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性病学—药疹
药疹重点内容,包含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非常详尽并且简明扼要的梳理了相关知识点。非常值得学习,让你事半功倍。
编辑于2025-05-08 14:54:31药疹(drug eruption)
定义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
病因
个体因素—遗传因素、某些酶缺陷、机体病理状态
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肿瘤药、其他(抗痛风药、抗甲状腺功能药、吩噻嗪类药、异种血清制剂和疫苗)
发病机制
超敏反应(多数药疹)
共同特点
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
有潜伏期,不同类型药疹潜伏期长短不一
有交叉过敏、多价过敏现象
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毒理、剂量无相关性
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同种药物致敏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可发生不同类型药疹
病程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好转
抗过敏药、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各型超敏反应参与的药疹表现为不同临床特征
I型—荨麻疹性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II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型药疹、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
III型—血管炎性药疹、血清病样综合征
IV型—剥脱性皮炎型、麻疹型、湿疹型
非超敏反应(少见)
药理作用
过量反应与蓄积作用
参与药物代谢的酶缺陷或抑制
药物不良反应及菌群失调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使已存在的皮肤病被激发
临床表现
普通药疹(ordinary drug eruption)
发疹型/麻疹型/猩红热型药疹(exanthematous drug eruption)—最常见
青霉素、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麻疹型
粟粒大小红色斑丘疹,密集对称分布
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
严重者伴发瘀点
瘙痒明显
猩红热型
弥漫性鲜红斑,密集对称分布
面颈部➡躯干部,1~4天内遍布全身,尤其褶皱部位、四肢屈侧
瘙痒明显
病程1~2周,停药,及时治疗,预后好
荨麻疹型药疹(urticarial drug eruption)
B内酰胺类、非甾体抗炎药、呋喃唑酮、血清制品
红色、肤色风团➕可泛发全身
持续时间>24h
瘙痒,轻度疼痛
血清病样症状(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蛋白尿)
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
固定型药疹(fixed drug eruption)
四环素类、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固定部位反复出现(首次用药1~2周后出现皮损,再次用药24h内皮损常在同一部位复发)
口腔、生殖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典型皮损—局限性水肿性紫红色斑疹、斑片➕水疱➕常为1个➕自觉瘙痒
紫癜型药疹(purpuric drug eruption)
抗生素、巴比妥类、利尿剂
对称发生于下肢,也可累及躯干、上肢
瘀点、瘀斑、风团➕散在/密集分布➕关节肿痛、腹痛、血尿、便血
痤疮型药疹(acneiform drug eruption)
糖皮质激素、避孕药、碘剂、溴剂
面部、胸背部
毛囊性丘疹、丘脓疱疹等痤疮样皮疹
进展缓慢,停药后迁延数月开始愈合,一般无全身症状
光感性药疹(photosensitive drug eruption)
服用光感性药物—氯丙嗪、四环素类、磺胺类、避孕药、吩噻嗪类
光毒反应性药疹—曝光后7~8h,仅在日光暴露部位出现与晒斑相似皮损
光变应性药疹—日光暴露部位、非日光暴露部位湿疹样皮疹
多形红斑型药疹(erythema multiforme drug eruption)
磺胺类、解热镇痛类、巴比妥类
大疱、有黏膜累及➕发热等全身症状
及时积极治疗,有死亡风险
重症药疹(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Rs)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药疹
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卡马西平、别嘌呤醇、抗结核
潜伏期4天~4周,也可长达2个月
躯干→颈、面、上肢近端
弥漫性紫红/暗红斑片➕松弛性水疱和表皮松懈、尼氏征阳性,如烫伤外观
触痛明显
高热、谵妄、昏迷、继发感染、肝肾衰竭、电解质紊乱、毒血症
有死亡风险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 DHS)
潜伏期平均3周,也可长达3个月
抗癫痫药、磺胺类、别嘌呤醇、甲硝唑、特比萘芬、米诺环素、钙通道抑制剂
周身、内脏
初发高热
红斑、丘疹、麻疹样皮损,也可发展为剥脱性皮炎样皮损/红皮病
多形性红斑样靶形损害、肿胀性红斑、水疱➕无菌性脓疱及紫癜
面部水肿具有特征性
内脏受侵➡发生急性重型肝炎及肝衰竭而致死
停用诱发药物病情仍会迁延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drug-induced exfoliative dermatitis)/红皮病型药疹
磺胺类、抗生素、抗癫痫药、巴比妥类、解热镇痛类
躯干四肢、手足
潜伏期4~6周,常在其他类型药疹基础上继续用药或治疗不当所致
前驱症状—全身不适、发热
周身弥漫潮红、肿胀、水疱、糜烂、渗出
可累及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进食困难➕眼结膜充血、畏光
2~3周后皮肤红肿渐消退,出现落叶状鳞屑、手套袜套样剥脱、发甲脱落(病愈后再生)
严重者全身衰竭、死亡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cute generalized exanthematous pustulosis, AGEP)
潜伏期1~5天,不超过15天
面部、皱褶部位➡泛发周身
泛发性无菌性小脓疱➕水肿性红斑
辅助检查
体内实验
皮肤试验—皮内试验、点刺试验、斑贴试验
药物激发试验—内服试验剂量(治疗量的1/8~1/4)
禁止应用于速发型超敏反应性药疹、重型药疹
体外实验
安全性高、准确性低
诊断
用药史➕潜伏期➕典型临床表现
治疗
先停药,尽量少用
普通药疹
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钙剂,必要时小剂量泼尼松
局部红斑、丘疹—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剂
糜烂渗出者—间歇湿敷、氧化锌油
重症药疹
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注意大剂量冲击时心脏骤停
防治继发感染
加强支持疗法
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
输血
处理内脏损害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
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糜烂渗出部位—加强湿敷及局部抗感染
结膜受累—定期冲洗以减少感染和结膜黏连,外用抗生素
口腔黏膜受累—注意口腔清洁,防止念珠菌感染
外阴、肛周—保持清洁干燥
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