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在动机》
这是一篇关于《内在动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自主和胜任,人际联合,实现自主,追求自主的意义。帮助人们摆脱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和控制的困境,挖掘内在潜力,过上更加自主、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这是一篇关于《感受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充实的生活与空虚的心,获取爱时存在哪些障碍,用爱替换压力的工具,践行感觉被爱的科学。
这是一篇关于《成长》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深度思维,阅读和学习。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刺激人们去探索的原因是“内生”的。
这是一篇关于《如何想到又做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为达成持久改变而做准备,阶梯模型,社交磁力,要事为先,极度容易,行为在前,致命吸引,反复铭刻,整合七种武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内在动机》
自主和胜任
控制
给予奖赏或者威胁施加惩罚,使得犯错的人服从
人们在压力之下行事,没有获得个人的认可
顺从,顺从掌权者希望实施的解决方案
反抗,悖逆对方的期望来行事,是不服从控制的表现
行为主义原则:使用适当的、有条件的奖励
一旦开始获得奖赏,就会对这种活动失去兴趣
给予奖赏是为了控制
利用奖励来激励会给人压力
如果没有奖励,表现就大不如从前
金钱在激励人们的同时,也在削弱内在动机
人们会为了获得回报而行事
人们想着获得奖赏时,很可能会选择走捷径
整合
理解自主、真实性和自我的关键
某一行为,是出自个人本身,但不是出自“自我”
个体的行为是由“自我”以外的因素发起和调节的
外部的激励
内外部的压力
内在动机让人具有活力、奉献和超越
自主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一个心理需要
给个体提供选择
产生意愿
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并感到自由
鼓励人们认可自己做的事情
带着兴趣和决心沉浸在做事的过程中
减轻了疏离感
必须掌握做出有意义的决定所需的信息
自我决定感
支持自主不等于纵容
理解对方的处境
设定好界限
处理行为后果方面保持一致
胜任
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二个心理需要
增强个体的成就感
接受有意义的挑战,并且全力以赴
朝着取得成就而努力
自己能够掌控局面
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
明确行为和期望之间的联系
没有适当的工具性,就不会产生动机和富有成效的行为
让对方理解如何实现预期
让对方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是由支持人们自主的人际关系环境中促成的
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
工具性是一把双刃剑,会让外部控制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非控制性赞美
表扬男性会增强内在动机
表扬女性会削弱内在动机
对方可能会采取防御、逃避的态度,并且责怪他人
也可能会让对方自责,贬低自己
人际联合
走向自我的一致与和谐
整合是发展的核心特性
联结: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三个心理需要
爱与被爱的需要,关心与被关心的需要
人们可以既是依赖的,又是独立自主的
两者结合将产生适度的依赖
不产生获得的期望
不给对方带来付出的义务
要对他人负责
体验的是想要付出
为对方付出而不期待回报
社会价值观的内化
内摄
将规则全盘“吞下”
坚守一条推动自己前进的规则,并按规则行事
形成虚假的自我
把爱、接纳和尊重建立在对方的某种行为基础上
本质是控制,无法让人全心全意地投入
将规则在身体内“消化”
将规则作为自己的准则加以接受,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是内化的最佳形式
支持自主以促进整合
为无趣的行为提供一个合理的原因
承认人们可能不想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事情
不给对方施压,是邀请而不是要求,强调选择而不是控制
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对价值观地内化和整合越充分,取得的成就就越大
更有责任感
更具幸福感
自尊
真正的自尊
建立在相信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基础上
是健全的、稳定的自我感觉
尊重他人
接受他人的缺点
会评估自己的行为,但自己的价值感不依赖于这些评估
有条件的自尊
取决于完成目标的结果
不太稳定,缺乏安全感
在根本价值感方面缺失
可能会以自我膨胀的形式出现
六种愿望
外部愿望
金钱
名声
美好的形象
渴望越强烈,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是虚假自我的表征
个人主义
争强好胜
对自我的掌控十分脆弱
内部愿望
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为社会做出贡献
实现个人成长
与幸福感正相关
可选择感
灵活感
个人自由感
实现自主
支持自主
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提供选择
分享优势地位的权威或权力
设立目标时需要个性化
目标未达成时,不急于从个人行为找原因
不用批评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估,而是当作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定支持自主的界限
避免控制的语言
承认人们的抗拒心理
让界限尽可能宽松,并允许人们做出选择
设定与过错程度相当的后果
支持自主的障碍
环境压力变大
急于实现目标
促进健康的行为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做出深刻的个人承诺
接受伴随而来的不舒服的感觉
对自己的动机产生真正的兴趣
问自己为什么要改变
从行为中获得好处
体现个人的决心
摆脱束缚,接纳自我
找到特定的环境支持
促进自身的发展
管理自身的情绪
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自主性越强,人格与行为之间的一致性也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