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病学—运动障碍性疾病
运动障碍性疾病重点内容,定义:又称椎体外系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与基底核病变相关。
编辑于2025-05-10 08:53:43运动障碍性疾病
概述
定义
又称椎体外系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步态障碍等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与基底核病变相关
椎体外系
锥体系以外负责协调躯体随意运动、控制躯体习惯性和规律性运动的所有神经传导通路
广义的锥体外系—大脑皮质、基底节、背侧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小脑、脑干网状结构
狭义的锥体外系—基底节、丘脑底核、黑质、红核
主要环路
包括
大脑皮质—基底核(纹状体)—背侧丘脑—大脑皮质
黑质—纹状体
纹状体—苍白球
机制
背侧丘脑对皮质的运动功能起易化作用
纹状体对背侧丘脑起抑制作用
黑质对纹状体起抑制作用
帕金森病
黑质变性→黑质对纹状体的抑制作用减弱→纹状体对背侧丘脑的抑制作用增强→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减弱
亨廷顿病
纹状体变性→对背侧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功能的易化作用过强
椎体外系症状
运动迟缓
异常不自主运动
肌张力异常
运动过多—舞蹈症、肌张力障碍、肌痉挛、抽动、震颤
运动减少—帕金森综合征
随意和自主运动减少
帕金森病(PD)
定义
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路易小体
病因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神经系统老化
多因素交互作用
发病机制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将神经递质多巴胺输送到纹状体,参与基底节的运动调节
帕金森患者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显著变性丢失(50%),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
纹状体多巴胺递质水平显著降低,降至70%以上时出现临床症状
多巴胺递质降低的程度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
纹状体中多巴胺与乙酰胆碱相互拮抗→PD患者多巴胺水平↓,乙酰胆碱水平↑→肌张力↑,动作↓
病理
基本病变
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形成
生化改变
纹状体中多巴胺水平显著降低,造成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
临床表现
发病人群:平均55岁,男性
隐匿起病,缓慢进展
运动症状
静止性震颤—首发症状
始于一侧上肢远端,呈“N”字型进展(→同侧下肢→对侧上肢→对侧下肢)
静止时出现,运动时减轻
紧张/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
典型表现—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动作,频率4~6Hz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动作缓慢、笨拙
早期以手指精细动作迟缓为主,逐渐发展成全面性运动迟缓,晚期合并肌张力增高
对指速度缓慢,幅度减小
小字征—字越写越小
面具脸—面容呆板,双眼凝视,瞬目减少
语速变慢,语音低调—口、咽、腭肌运动徐缓
肌强直
患者处于放松体位时,屈肌与伸肌张力同时↑
铅管样强直
被动运动关节阻力增高,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
齿轮样强直
在均匀的阻力中出现断续停顿,如同转动齿轮
特殊屈曲体姿
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微弯曲
姿势步态障碍
走路时患侧上肢摆臂幅度↓或消失➕下肢拖曳,步伐变小变慢,转弯时明显
冻结现象
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
慌张步态
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
非运动症状
感觉障碍
嗅觉减退
睡眠障碍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不宁腿综合征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便秘、多汗、脂溢性皮炎、性功能减退、排尿障碍、体位性低血压
精神和认知障碍
抑郁(焦虑)
认知障碍、痴呆、幻觉(视幻觉)
辅助检查
血、唾液、脑脊液—大多无异常
嗅觉测试—嗅觉减退
经颅超声—黑质回声异常增强
心脏间碘苄胍(MIBG)闪烁照相术—总MIBG摄取量↓
分子影像—多巴胺递质合成↓
病理—外周组织可见a-突触核蛋白异常聚积
诊断
诊断标准(必备条件)
运动迟缓➕(至少1项)肌强直、静止性震颤
支持标准
患者对多巴胺药物治疗明显有效
出现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临床体征观察到单个肢体静止性震颤
辅助检查阳性
排除标准(向下的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
警示征象(10项)(支持诊断其他疾病)
临床确诊帕金森病需具备
至少存在两条支持性标准
不存在绝对排除标准
没有警示征象
鉴别诊断
继发性PD
共同特点
有明确病因可寻—感染、药物、中毒、脑动脉硬化、外伤
其他特点
药物性帕金森综合征—神经安定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利血平、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可逆
伴发于其他神经变性疾病的PD
特发性震颤、抑郁症、脑血管病
治疗
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首选,主要
手术治疗
运动疗法
心理疏导及照料护理
用药原则
总体目标—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个体化——遵循循证医学证据,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震颤为主?强直少动为主)进行选药
剂量滴定——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可避免/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发生率
早期PD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首选药物原则
<65岁且不伴智能减退
非麦角类DR激动剂
B型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加用维生素E
复方左旋多巴
金刚烷胺
抗胆碱能药
≥65岁/伴智能减退
复方左旋多巴—首选
必要时可加用DR激动剂、MAO-B抑制剂、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尽量不用苯海索(抗胆碱,副作用大,尤其老年男性)
治疗药物
金肾就是未来的本钱啊! 苯海索、苯甲托品:前列腺肥大、青光眼忌用(本钱) 金刚烷胺:肾功能不全忌用(谨慎,金肾) 司来吉兰:胃溃疡忌用(未来)
复方左旋多巴(最基本、最有效)—对肌肉震颤疗效差,对运动迟缓效果好
DR激动剂(首选非麦角类DR激动剂)
金刚烷胺
MAO-B抑制剂
COMT抑制剂
抗胆碱能药—苯海索—对震颤效果好,对运动迟缓效果差
中晚期PD治疗
症状波动的治疗
疗效减退/剂末现象
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症状随血药浓度波动而发生波动
增加每日服药次数/每日服药剂量,改用缓释剂/加用MAO-B抑制剂/COMT抑制剂/DR激动剂
开关现象
症状在突然缓解与加重之间波动,常伴异动症
应用DR激动剂,持续皮下注射阿扑吗啡/左旋多巴肠凝胶灌注
异动症的治疗
异动症—不自主舞蹈样、肌张力障碍样动作,可累及头面部、四肢、躯干
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睡眠障碍
感觉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
精神障碍
手术治疗
手术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根治疾病
中医、康复及心理治疗
照料护理
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