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穿刺部位
这是一篇关于3.穿刺部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因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且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右侧无胸导管,故首选右颈内静脉插管。根据穿刺点的不同分前、中、后三种 路径,以中路最为常用,(1)前路法,(2)中路法,(3)后路法。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灌流(HP)的思维导图,血液灌流(HP)主要通过吸附的方式来清除毒素,是血液引入体外以后,在透析器另外再加上一个吸附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毒素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吸附罐,通过吸附的作用,把体内的毒素清除掉。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滤过(HDF)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滤过(HDF)是将滤过膜孔径范围内所有的溶质均以相同的速度跨过过滤器,以对流转运的方式清除溶质。由于溶质对流的跨膜移动速度较扩散更快,清除效率更高,因此可用于中、大分子毒物的清除。同时,由于大量液体被滤过,为了补偿被滤出的液体和电解质,还需要在滤器后(前)补回相应的液体量和电解质。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透析(HD)的思维导图,血液透析(HD)主要是通过弥散的方式清除毒素。通过人体的血液到机器里与透析膜进行弥散,毒素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转移,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有害物质和过多水分,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常用的肾脏代替治疗方法之一。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3.穿刺部位
因右颈内静脉与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几乎成一直线且右侧胸膜顶低于左侧,右侧无胸导管,故首选右颈内静脉插管。根据穿刺点的不同分前、中、后三种 路径,以中路最为常用。
(1)前路法
1)定位: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后旁开 约 0.5~1.0cm。应注意个体差异。
2)进针:针干与皮肤冠状面成 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胸锁乳突肌中段后 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径位置高,颈内静脉深,合并气胸机会少,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2)中路法
1)定位: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 的顶端作为穿刺点,距锁骨上缘约 3~5cm,颈总动脉前外侧。
2)进针: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作为骨性标志,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 脉汇合。穿刺时左拇指按压此切迹,在其上方 3~5cm 进针,针干与皮肤成 30°~45°, 针尖略偏外。此路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机会大。
(3)后路法
1)定位: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 1/3 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 3~5cm)。
2)进针:针体与皮肤呈 15°~20°,针尖朝向颈静脉切迹(又称胸骨上切迹)。