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眼科学—葡萄膜疾病
葡萄膜疾病重点内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详细介绍了葡萄膜疾病的不同类型及其相关信息,便于理解和记忆。
编辑于2025-05-14 17:05:25葡萄膜疾病
病因与分类
葡萄膜是眼球壁的中层组织,富含色素
葡萄膜炎
发生于葡萄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的炎症
发病机制
感染因素
创伤及理化损伤
自身免疫因素
免疫遗传机制
分类
病因分类
感染性
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寄生虫
非感染性
特发性、创伤性、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伴发的葡萄膜炎、伪装综合征
临床和病理分类
肉芽肿性炎
非肉芽肿性炎
解剖位置分类
前葡萄膜炎、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
病程≤3个月—急性炎症
病程>3个月—慢性炎症
前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类型(50%)
包括
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前部睫状体炎
分类
急性前葡萄膜炎—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
慢性前葡萄膜炎—Fuchs葡萄膜炎综合征、儿童白色葡萄膜炎
可出现急性炎症,也可出现慢性炎症—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结核、梅毒
临床表现
症状
合并风湿病
急性—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前房有大量纤维蛋白渗出/反应性黄斑水肿/视盘水肿可导致视力下降
慢性—症状不明显➕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力严重下降
体征
睫状充血
位于角膜缘周围的表层巩膜血管的充血
角膜炎、前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角膜后沉着物(KP)
定义—炎症细胞/色素沉积于角膜后表面
形成条件—角膜内皮损伤➕炎症细胞/色素
形状分类—尘状、中等大小、羊脂状
分布类型
下方的三角形分布—最常见
角膜瞳孔区分布—葡萄膜炎Fuchs综合征、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
角膜后弥漫性分布—葡萄膜炎Fuchs综合征、病毒性角膜炎伴发的前葡萄膜炎
前房闪辉
原因—血-房水屏障功能破坏,蛋白进入房水造成
裂隙灯显微镜—前房内白色光束
见于—不一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不是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指征
活动性前葡萄膜炎、前葡萄膜炎消退后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眼钝挫伤
前房积脓
房水中大量炎症细胞沉积于下方房角内,可见到液平面
裂隙灯显微镜—大小一致的灰白色尘状颗粒
炎症细胞—反映眼前段炎症的可靠细胞
虹膜改变
虹膜前粘连
虹膜与角膜后表面的黏附
虹膜后粘连
虹膜与晶状体前表面的纤维性渗出和增殖可使二者黏附在一起
虹膜膨隆
出现广泛虹膜后粘连→房水不能由后房流向前房→后房压力↑→虹膜被向前推移而呈膨隆状
房角粘连
炎症引起3种结节
Koeppe结节
部位—瞳孔缘
非肉芽肿性、肉芽肿性
Busucca结节
部位—虹膜实质
白色半透明
肉芽肿性
虹膜肉芽肿
部位—虹膜实质
粉红色不透明
见于—结节病所引起的前葡萄膜炎
肉芽肿性的只有小柳原田病、交感性眼炎
瞳孔改变
炎症时因睫状肌痉挛、瞳孔括约肌持续性收缩→瞳孔缩小,虹膜部分粘连不能被完全拉开→散瞳后出现多种形状瞳孔—梅花状、梨花状、不规则状
瞳孔闭锁
虹膜发生360度粘连
瞳孔膜闭
纤维膜覆盖整个瞳孔区
晶状体改变
晶状体前表面环形色素沉着
玻璃体及眼后段改变
单纯虹膜炎前玻璃体内一般无炎症细胞
前葡萄膜炎一般无玻璃体混浊,偶尔反应性黄斑囊样水肿/视盘水肿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
原因—炎症反复发作、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继发性青光眼
原因
炎症细胞、纤维素渗出阻塞小梁网
虹膜前粘连/小梁网炎症使房水回流受阻
瞳孔闭锁、瞳孔膜闭使房水回流受阻
低眼压及眼球萎缩
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睫状体脱离/萎缩→房水分泌减少
急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突发眼痛、眼红、畏光、流泪
睫状充血、尘状KP、前房闪辉、前房积脓、虹膜后粘连、瞳孔缩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HLA-B27抗原
病原学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前葡萄膜炎
症状—轻度眼痛、眼红、畏光、流泪
视力—不同程度减退
充血—睫状充血、混合充血
角膜—透明➕角膜后沉着物(KP)
瞳孔—缩小➕不规则
前房—正常/深➕房水混浊
眼压—正常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症状—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
视力—高度减退
充血—混合充血
角膜—雾状混浊,水肿
瞳孔—散大➕垂直卵圆形
前房—浅➕房水轻度混浊
眼压—明显↑
急性结膜炎
症状—异物感、灼热感、粘性/脓性分泌物
视力—正常
充血—结膜充血
角膜—透明
瞳孔—正常
前房—正常
眼压—正常
治疗
原则
立即扩瞳—以防止/拉开新鲜的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
睫状肌麻痹剂(后马托品眼膏)
必需药物,一旦发病立即给药
使瞳孔处在不断运动的状态
目的
防止和拉开虹膜后粘连,避免并发症
解除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痉挛→减轻充血、水肿、疼痛→促进炎症恢复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磷酸盐)
非甾体抗炎药
糖皮质激素眼周、全身治疗
全身免疫抑制剂
并发症治疗
并发性白内障
糖皮质激素、手术
继发性青光眼
降眼压药、手术
慢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无睫状充血
KP尘状/中等大小/羊脂状
Koeppe结节、Busacca结节
虹膜脱色素、萎缩、后粘连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
诊断
注意合并的全身性疾病(16岁以下,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
治疗
同急性
中间葡萄膜炎
定义
一组累及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脉络膜的炎症性和增殖性疾病
临床表现
症状
发病隐匿
轻者—无症状/仅出现飞蚊症
重者—视物模糊、暂时性近视
黄斑受累/出现白内障—可有明显视力下降
少数—眼红、眼痛
体征
眼前段改变
羊脂状/尘状KP,轻度前房闪辉,少量至中等量前房细胞
睫状体扁平部及玻璃体改变
睫状体扁平部—雪堤样改变—特征性改变
玻璃体—雪球状混浊—最常见
视网膜、脉络膜损害
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炎
并发症
黄斑病变(黄斑囊样水肿)
并发性白内障
其他
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
诊断
临床易误诊/漏诊
典型的玻璃体雪球样混浊、雪堤样改变➕周边视网膜血管炎
以下情况用三面镜、双目间接检眼镜、周边眼底检查
飞蚊症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晶状体后囊下混浊
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黄斑囊样水肿
治疗
单眼受累—糖皮质激素后Tenon囊下注射
双眼受累—泼尼松口服,>半年
炎症难以控制—免疫抑制剂
药物无效者—手术
后葡萄膜炎
定义
一组累及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
包括脉络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脉络膜视网膜炎
临床表现
症状
眼前黑影、闪光、视物变形,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体征
玻璃体内炎症细胞和混浊
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浸润病灶,晚期瘢痕病灶
弥漫性脉络膜炎
视网膜血管炎—血管闭塞,出血
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
诊断
FFA—判断视网膜及其血管炎、脉络膜色素上皮病变
ICGA—确定脉络膜及其血管病变
治疗
抗感染
免疫抑制剂
单侧受累—糖皮质激素后Tenon囊下注射
双侧受累—口服糖皮质激素、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
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激光、抗VEGF
特殊葡萄膜炎
强直性脊柱炎
定义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特发性炎症
20~25%患者并发急性前葡萄膜炎
临床表现
青壮年,男性
腰骶部疼痛和僵直—早晨明显,活动后减轻
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双眼受累、先后发作、交替性发作、易复发
诊断
腰骶部疼痛➕骶髂关节、脊柱改变➕葡萄膜炎➕X线、CT➕HLA-27抗原阳性
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
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Vogt-小柳原田病(特发性葡萄膜大脑炎)(VKH病)
定义
双侧肉芽肿性全葡萄膜炎为特征的疾病
常伴脑膜刺激征、听力障碍、白癜风、毛发变白或脱落
临床表现
前驱期(发病前1~2周内)
颈强直、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头皮过敏
后葡萄膜炎期(发病后2周内)
双侧弥漫性脉络膜炎、视盘炎、视网膜脱离
前葡萄膜受累期(发病后2周~2个月)
后葡萄膜炎期表现
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尘状KP➕前房闪辉➕前房细胞
前葡萄膜炎反复发作期(发病2个月后)
复发性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眼底晚霞状改变➕Dalen-Fuchs结节
并发症
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诊断
必要条件
无眼外伤/内眼手术史➕双眼受累➕无明显感染性葡萄膜炎
➕任一条件→早期VKH病
弥漫性脉络膜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眼底荧光镜造影(FFA)—多灶性强荧光 合并 晚期视网膜下多湖状强荧光
已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FFA—视盘高荧光
➕任一条件→晚期VKH病
晚霞状眼影
Dalen-Fuchs结节/多灶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FFA—窗样缺损/虫蚀样荧光
严重屈光介质混浊者—应有明确早期VKH病病史和表现
治疗
初发者—泼尼松口服,治疗>1年
复发者—免疫抑制剂
Behcet病
定义
一种以复发性葡萄膜炎、口腔溃疡、皮肤损害、生殖器溃疡为特征的多系统受累疾病
临床表现
眼部损害
反复发作的全葡萄膜炎,非肉芽肿性➕前房积脓(25%)➕眼底改变(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
并发症—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萎缩
皮肤损害
口腔溃疡
疼痛明显、多发性、反复发作,持续7~14天
生殖器溃疡
关节红肿、血栓性静脉炎、神经系统损害、消化道溃疡、附睾炎、肛周脓肿
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交感性眼炎
定义
发生于一眼穿通伤/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
受伤眼=诱发眼,另一眼=交感眼
临床表现
外伤/手术后5~10天,多发生于2周~2个月内
一般发病隐匿➕晚霞状眼底➕Dalen-Fuchs结节
眼外病变(发生率低)—脑膜刺激征、听力下降、白癜风、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