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立克次体病
立克次体病重点内容,主要介绍了立克次体病的概述、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等内容,便于理解和学习。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立克次体病
概述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
专性细胞内寄生
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储存宿主
致病因素
立克次体毒素
病理变化
全身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
疾病
人兽共患病
临床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头痛、皮疹(Q热除外)➕多器官损害
检查方法
外斐反应
流行性斑疹伤寒
定义
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传播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急性起病➕稽留热➕剧烈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自然病程2~3周
可复发
病原学
G-
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引起发热,但无明显阴囊红肿——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鉴别
两种抗原
可溶性耐热型抗原—群特异性—与斑疹伤寒外的立克次氏体病鉴别
颗粒性不耐热型抗原—种特异性—区分莫氏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地方性斑疹伤寒
耐冷不耐热,耐干燥,对紫外线、一般消毒剂敏感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唯一传染源
潜伏期末—热退后数日
第1周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
人—虱—人
瘙痒的抓痕、呼吸道、口腔、眼结膜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持久免疫
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节
发病机制
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变态反应
病理
基本病变—小血管炎
典型病理—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所形成的斑疹伤寒结节
典型斑疹伤寒
发热
起病急骤,体温于1~2天达39~40℃,稽留热➕寒战
高热持续2~3周,体温迅速降至正常
伴剧烈头痛、烦躁不安、结膜高度充血等全身毒血症症状
皮疹
病程第4~5天出现皮疹,躯干→四肢→全身(面部无,下肢少)
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暗红色/出血性斑丘疹,压之不褪色
持续1周消退,退后棕褐色色素沉着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听力减退
后期—烦躁不安、谵妄、嗜睡
肝脾大
心血管系统
其他—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轻型斑疹伤寒
全身中毒症状轻,但全身酸痛,头痛仍较明显
热程短,39℃,可呈弛张热
皮疹少,胸腹部少量充血性皮疹,1~2天消退
神经系统症状较轻
肝脾大少见
复发性斑疹伤寒
初次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后所引发的疾病,多呈轻型,我国少见
特点
病程短,7~10天
发热不规则,病情轻
皮疹少/无
外斐试验阴性/低效价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
血常规白细胞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消失
尿蛋白阳性
血清学检查
血清OX19菌株凝集效价>1:160/效价逐渐↑
立克次体凝集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核酸检测
病原体分离
并发症
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腮腺炎
鉴别诊断
其他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
恙螨叮咬处可有结痂、淋巴结肿大
变形杆菌OX凝集试验阳性
Q热
发热、头痛、无皮疹➕间质性肺炎
外斐试验阳性
地方性斑疹伤寒
轻型斑疹伤寒临床表现,但无虱叮咬史
伤寒
夏秋季
起病缓慢
头痛及全身痛不明显,皮疹出现晚,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晚较轻
腹泻、便秘明显
白细胞数↓
伤寒杆菌凝集反应阳性
回归热
冬春发病,体虱传播
皮疹少见
白细胞数↑
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
无皮疹
腹股沟及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
黄疸、出血、咯血
肾综合征出血热
明显区域
发热、出血、肾损害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血清学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明确诊断
治疗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病原治疗—主要
多西环素、甲氧苄啶、喹诺酮类
对症治疗
预防
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灭虱、洗澡、更衣后可解除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
灭虱
保护易感人群
灭活鼠肺疫苗
莫氏立克次氏体通过鼠蚤传播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低
病原学(与普氏立克次体区别)
莫
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引起发热➕明显阴囊红肿
大鼠发热/致死➕在脑内存活数月
接种于小鼠腹腔内可引起致死性腹膜炎、败血症
普
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引起发热➕无明显阴囊红肿
大鼠隐性感染
共同的可溶性抗原—交叉反应—均能与变形杆菌OX发生凝集反应
传染源
家鼠
鼠—鼠蚤—鼠/人
流行特征
温带、热带
潜伏期1~2周,病情轻,病程短
起病急骤,稽留热/弛张热,39℃
全身酸痛、头痛、结膜充血
出现时间差异大
躯干、四肢
粉红色斑疹➕按之即退→暗红色斑丘疹,按之不退
头痛、头晕、失眠
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预后
好,病死率低
治疗和预防—同流行性斑疹伤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