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染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点内容,概述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人感染禽流感重点内容,人感染禽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且临床表现会随感染亚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轻症类似普通感冒,重症可出现肺出血、脓毒症、休克、瑞氏综合征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症状。
牙拔除术重点内容,内容涵盖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拔牙创的愈合以及牙拔除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口腔卫生保健重点内容,内容涵盖口腔卫生和口腔保健两大部分,刷牙注意事项:刷牙顺序一从一侧、刷牙时间一至少2min、刷牙次数一最好在餐后和睡前各刷牙1次,每天至少刷牙2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定义
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
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脑实质损害
病原学
奈瑟菌属,G-,肾形双球菌
有荚膜,无芽孢,专性需氧
A群—全球大流行
B、C群—地区性流行
C群—暴发性流脑
对干燥、湿热寒冷、阳光、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在体外可自溶而亡
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菌者(主要)、流脑患者
传播途径—呼吸道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5岁以下,尤其6个月~2岁婴幼儿发生率最高
流行特点—温带,冬春季
感染后持久免疫力
发病机制
致病性—内毒素
主要病变—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炎症、坏死和血栓形成、血管周围出血
临床表现
潜伏期—1~2d,最长7d
分型
普通型—多数
肾综:①发热期②低血压休克期③少尿期④多尿期⑤恢复期 乙脑:①初期②极期③恢复期④后遗症期 伤寒:①初期②极期③缓解期④恢复期 流脑普通型:①前驱期②败血症期③脑膜炎期④恢复期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败血症期
血管内皮损伤
全身中毒症状
皮肤黏膜瘀点
脑膜炎期
蛛网膜和软脑膜
烦躁不安、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脑膜刺激征(克氏征、布氏征、颈强直)阳性
严重者抽搐、谵妄、意识障碍
恢复期
体温逐渐正常,症状消失
10%患者有口腔疱疹
暴发型—儿童多见
脑实质
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不及时治疗24h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休克型
严重中毒症状,急起寒战,高热,严重者体温不升
头痛、呕吐
短时间内出现瘀斑瘀点,迅速增多,融合成片
24h内迅速循环衰竭—面色苍白、唇周与肢端发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
血压↓,尿量↓,昏迷
脑膜炎型
1~2d内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高热、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
意识障碍、昏迷
脑膜刺激征阳性
惊厥,锥体束征阳性,脑疝
混合型
轻型
较轻的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少量出血点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慢性型—成人多见
病程迁延数w~m
间歇性发热、发冷,12h缓解,相隔1~4d再发作
成批皮疹、瘀点
关节痛,脾大
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脑脊液
流脑首选细胞学,确诊脑脊液
细菌学
细菌培养—找到脑膜炎双球菌—金标准
血清学
抗原检测—早期诊断
并发症
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后遗症
脑积水、硬脑膜下积液、肢端坏死
瘫痪、癫痫、精神障碍
治疗
普通型
病原治疗—首要,尽早足量抗菌药物
青霉素、头孢菌素、氯霉素
对症治疗
隔离、消毒、护理、补液
降温、镇静、脱水降颅压
暴发型(休克型)—四抗一保
抗菌
抗休克—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
抗DIC(淤斑融合成片)—肝素
抗炎—肾上腺皮质激素(毒血症明显患者,一般使用不超过3天)
保护重要脏器
暴发型(脑膜脑炎型)—四抗一镇
抗脑水肿,防止脑疝
抗呼吸衰竭—吸氧,脱水,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兴奋剂
抗炎—肾上腺皮质激素
镇静、降温
预防
管理传染源
患者就地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不少于病后7天
密接者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15岁以下儿童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
密接者—磺胺甲恶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