别。
我们要注意抓住主流,抓错了一定翻筋斗。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7页
二
大胆与小心
以一当十,是我精神,以十当一,是我实力。
——《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83页
如果我们没有必要的和充分的准备,
必然陷入被动地位。
临时仓卒应战,胜利的把握是没有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00页
错觉和不意,可以丧失优势和主动。……
什么是不意?就是无准备。
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91至492页
必须预计到最困难最危险最黑暗的种种可能情况,
并从这点出发去克服困难,争取光明与胜利的局面。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40页
总而言之,我们要有准备。
有了准备,就能恰当地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134页
赤膊上阵,有时可行,
作为经常办法则有缺点……
——《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0页
从最坏的可能性着想,总不吃亏。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04页
世界上的事情你不想到那个极点,
你就睡不着觉。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2页
一方面,藐视它,轻而易举,
不算数,不在乎,可以完成,能打胜仗。
一方面,重视它,并非轻而易举,
算数的,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不经艰苦奋斗,不苦战,就不能胜利。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56页
⑩
可能胜利快,也可能胜利慢,无非这两种。
两头都准备,就不至于失望。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7页
⑪
在时间问题上,与其准备短些,宁可准备长些;
在工作问题上,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
这样想,这样做,较为有益,而较少受害。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102页
⑫
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
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
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
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
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425页
三
沉着与机动
适可而止,
保证已得的胜利(已得胜利是可能丧失的)。
——《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80页
为使灵活不变为妄动,慎重地考虑情况是必要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14页
没有人否认,就是在某一一定时间内适用的方针,
它也是在流动的,没有这种流动,
就不会有这一方针的废止和另一方针的采用。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496页
如果准备未周,宁可推迟时间。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第137页
积极造成条件。
凡条件不成熟者,无论何时何地不要勉强去做。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44页
不要专门喜欢事后批评。
事后也要批评,最好是刚露头就批评。
专门喜欢事后批评,缺乏临机应变的指导,
这是不好的。
如果遇到情况不对,怎么办呢?
情况不对,立即煞车,或者叫停车。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77页
一鼓作气,往往想得不周,
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326页
四
目标与步骤
正面搞不通,可以从旁的方向着手,如打仗一样……
学习也是一样,正面的东西一时看不懂,
就从旁的东西看起,先打下基础,
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81页
许多人想一把抓,结果没有抓到。
要一条一条地搞,要用分析的方法,
搞了一条,再搞第二条,这样搞下去,
先剩下十条,再剩下八条,最后全部“消灭”。
——《毛泽东文集》第2卷422页
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取,
我们的力量只能一点一点地聚集,
这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问题。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19页
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在战斗中要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夺取。
总之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7页
逐步推广的运动,看来很慢,其实是快;
普遍动手的方法,看来是快,其实是慢。
——《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38页
一时办不到的事,必须允许逐步去办。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26页
外表很强,实际上不可怕,纸老虎。
外表是个老虎,但是,是纸的,经不起风吹雨打。……
比如它有十个牙齿,第一次敲掉一个,它还有九个,
再敲掉一个,它还有八个。
牙齿敲完了,它还有爪子。
一步一步地认真做,最后总能成功。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73页
现在心中无数,慢慢就会有数。
一切事情开头的时候总是心中无数的。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0页
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
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口地吃的,
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
这叫做各个解决,军事书上叫做各个击破。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29页
五
退让与进取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104页
为了前进而后退,
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
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
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96页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
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
而蠢人则其势汹汹,
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03页
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
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
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
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11页
一切依照当时具体情况看来
对于当时的全局和全时期有利益的、
尤其是有决定意义的一局部和一时间,
是应该捉住不放的,
不然我们就变成自流主义,或放任主义。
退却要有终点,就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12页
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
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
如果不能恢复到这种地位,下文就是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3页
只有在现在的流动生活中努力,
才能争取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
才能争取最后的稳定。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9页 68
不决战就须放弃土地,这是没有疑问的,
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也仅仅是在这种情况下),
只好勇敢地放弃。
情况到了这种时候,丝毫也不应留恋,
这是以土地换时间的正确的政策。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07页
退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是准备前进。
为什么我们退出延安?
退出延安是准备打到西安。
退一步,进两步、三步。
在我们思想中、工作中,
退一步的政策是主动采取的。
——《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8页
⑩
现在是既需要,又可能,潜在力很大。
如果不去发掘,那就是稳步而不前进。
脚本来是走路的,老是站着不动那就错了。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01页
⑪
所谓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
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
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章程,
没有一定的方向,
他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95页
六
紧张与松弛
要有充分的休息训练,
反对无益的急,学习必要的慢。
——《毛泽东文集》第1卷第381页
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
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02页
工作虽多,可以安排一下,
一段时间内只处理一个主要问题,
这样也就会不觉得太忙了。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第207页
两头都要抓紧,
学习工作要抓紧,睡眠休息娱乐也要抓紧。
过去只抓紧了一头,另一头抓不紧或者没有抓。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278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间要歇一歇。
两山之间有一谷,两波之间有一伏。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76页
水有水波,热有热浪。
在一定意义上讲,
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
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
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
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
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
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0页
在打了一个胜仗之后,马上就要提出新任务。……
想骄傲也没有骄傲的时间。
新任务压来了,
大家的心思都用在如何完成新任务的问题上面去了。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50页
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
不如缓一点,波浪式地向前发展。
这同人走路一样,走一阵要休息一下。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36页
有病不要性急,越急越坏。
安心治疗,是为上策。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第91页
七
全面与部分
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1页
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
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
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
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
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
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
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25页
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
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
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73页
人为什么要长两个耳朵,长一个岂不好吗?
这很可以研究一下,我看长两个耳朵的好处是:
这个耳朵听这一面,那一个耳朵听那一面。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57页
系统地解决问题才叫做科学,
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就是正确的也不是科学的。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402页
学会“弹钢琴”。
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
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
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
……
都要照顾到,
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
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
这个方法我们一定要学会。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42页
广与深的方法:先广后深。逐步广,逐步深。
为一下摸深,钻到一二个较小的问题里去,
势必把大量的问题忽略了,把大问题丢了。
先全面看一下,问一下,想一下,
一共有些什么问题。
求广。不这样是危险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111至112页
深切地了解一处地方或一个问题,
往后调查别处地方或别个问题,
你就容易找到门路。
不然就不容易找到门路。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60页
谁让你没有系统地抓起来呀?
个别的抓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不行,问题不能解决。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第145页
⑩
面上的工作要先抓好三分之一。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34页
八
近观与远见
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
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
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21至222页
如果他们不能事先看到,
那他们就只会跟着时间迁流,
虽然也在努力工作,却不能取得胜利……
普通的人,容易为过去和当前的情况所迷惑,
以为今后也不过如此。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81页
要看大的东西,要看普遍的大量的东西。
许多同志往往对于普遍的大量的东西看不见,
只看见局部的小量的东西。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81页
所谓预见,
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
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
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
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
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
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
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95页
盲目性是没有预见的,是妨碍预见的。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是不可能有预见的。
而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领导就没有胜利。
因此,可以说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396页
如果有问题,就要从个别中看出普遍性。
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统统捉来解剖,
然后才证明“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从来的科学家都不是这么干的。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78页
有些事情还没出现,虽然可以预料到,
却不等于能够具体地提出解决的方针和办法。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60页
一个人尽管有才有学,
如果不善于识别风向,那还是很迟钝的。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209页
要看得到,抓得起。要有这两种能力。
凡办事,首先要看得到。
如果连那件事看都没有看到,当然谈不到抓的问题。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第198页
九
问题与结论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
不知底里,
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
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09页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
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
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
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
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0页
迈开你的两脚,
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
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
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调查就象“十月怀胎”,
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10至111页
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
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
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
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
就不知道如何去做,
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71页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
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
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
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179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
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86至287页
大作家不是坐在屋子里凭想像写作的,
那样写出来的东西是不行的。……
事非经过不知难,每每一件小事却有丰富的内容,
要从实际生活经验中才会知道。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23至124页
如果我们观察问题是走马看花的,
各样都弄一点,这只是空花费了时间,一事无成。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81页
假若丢掉主要矛盾,而去研究细微末节,
犹如见树木而不见森林,仍是无发言权的。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82页
⑩
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
逐渐地让他们能够了解你的真意,
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83页
⑪
我们有许多同志,
对新情况、新事物不作调查研究,
自己又不懂得,就在那里办事,
不懂货就不识货,这怎么能办好事情呢?
——《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11页
⑫
不要看到好的就认为全好,看到坏的就认为全坏。
如果别人说全好,那你就问一问:是不是全好?
如果别人说全坏,那你就问一问:一点好处没有吗?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44页
⑬
去做调查,就是要使自己心里有底,
没有底是不能行动的。
了解情况,要用眼睛看,要用口问,要用手记。
谈话的时候还要会谈,不然就会受骗。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33页
⑭
情况不明,政策就不正确,
决心就不大,方法也不对头。
医生看病是先诊断,中医叫望、闻、问、切,
就是先搞清病情,然后处方。
我们打仗首先要搞侦察,侦察敌情、地形,判断情况,
然后下决心,部署队伍、后勤等等。
历来打败仗的原因大都是情况不明。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53页
⑮
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
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61页
⑯
调查一次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认识的。
第一,别人不一定讲真话。
第二,自己对于了解来的情况不一定能够理解得好。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177页
十
分析与综合
我们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从整个事物中抽出问题来作分析,再加以综合。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375页
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
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
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
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
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
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
因而问题的面貌还不明晰,还不能做综合工作,
也就不能好好地解决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39页
工作是一个整体,如加以分析,
指出其成绩和缺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这是分析的方法。
对工作还要做结论,即是说要综合。
不作分析就无法综合,
综合是分析的结果,分析是综合的手段,
对事物要有解剖,才能总结。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73页
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
对于复杂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
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39页
我们分析一个事物,
首先加以分解,分成两个方面,
找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
哪些是应该发扬的,哪些是应该丢掉的,
这就是批评。
对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历史加以分析,
这是自我批评;
对别人进行分析,
就是批评别人。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254页
要划清正确和错误、成绩和缺点的界限,
还要弄清它们中间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自然,要把界限划好,必须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都应该采取分析研究的态度。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4卷第1444页
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完全以“风”为准。
今天刮北风,他是北风派,
明天刮西风,他是西风派,
后来又刮北风,他又是北风派。
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41至42页
不应该肯定我们的一切,只应该肯定正确的东西;
同时,也不应该否定我们的一切,
只应该否定错误的东西。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4页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不熟悉生活,对于所论的矛盾不真正了解,
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77页
⑩
不是什么找到或者找不到矛盾,而是充满着矛盾。
没有一处不存在矛盾,
没有一个人是不可以加以分析的。
——《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332页
⑪
有一个同志讲得对,
我的东西,他说有些能用,有些不能用,
这就作了分析。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第204页
⑫
世界上没有不能分析的事物,只是
一、情况不同;
二、性质不同。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06页
⑬
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析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
——《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