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病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重点内容,定义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实质、被膜及血管引起的急性/慢性炎症性/非炎症性疾病。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概述
定义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实质、被膜及血管引起的急性/慢性炎症性/非炎症性疾病
感染途径
血行感染
病原体通过昆虫叮咬、动物咬伤皮肤黏膜后进入血液
使用不洁注射器、输血
面部感染时病原体经静脉逆行入颅
孕妇感染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
直接感染
穿透性颅外伤/邻近组织感染后病原体进入颅内
神经干逆行感染
嗜神经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首先感染皮肤、呼吸道、胃肠粘膜,经神经末梢进入神经干,然后逆行进入颅内
病毒感染性疾病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CNS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颞叶、额叶、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坏死/变态反应性脑损害
病毒性脑炎中最常见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HSV-1—密切接触/飞沫传播—大多数
HSV-2—性接触/垂直传播
HSV首先在口腔、呼吸道(HSV-1)/生殖器(HSV-2)引起原发感染
机体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而康复,但不能彻底消除病毒,病毒以潜伏状态长期存在体内,而不引起临床症状
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是病毒潜伏的主要场所—HSV1三叉神经节,HSV2骶神经节
人体受到各种非特异性刺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潜伏的病毒再度活化→经三叉神经轴突进入脑内,引起颅内感染
病理
脑组织水肿、软化、出血,不对称分布
额叶眶面、颞叶内侧、边缘系统最明显
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核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内含有病毒颗粒和抗原,是其最有特征性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I型)
发病无季节性、地区性、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原发感染潜伏期2~21天,平均6天
前驱症状—头痛、发热、咳嗽
急性起病,1/4患者有口唇疱疹病史
精神和行为异常—人格改变、反应迟钝、情感淡漠——首发/唯一症状➕最特征性表现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
意识障碍—意识模糊、谵妄、嗜睡、昏睡、昏迷、去皮质状态
癫痫发作(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严重者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
辅助检查
血常规
脑电图
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影像学
CT—早期可完全正常,发病约5天后颞叶、额叶可出现低密度改变➕不规则高密度点、片状出血影和占位效应
MRI—T2高信号
脑脊液常规检查
压力正常/轻度↑,重症者明显↑
白细胞数正常/轻度↑(50~100)×10^6/L,淋巴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
蛋白质含量正常/轻度↑
糖、氯化物正常
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核酸检测—PCR
检测到HSV DNA
PCR可视为替代脑活检的HSE诊断金标准
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2次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脑活检
金标准,但临床上很少用
鉴别诊断
其他病毒脑炎(带状疱疹病毒脑炎、巨细胞病毒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病毒脑炎)
自身免疫性脑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治疗
抗病毒—阿昔洛韦
糖皮质激素
对症支持治疗
细菌感染性疾病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
急性起病,好发于婴幼儿、儿童
最常见致病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B型
软脑膜炎、脑膜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感染症状—发热、寒战、上呼吸道感染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新生儿、老年人、昏迷患者不明显)
颅高压—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局灶症状—偏瘫、失语
其他症状—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流脑)出现皮疹➕躯干、下肢、黏膜、结膜➕开始为弥散性红色斑丘疹,迅速转变成皮肤淤点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10~30×10^9/l,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检查
压力↑
外观浑浊/脓性
细胞数↑,中性粒细胞为主,>1000×10^6/l
蛋白质↑,糖↓(<血糖40%)(正常=血糖1/2~2/3)
氯化物↓
MRI—T1蛛网膜下腔高信号(硬膜下积液),T2脑膜高信号
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白细胞数<1000×10^6/l
糖、氯化物—正常/稍低
细菌培养阴性
脑脊液病原学
结核性脑膜炎
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
脑脊液白细胞数↑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
累及面神经
隐球菌性脑膜炎
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视神经)损害常见
脑脊液白细胞数<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
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阳性
病原学治疗
抗菌治疗
原则
及早使用抗生素,在确定病原菌之前使用广谱抗生素,明确病原菌用病原菌敏感抗生素
未确定病原菌—三代头孢: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首选
确定病原菌
激素治疗
降颅压,物理降温,抗癫痫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非化脓性软脑膜和蛛网膜炎性疾病,也可侵及脑实质、脑血管
起病隐匿,慢性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疲惫、消瘦
脑膜刺激症状、高颅压症状
脑实质损害—精神和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癫痫➕瘫痪
脑神经损害
老年人颅高压症状不明显
血液学检查
压力↑(≥200~400mmH2O)
外观澄清/毛玻璃样
淋巴细胞数↑(100~500)×10^6
蛋白质↑
糖,氯化物↓
头颅影像学检查
基底池脑膜强化、脑积水、脑梗死
免疫学检查
外周血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阳性
早期给药、合理选药、联合用药、系统治疗
只要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高度提示本病,即使病原学阴性也应立即开始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
肝毒性,末梢神经炎
利福平
肝毒性,过敏反应
吡嗪酰胺
肝毒性,血尿酸↑
乙胺丁醇
球后视神经炎
降低颅内压
对症及全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