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眼科学—屈光不正与老视
屈光不正与老视重点内容,梳理了屈光不正与老视的相关知识,从定义、分类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掌握屈光不正与老视的诊疗要点。
编辑于2025-05-18 14:37:23屈光不正与老视
眼球光学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
老视不属于屈光不正
眼的屈光和屈光力
眼球屈光介质—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屈光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
屈光力
光线通过介质时的偏折程度
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
屈光力在数值上=焦距(m为单位)的倒数
正视眼
外界的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恰好聚集在视网膜上
屈光不正
没有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婴幼儿—生理性远视
模型眼
常用模型眼—精密模型眼、简略眼
眼的调节和聚散
调节
人眼为了看清近物而改变眼的屈光力的功能
正视眼注视远处目标—睫状肌松弛—晶状体悬韧带保持一定张力—晶状体扁平
正视眼注视近处目标—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增大眼屈光力
人眼调节力以屈光度为单位
eg—一位正视者注视眼前40cm处的目标,所需调节力为1/0.4m=2..50D
调节幅度(AMP)
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
调节幅度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调节幅度越小
Hoffstetter公式
聚散
包括会聚和发散,为双眼相对头部的双眼镜像运动
单位—棱镜度
1棱镜度表示光线通过1m远的距离产生了1cm的偏离
调节、聚散与瞳孔反应
近反射的三联动现象——在人眼注射近物时,人眼将同时发生调节➕集合➕瞳孔缩小的现象
近视
定义
在眼调节放松状态下,外界的平行光线(5m以外)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光学像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
长期近距离工作
户外活动和光照
视网膜周边屈光与成像质量
营养和饮食
分类
按近视程度
轻度近视—-0.50D≤球镜度<-3.00D
中度近视—-3.00D≤球镜度<-6.00D
重度近视—-6.00D≤球镜度
按屈光成分
屈光性近视
轴性近视
按病程进展和病理特点
单纯性近视
近视度数一般在-6.00D以内,眼底多无病理改变
病理性近视
近视度数超过-6.00D且持续增长,眼轴过度伸长,并伴有导致视力损害的眼底病变
临床表现
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良好
近视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常眯眼视物
视近不用/少用调节→双眼集合减少→外斜视
高度近视常演变为病理性近视—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
近视度数持续↑,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值➕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
眼轴过度伸长,眼底出现病理性改变—豹纹状眼底、漆裂纹、Fuchs斑、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后巩膜葡萄肿
年龄相对较轻就可能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青光眼,白内障
近视的矫正
凹透镜:矫正近视 凸透镜:矫正远视 双光镜:矫正老视 环曲面镜:矫正散光 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不能矫正散光
框架眼镜
眼镜类型
单光镜
整个镜片单一屈光力
矫正近视
价格便宜,使用方便
功能性框架镜
采取多焦点等特殊设计的镜片
矫正视力➕延缓近视
框架镜处方
主觉验光结果基础上,给予患者试镜架试戴并做相应调整,确定最终框架眼镜处方
规范写法—先写右眼,后写左眼
测量双眼瞳距(双眼镜片中心的距离)、瞳高
处方的球柱镜转换
接触镜
软性接触镜
镜片柔软,初戴舒适度好
硬性接触镜
光学成像质量佳
镜片和角膜之间的泪液具有一定屈光力,形成一层“泪液镜”
个性化定制参数
角膜塑形镜
药物
0.01%阿托品滴眼液
屈光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切除
非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表层切削术
板层(基质)切削术
半飞秒(LASIK)
全飞秒(SMILE)
眼内屈光手术
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巩膜屈光手术
远视
定义
眼球前后径(眼轴)变短/屈光力下降,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在视网膜后方形成焦点
典型远视患者—视远模糊,视近更模糊
远视度数低,调节功能强→可通过动用调节增加眼的屈光力,从而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由于动用了额外调节,易产生视疲劳,近距离工作状态更明显
远视度数高,随年龄增长调节功能下降→额外调节也无法清晰成像→放弃动用额外调节→视疲劳不明显,但影响视功能
分类
按远视度数
低度远视—球镜度≤+3.00D
中度远视—+3.00D<球镜度≤+5.00D
高度远视—+5.00D<球镜度
诊断
年龄与主诉
视力减退➕视疲劳➕内斜视、弱视
病史及家族史
检查
小眼球
散光
定义
当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相等,平行光线经过该眼球折射后无法会聚成一个焦点,这种屈光状态被称为散光
分类
规则散光
屈光力最大和最小的两条主子午线相互垂直者 同一条子午线上各点的屈光力一致
根据屈光力最大的主子午线方向划分
顺规散光
屈光力最大的主子午线位于垂直位(90度±30度)者
逆规散光
屈光力最大的主子午线位于水平位(180~30度,150~180度)
根据平行光线通过两主子午线会聚成像相对于视网膜的位置
单纯近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像恰好位于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前
单纯远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像恰好位于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后
复合近视散光
两主子午线像均在视网膜前
复合远视散光
两主子午线像均在视网膜之后
混合散光
一主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前,另一主子午线像位于视网膜后 当散光量不大,且最小弥散圆恰好位于视网膜上时,对视力影响较小
不规则散光
两条主子午线不互相垂直者/同一子午线曲率变化无规律者
屈光参差
定义
两眼屈光不正的程度或性质有一定差别
轻度两眼差异是普遍现象—生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球镜相差≥1.50D,柱镜≥1.00D,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视觉问题
诊断
视疲劳、双眼单视功能障碍、交替用眼
睫状肌麻痹验光得到双眼准确屈光度—两眼屈光度球镜相差≥1.50D,柱镜≥1.00D
老视
定义
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能力降低
发生机制
随年龄增长,眼的调节幅度逐渐下降,从而出现近距离工作困难等症状
临床表现
老视症状—40~45岁开始出现
视近困难
视近难以持久
需要更强照明
矫正
框架镜
渐变多焦点镜(PAL)
接触镜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